关于教育经济效益的几点思考_教育论文

关于教育经济效益的几点思考_教育论文

关于教育经济效益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效益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既要讲求社会效益,又要注重经济效益,这已被人们普遍认同。笔者结合近年广州教育的发展情况。谈谈对教育经济效益的几点思考。

一、问题的思考

思考一:教育的经济效益,一个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教育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才可以保证对教育持续不断的经济投入;只有充分发挥教育的经济效益,才能树立对教育的经济投入既是消费又是投资的新观念。而现在有些地方确实存在只强调投入而忽视经济效益的问题。

教育经济效益的产生必须有一定的投入为前提。然而,教育投入与产生的经济效益不一定是成正比例的。广州要建设成国际大都市,教育应该大发展,增加投入,是保证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广州能投入教育的资源是有限的,总体投入不足的问题恐怕不是短期能解决。如何使有限的投入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获得相应的效益,是广州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教育,在教育经济学的角度说,是指通过人力投资的基本形式——教育投资所形成的,按照有计划发展规律去培养和训练劳动能力的活动”。[1]教育的经济效益在社会方面,“主要是指由于劳动者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后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而引起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而导致一国国民收入总量的增加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2]正是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把教育视为一门产业,把对教育的投资和经营视为一种投入产出过程。

如果把教育的投资和经营视为一种投入产出的过程,那么,我们就应对教育成本及其效益作出比较,在要求得到相应回报的时候,就要考虑投入教育成本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所谓的教育成本是指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所支付的直接与间接的教育费用,从负担的主体角度说,教育成本可以分为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两部分。广义的社会成本,包括(1)政府对教育支付的全部费用;(2)社会集团或群众的集资、捐赠的教育费用;(3)学生就业时可能获得的收入;(4)教育所使用的建筑物若用于其他目的时可能获得的租金;(5)教育所使用的土地若用于其他目的时可能获得的租金;(6)建筑物,土地租金可能课征的税。”[3]上述的(1)(2)项是实在成本;(3)(4)(5)(6)项是机会成本。“个人教育成本,指学生的家庭、亲友及个人因接受教育而为其支付的全部费用,以及因就学而推动就业机会必须放弃的收入。严格地说,父母因子女受教育在时间上及其他机会的牺牲也包含在机会成本之中。”[4]

教育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生均投入成本合理,换言之是一定的教育投入应有合理的数量产出。在学校规模不变,性质不变的情况下,过多的投入会造成生均成本过高。当然,怎样才算合理要综合考察地区经济水平,社会和个人对教育的期望与经济承受能力等很多复杂的因素,怎样才能达到合理水平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这些都不成为可以不考虑使教育成本趋于合理的理由。二是提高产出的质量。如果教育投入不能直接或间接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这样的投入就没有经济效益;如果教育投入不能合理地保障和提高产出的质量,它的经济效益就不高。三是产出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所受的教育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其中一个指标是专业人员能否充分对口就业,包括专业对口和程度对口,能否充分运用其所学的知识及体现其通过教育提高了的各种素质。从上述三方面综合考察,广州市教育投入的经济效益显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思考二:总体投入不足掩盖可能出现的局部投资过剩

教育总体上投入不足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事实,这往往会引发各方面争相投入,而容易忽视其经济效益。经营一间学校,应视作投入产出过程,即投入一定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产出一定的人力资本。学校如同其他产业一样,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数量的投入应有一定数量的产出。如果规模扩大,投入增加,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成本增加的比例,即为学校规模经济;反之,当规模扩大,投入增加,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成本增加的比例,即为学校规模不经济;如果规模不扩大,投入增加,就要看其产出质量的提高是否达到合理经济效益的水平。

一般说来,学校规模扩大的弹性不大,而投入增加的弹性却很大。总而言之,教育成本是变动的,生均的教育社会成本也是变动的。教育社会成本的增加,有的是必要的,合理的,比如物价上涨,学校教育内容中高科技含量的增加,电教手段的广泛使用,对学生健康保护标准的提高,以及校园环境的建设等等;有的却是不合理的,如师生比过小造成教师工作量不足,教学设备的档次标准超过了实际的需求,图书、设备因选购不当而造成的闲置,设计不当而造成的损失等等。当然,不同类型的学校或不同时期所谓合理的生均教育成本是不同的。例如一所电子职中需要的生均社会成本与一所文秘生均社会成本是不一样的。简单一个社会生均标准,不能使各类学校都达到合理的经济效益水平。

一所重点中学,已具有市一级的场地、校舍、设备、师资和生源,如果增加一两个亿的投入,能否按比例相应增大产出,从而增加相应的教育效益呢?在规模一定、办学类别一定的情况下,答案通常是否定的。一个城市或地区的重点学校,既是地方教育的窗口又是提高升学率的重要保障,故很多地方在教育投资上都对重点学校倾斜,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保留在一定合理水平上,也是应该的。所谓合理水平,是投入与产出要比例适当,产出包括该校在量和质上的提升,以及对其他学校产生良性幅射影响带来的效益,如能有效推广的教育教学经验等。但如地方总体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对重点学校作投资倾斜而不能在产出方面带来应有的效益,就被视为一种不经济行为。在市场经济和教育市场逐步开放的情况下,重点学校通常在校园经济(包括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各种收入)比一般学校要具有较大的优势,政府更应该从总体上去把握这类学校投入产出的比例,以免对这类学校的过度倾斜而影响总体的教育经济效益。

思考三:单纯的市场调节不能为教育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

基于对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基于对经济发展前景和未来教育收益的乐观,现时无论政府还是个人,都愿意并且在实际上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这就形成了强大的教育需求。“教育需求,是指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教育供给是指某一段时间内,一个国家的教育机关提供给学生受教育的机会。”[5]当前,这种强大的教育需求主要表现为对高校学位(尤其是热门专业)的需求,以及由此派生出对高中学位,尤其是重点和“准重点”高中单位的迫切要求,以及办得较好的初中、小学、幼儿园的需求上;同时也反映在某些职业教育的热门专业上。现时广州市的教育供给,恰恰在这方面满足不了这种强大需求,从而形成某些单位供求的尖锐矛盾。

教育供求的矛盾必然推动对教育的再投入,这绝不是坏事,恰恰是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问题是,如果任由教育供求的矛盾在教育发展中自发地起作用,就有可能造成教育资源投向不合理,从而影响教育投入的经济效益。教育供求的矛盾不但直接扯动对教育的投入,而且直接左右投入的资源配置。由于教育本身的特点(例如企业可以破产,但差的学校却不能关闭),教育市场不是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不能完全按市场供求关系去调节,而有赖于政策干预导向。如果完全任由教育供求矛盾去调节教育资源的配置,新增加投入的资源,必然大部分流向重点中小学及职业教育的热门专业,从而造成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越来越悬殊的局面,并使现在本来就不够合理的教育结构走向更加不合理,而投入多的学校未必能产生相应的效益,而投入不足的学校,经济效益低下又要无奈地维持办下去,造成整体经济效益不佳。

现时这种强大教育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群众中形成的追求高学历,追求热门专业的倾向推动的。究期原因,从投资角度说,即使高校现在已开始有偿教育的改革,上大学要收取比过去多得多的费用,但无论怎样,培养一个大学生所耗费的成本,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其主要部分仍然是国家负担的,个人负担是次要的。因此,对个人来说读大学是本小利大的事,不用过多去考虑这样投资是否值得的问题,所以有很强大的需求。企业等用人单位,几乎无须为培养人才支付成本,而聘用一个大学生和一个中专生所花费的工资又相关无几,那为什么不用大学生呢?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某些热门专业社会需求强大,用人单位许诺很多诱人的待遇来招聘这一类人才;另一方面是就业竞争激烈,随着高学历的人不断增加,文凭学历成为用人单位筛选待聘人员的尺度。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在竞争中击败对手,又使学子们追求更高的学历,社会形成“高学历、低就业”的恶性循环。由此产生的高学历人才显性或隐性的过剩,即相当高学历的人才找不到工作或“高才低就”,其实是教育资源一种很大的浪费。这种情况,早已在一些国家或地区中出现,且有恶化之势。研究表明,这种过度教育,对社会和生产有不良的影响。

思考四:专门人才总量上的不足掩盖了部分类别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的人才过剩

广州是一个经济较发达的中心城市,在制订培养专门人才的规划上,要认真研究如何使教育系统对劳动力的供给和经济系统对劳动力的需求在总量上、结构上、时间上的协同一致。这就要使教育的类别结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教育的程度结构与劳动技术层次结构相适应;教育的地区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相适应。要做到这三个相适应是不容易的。现在相当部分学校开设的专业和确定专业招生人数,往往是从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对未来经济发展的粗略估计定出来的,并没有真正建立在对各类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上。因而难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由于培养专门人才具有周期长的特点,而经济发展是有起伏的,因而教育系统对劳动力的供给,如何与经济发展的曲线相重合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近年来,广州市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热门专业的招生数增加较大。就工艺美术类人才培养来看,无论高等或中等学校招生数与四、五年前相比,都是成倍增加。据了解,现在有的大学生在广告公司里跑业务、拉客户花的时间要比搞设计花的时间多得多,何况现在工艺美术的设计制作已日趋与高技术结合,如电脑设计、电脑绘画等,工作效率已提高了很多。按这类专业现在招生的趋势看,不用多少年,就会出现人才过剩,至少是人才的隐性过剩,而这类专业招生数仍有增长的趋势。其它专业,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无论个人或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都不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受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不少人都相信,教育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生产功能,扩张教育,尤其是扩张高等教育,就能加速国民经济的增长,从而把教育当成单纯的消费到看成是一种投资,这无疑在观念上是一大进步,但却往往忽视了人力资本理论本身的粗糙和偏差的一面。7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早已指出它的不足,而60年代以来实行扩张教育,不少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过程也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大量的教育投资没有达到预期的效益。因为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育的投入要获得预期的效益,就必须使培养出来的各类劳动力和专门人才充分对口就业。而对各类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需求并不为教育所左右,这是由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的。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力求教育系统对劳动力的供应与经济系统对劳动力的需求在总量上、结构上、时间上协同一致,才能避免各种专门人才不必要的闲置和浪费,才能使对教育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对策的思考

上述问题的形成过程并非一朝一夕,成因也是多方面的。要解决好上述问题,需要各有关方面协同努力,且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路,笔者不避浅陋,在此提出一些很不成熟的看法。

(一)争取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充分注重教育的经济效益。总体教育投入不足,将是教育发展中一个要延续很多年的问题。唯此,更要注重教育投入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教育行政决策部门在投入教育资源时,能够从全局考虑,如何投入才能最有利于教育整体的发展;从更深层次来说,还要考虑怎样的投入,才能最有利于广州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对经济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需求的状况有一个较准确的判断与预测,使教育的发展,尽量迫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二)正确引导教育需求,避免或减少恶性竞争带来的人力资源浪费。上述的专业不对口,高才低就的现象目前比较普遍,这是一种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这样的教育体系无疑是不经济的。改变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让教育的受益者承担合理的教育投资。从用人单位来说,使用一个大学生应比使用一个中学生要承担更多的费用,而且差距要适当拉开,从而减少或避免用人单位招工时盲目追求高学历。对受教育者来说,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大学阶段,收取一定合理的学费,也是减少盲目追求高学历的一种办法。从而使各种学历的人都能较大程度地“人尽其才”,提高教育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和完善学校教育成本的核算,避免盲目扩大教育成本(包括机会成本),使投入与效益成合理的正相关。

(四)多方设法提高学校资源的利用率,是提高学校经济效益的有效途经。在某些地区,三教统筹,提高学校师资、设备的利用率已有不少好的经验,要认真研究、借鉴。此外,提高某些专业的覆盖面,尤其是生源不足的专业,扩大其招生覆盖面(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也是一种提高其经济效益的好办法。

(五)让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更富于弹性。能对市场需求作出较为灵活的反应,专业设置更易调整,课程体系更活,从而使职教体系更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六)政府部门,尤其是计划、科技、经济、劳动、人事等部门,应及时向教育部门通报有关经济现状及发展预测的信息,在教育发展与投资的一些重大问题上,应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给教育部门以具体的指引,以保证教育投入能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

注释:

[1][2][3][4][5]均引自《教育经济学》,吴超林 温见海著

标签:;  ;  ;  

关于教育经济效益的几点思考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