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废水检测化验是废水处理与排放控制的重要基础工作。要想了解水质的基本情况,人们需要及时组织废水水质检测,确保相关水资源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然而,水质检测期间,检测环境、检测设备、检测方法甚至检测人员的专业性,这些主、客观因素都会影响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导致废水水质检测存在化验误差,若不及时加以解决便会降低检测数据的真实性。所以,在废水水质检测过程中,人们需要分析最终形成的化验误差,了解误差形成的原因,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将废水水质检测化验中的无效数据排除,优化检测方案。本文就废水水质检测化验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展开探讨。
关键词:废水;水质检测;化验误差;数据处理;生态环境
引言
废水水质检测化验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环境、设备以及方法等方面的影响,这样对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就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无法为环保措施采取了相应改善环境质量。因此,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废水水质检测化验误差进行分析,并且加强数据的处理,为生态环境改善,给予一定的支持。
1误差本质和分类
任何一项检测化验都有可能产生误差,但误差可以尽可能减小。对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先确定产生误差具体原因,然后规避误差,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率。按照误差产生原因,可将误差分成以下两类:第一类为系统误差,即可测误差,由分析时若十确定因素影响而产生,它具有以下特征:其一,基于相同条件进行多次测定时会多次出现;其二,实测结果或一致偏高或一致偏低;第二类为随机误差,即偶然误差,由偶然性因素影响而产生,通常不可避免,但通过统计处理能得到控制。
2废水水质检测化验误差形成的原因
2.1检测方法不合适
废水水质检测期间,如果没有使用合适的检测分析方法,检测分析方法不符合检测环境和水质条件,便会导致水质检测误差。
2.2设备
在废水水质检测化验的过程中,设备自身的性能和状态都会导致废水水质检测化验误差的产生,例如:气象-液相高效分析色谱仪的基线背景噪音相对较大,这样一些组分含量较低的峰会被基线噪声掩盖,导致无法进行检测化验,或者化验出浓度相对较低,进而导致废水水质检测化验数据出现异常的现象。
2.3测量数据处理方法
实际处理检测数据期间,经验法是最为直接的方法之一,人们可以利用这一方法对水样展开多次检测。固定区域内废水排放地点稳定,其水质很少出现明显变化,人们可以直观地掌握当地的水质情况。如果水质突然出现显著变化,说明当地存在偷排废水现象。另外,人们要按照相关规范读取检测数据,保证数据的精准性。
3检测化验误差分析
(1)单项测量值误差。其实,废水水质检测化验误差的产生,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检测化验项目无法正常的展开。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测量误差进行处理,若是误差相对较小的话,那么数据计算的时候,可以充分的结合仪器上所注明的误差范围来进行。但是,在计算的时候,若是无法正常展开计算,那么就可以按照仪器设备最小刻度的一般,将其作为单项测量的最大误差值。(2)直接和间接测量误差。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废水水质检测化验数据化分成直接、间接等测量数据,并且从测量仪器中就可以直接看出测量数据属于直接。但是,间接数据的得出,是需要将直接数据带入到公式中,并且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才能得出最终的结果。(3)多次测量误差。通过利用多次试验测量,可以对测量值的误差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主要是可以将测量值更加接近于实际测量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某水质中浊度进行测量的时候,测量数值为9次,并且结合计算过程中这9次所测量数据展开计算,可以有效测定水质浊度的实际测量数据。其实,通过多次测量误差,不仅利用平均值结合误差值来描述试验,而且还能够评价接下来的各种测量。
4废水水质检测化验误差规避与数据处理对策
4.1利用高精度检测仪器
为保证检测化验结果准确性,对检测部门而言,应借助高精度仪器进行检测化验,引进先进仪器设备,降低误差产生几率。对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所用仪器应定期校准与检定。所用标准样品或物质都应能溯源,同时必须在有效期之内使用。(2)做好检测化验仪器设备的口常保养工作。仪器设备经长时间连续使用难免出现损耗与污染,所以必须做好保养,并保证仪器设备使用的正确性与规范性,减少或避免不必要损耗,使仪器设备得以正常使用。以离子色谱仪为例,在使用前后都要采用去离子水进行清洗,如果长时间不使用设备,一般每周都要进行通水,同时样品的预处理必须规范到位,避免残留物对设备性能造成影响。(3)分析方法从最初的滴定与重量法发展成现代化分析。伴随仪器设备水平不断提高,水质检测和分析已经开始向痕量分析快速迈进。对检测部门而言,应紧跟前沿,掌握国家发布新型技术手段,加大投人对自身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淘汰老旧设备,使检测工作满足实际要求。
4.2在无法确定数据异常产生的情况下,需要进行重新的废水水质检测化验
并且在检测化验之前,需要做好的设备、环境、方法等方面的检查工作,避免对检测化验数据造成任何的异常。同时,在废水水质检测化验的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以此满足再次检验后所获取数据的条件,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废水水质检测化验数据的准确性。
4.3逐步完善质量控制措施
(1)选择具体分析方式时,应优先考虑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较强选择性的检测与分析方式。(2)每天对实验室温湿度进行记录,确定实际情况与条件能否满足基本要求,尤其是检测仪器设备,如果环境条件不满足要求,则会对实际的检测过程和结果造成很大影响。(3)每天都要做好纯水检测和记录工作,保证用水质量,避免误差的产生。(4)以分析方法自身稳定性为依据,对工作曲线是否具有时效性进行分析判断,当没有工作曲线时,应对曲线点对应的浓度实施测定,保证测定值和理论值之间的误差处在允许范围之内。(5)对废水进行分析实验时,每一批样品都要进行空白试验,如果发现空白结果较高,需要分析确定产生原因,然后重新进行测定,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重新采样。(6)每一批样品都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平行双样施测,确保双样实际误差处在允许的范围之内。(7)每一批样品都应带有浓度为已知值的物质,同时保证测定结果处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8)每一批待测羊皮你都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保证回收率满足分析方法方面的具体要求,通常回收率需要控制在90%-110%范围内。
4.4检测误差导致检测数据异常
人们要掌握有效检测数据,消除异常数据,然后深入分析剩余有效数据。如果剔除异常数据后,剩余数据不足,便要重新组织水质检测,保证与数据分析要求相符,提高废水水质检测结果的精准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废水检测化验过程中,为有效减小检测误差,对工作人员而言,应分析导致误差产生的各类原因,对检测分析数据进行准确计算与修正,将能保证分析和检测质量的所有质量控制措施都落实到位。另外,工作人员还应不断积累相关经验,积极思考和观察,做好总结,始终以认真和严谨的态度做好水质检测与化验,从而为后续的废水处理和排放等工作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张美琴.废水水质检测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8):137.
[2]陈明慧.废水水质检测化验误差及数据处理方式分析[J].化工管理,2017,(5):160
论文作者:王志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误差论文; 水质论文; 废水论文; 数据论文; 测量论文; 数据处理论文; 仪器设备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