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家庭经济困难生自我效能感提升探析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沈典妹
摘 要: 高职家庭经济困难生作为多重弱势群体,在学习和生活中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思想上也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我们应从心理上帮助他们认知自我,从思想上帮助他们适应环境,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本文先分析高职贫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和特征;然后在明晰概念的基础上,阐述提升高职家庭经济困难生自我效能感存在的问题,呼吁高校对提升贫困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视;最后探求提升高职贫困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即正确认知自我、体验成功乐趣、增加替代经验、健全支持系统。
关键词: 高职 经济困难生 自我效能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在高职教育领域也广泛适用。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他们除了学习、就业的压力,还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负担,他们的“心理”较其他同学更敏感、自卑和脆弱,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效能感,实现“扶贫与扶智”相结合,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成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大问题。
一、高职贫困生自我效能感概述
1.自我效能感的含义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是指“个人能否利用所具有的能力去完成某项任务时的自信程度”,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都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据此,高职贫困生自我效能感是指高职贫困生在校期间对自身能力的推测、判断与期望,对自我能否顺利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信心和信念,主要表现在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
2.自我效能感的特征
高职贫困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其自我效能感存在着独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根据样本量、研究地区、HPV检测型别和HR获取方式进行亚组分析,未发现任一亚层中HPV感染与肺癌预后存在相关性(表2)。
(1)差异性。家庭、社会、自身成长经历等会影响高职贫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不同的环境造就不一样的个体,导致高职贫困生自我效能感差异较大。例如,应对挫折能力缺失、抗压能力薄弱主要是由于自身经历所致自我效能感较低;而由于家庭因素导致自我效能感低的,则更多地体现对自己不够自信,对将来的学习、生活、就业不能做出客观准确的规划,定位往往低于自己能力所能达到的目标。
目前高职院校针对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升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对贫困生进行调查摸排,主要对其家庭状况进行调查,判断其是否贫困;第二,根据调查结果将贫困生分级,并给予相应等级的经济补助。第三,贫困生帮扶,帮助寻找合适的勤工助学岗位和其他资助。第四,举办诚信、感恩等专题讲座,提高其道德修养。第五,开展贫困生征文、书画比赛以及微电影等主题教育活动。从中可以看出,目前对贫困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更多的是给予物质帮助,精神帮扶力度薄弱,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参与面偏小,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无法激发这一群体对自我效能感提升的渴望。亟须探索出适合高职贫困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的有效策略。
2018年3月23日,娄星区检察院以被告人谢某犯有危险驾驶罪向娄星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娄星区法院于同日立案受理后,于2018年4月4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且当庭宣判。
机器人控制系统以触摸屏为上位机,通过触摸屏向下位机发送控制信息、接收下位机反馈信息和保存训练数据等。下位机作为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有可编程运动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组成,运动控制器向伺服驱动器发送康复训练指令,伺服驱动器驱动伺服电机运动,形成控制闭环,通过电流控制、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等完成下肢康复训练。感知模块的作用是采集机器人的位置信息和接触力信息,为控制系统提供反馈信息来实现闭环控制,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4)隐匿性。在贫困生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自卑、虚荣甚或是虚伪,这些不良心理使得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内心是排斥他人进入自己的世界,拒绝别人善意的帮助,也不会主动选择与他人合作解决,而是下意识地隐藏自己。这就导致在贫困生自我效能感提升教育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
二、提升高职家庭经济困难生自我效能感存在的问题
1.注重经济帮扶,忽视精神资助
(2)易情绪化。自我效能感易受自身情绪、社会环境情绪和他人情绪的影响和制约。高职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在成长过程中思想引导教育缺乏,价值认知不稳定,以致在学习和生活中情绪控制不足,尤其是环境的突变往往带来情绪的突然转变,也造成了自我效能感的不稳定性和情绪化。当同伴情绪高涨或集体态度积极时,他们也会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当身边人情绪低落或集体情绪压抑时,他们自我效能感也随之降低。
2.显性教育有余,隐性引导不足
首先,释放产供潜力,健全资源多头供应。国内方面,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推进油气勘察体制改革,加强油气探矿权竞争性出让,协调推动相关资源地区积极为企业勘探开发、新建产能创造条件,支持企业加大勘探开发投资量和工作量,同时加快推进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采技术的攻关与产能建设。国际方面,不断优化进口天然气结构和布局,海陆并进,积极有序推进进口主体多元化;保障进口,坚持进口贸易和海外投资并重。虽然我国天然气以进口贸易为主,但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已经在海外积极投资和布局LNG;加强与重点天然气出口国的多双边合作,加快推进国际合作的重点项目,保障进口天然气的安全。
(3)多样性。贫困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地域。其个体本身的差异性就很大,自我效能感在形成过程中,致贫原因、家庭结构及作用机制差异显著,并且涉及时间较长,这就导致高职贫困生自我效能感的表现形式多样,也体现在它特征的多样性。
3.忽略问题导向,教育缺乏针对性
影响贫困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因素很多,有家庭、学校和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因素。针对不同因素所致的自我效能感低下应实施不同的教育引导手段。自我效能感低下主要由于对自身定位不足的贫困生的引导教育,首要任务是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正确评价自我,客观评估自身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自我效能感。由人际交往障碍所致的自我效能感低下者,侧重于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提升人际交往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得到他人肯定,提升自我效能感。如果教育手段单一,教育将收效甚微,应对症下药,从问题导向出发寻找提升高职贫困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径,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针对高职贫困生自我效能感提升而开展的系列活动,主要有家庭情况调查、谈心谈话、专题讲座、主题教育等,这些方式都属于显性教育,缺乏引导性,没有从源头上激发贫困生提升自我效能感,只是“治标不治本”。首先,家庭情况调查和专题讲座等只能解决表面问题,看到了“是什么”,无法深入贫困生的内心,没有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而隐性引导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由量变引起质变。其次,在显性教育中,受教育者都是被动接受教育,能动性无法体现,而显性教育的效果与被教育者的配合度密切相关,这将导致呈现出的是教育效果的虚假繁荣现象,暂时性成效,无法持久。相反,隐性引导手段可以激发他们意识到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地位,从而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主动提升自我效能感。这种教育会随着学生不断学习和成长一直发挥作用。所以,高职贫困生自我效能感提升中显性教育手段的表面性、暂时性、效果难估测性,影响了高职贫困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发展,需要加大隐性引导力度。
三、高职家庭经济困难生自我效能感提升路径选择
1.正确认知自我,促进身心健康
班杜拉的研究结果表明,情绪和生理状况会影响到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如果个体身心常处于积极的状态,则有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反之,则不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因此,个人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期望值,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力,从自身状况和所能付出的努力程度来确立自己的目标,最好循序渐进,将目标具体化、梯度化,这将有助于自尊心的满足和自信心的提高,自我效能感也在不知不觉中润化提升。同时,学校也应该帮助学生基于自身能力规划合理的生涯目标,以一种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实现目标;此外,良好的生理状况也必不可少,积极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共同维护心理健康。
2.体验成功乐趣,培养积极情绪
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与环境发生作用效能的主观判断,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以个体亲身经历某类工作而获得的直接经验为依据的,这是自我效能感提升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是对已形成的自我效能感进行验证的基本途径。失败的经验会极大地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而成功的体验则会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内外活动,创设更多贫困生易于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来认识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尊严的意义,以提高其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另外,学生的积极情绪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实践表明,自我效能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归因方式决定的,只有成功被归因于自身能力所致,才会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于成功的正确认识,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能够意识到其所获得的成功经验中的自身因素,这也是提高贫困生自我效能感的主要方法。
3.增加替代经验,发挥榜样示范
替代性经验指个体通过观察与自己综合水平相当者的活动,而对自己能力的一种间接评估。由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受他人环境的影响较大,自我效能增强时,一定是与自己类似经历的他人获得成功之时,反之,自我效能感降低。当受观察者与替代者之间相似度越高,替代者对观察者自我效能的影响越大,替代者的经验越具有说服力。学校应紧抓优秀典型贫困生先进事迹进行宣传,使“身边的榜样”成为激励贫困生“前行的力量”,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社会自我、理想自我提供现实参照。宣传教育的方式多元化,可以结合各种评奖评优经常性举办优秀贫困生经验交流会;也可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组织优秀贫困生与自我效能感不足的贫困生之间“一对一”帮扶,制定个性化方案,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打开他们的心结,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提升自我效能感;或通过新媒体深入学生,如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等对优秀典型贫困生事迹进行广泛宣传。
4.健全支持系统,加强人文关怀
人具有社会性,因此,贫困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赖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社会支持,父母、老师、同学的全面、客观的评价,对他们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外部系统给予的支持和关注,往往能够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高职贫困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缺少必要的支持因素,支持感和自信心也比其他同学要低。学校是学生自我效能感形成、发展和变化的重要场所,那么,老师在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上所发挥的作用就不容小觑了。一方面要帮助贫困生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方式实施,从而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培养他们的积极情绪,扩大朋友圈,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理性认识自我,增加自信,提升自我效能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贫困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我效能感偏低,应引起学校高度重视。同时也意味着这个群体的特殊性,要教育和培育其提升自我效能感,需要广大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同时,发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支持系统,采取有针对性和创造性教育方式,努力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造就高素质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 迪.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高校贫困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研究[D].哈尔滨理王大学,2016
[2]刘 红.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J].广西教育,2013
[3]步晨仪,白 灿.高校资助工作中贫困生自我效能感提升对策探析[J].赤子,2016
文章编号: ISSN2095-6711/Z01-2019-21-0230
(本文系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学生资助工作研究项目“高职家庭经济困难生自我效能感的探讨”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沈典妹(1978—),女,安徽肥东人,硕士研究生,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与港航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高职论文; 经济困难生论文; 自我效能感论文;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