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与改善策略研究_环境评价论文

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及改善策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资环境论文,经济技术论文,开发区论文,策略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1 经济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1.1 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是针对特定经济开发区的投资环境要素进行的分析研究,用以了解其适于投资的程度。对于经济开发区,构成其投资环境的因素包括土地、设施等有形物,也包括文化、发展潜力等无形条件。因素分析对建立指标体系的影响很大,它规定了指标体系的范围和结构。指标体系与因素通常是对应相关的,或者能够反映因素的特征。目前,很多指标体系反映不出经济开发区投资环境的特征,其主要原因是较多地参照一般条件下的投资环境指标体系,而针对经济开发区投资环境因素分析不足[1]。根据全国49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开发管理机构对其经济开发区投资环境的介绍,把每个经济开发区介绍的投资环境因素开列出来,然后对开列的所有经济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因素进行汇总和归类,总结出这些因素包括8类200多个子项[2]。投资环境因素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有些因素之间相关性较强,因而必须对因素进行梳理,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才能对投资环境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3,4]。

科学的投资环境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可持续快速发展,继续发挥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发展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创新体制、培养人才、完善服务等方面的辐射、示范和带动功能,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实现“五个转变”,提高发展水平。本文根据外经贸部有关资料,力争把握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点,确定了指标体系简单易用、定性与定量结合,总体评价与分类评价结合的原则。综合考虑投资硬环境各类因素,概括出包含6个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综合经济实力指数、基础设施配套能力指数、经营成本指数、人力资源供给指数、社会及环境指数、技术创新环境指数;另外还考虑投资软环境各类因素,综合出包含4个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政治环境指数、市场环境指数、法制环境指数、政府管理和服务指数等。各指数又包含具体评价指标(表1,表2)。本文将可以量化的客观指标划归硬环境,而将无法具体量化的指标划归软环境。软环境与硬环境指标同等重要,软环境的量化可用专家打分的方法。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本文仅就硬环境部分的指标作为各开发区的投资环境评价依据。

1.2 评价方法

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建立评价模型,具体步骤为:

1.2.1 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在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间由于在内容、量纲及取值优劣标准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必须首先进行标准化,也就是把各种指标值转化为相对统一的尺度。标准化的方法就是将本来没有可比性的指标值与其标准值相对比形成比率,消除量纲影响。在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中,有些是正指标,如GDP,其所起的效应为正效应,值越大越好。有些是负指标,如经营成本指标,其所起的效应为负效应,值越小越好。因而在进行无量纲化时应采用不同的公式,公式如下:

1.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各指标对于评价总目标来说,其影响大小和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对重要的指标应赋予较大的权重,较次要的指标应赋予较小的指标,这样的评价结果才较符合真实的状态。因而确定权重也显得极为关键,一般情况下应用一些方法计算,同时依靠专家的评判来确定。国内外确定权重的方法很多,如德尔菲法(Delphi)法、二项系数法、层次分析法(AHP),其中AHP法应用最广[5]。

本文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表1、表2)。至于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相对权重则根据考察的侧重点视情况具体确定。

表1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硬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Tab.1 Index system of hard investment circumstances evaluation of national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

注:参照外经贸部下发开发区的《关于做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的通知》有关资料。

表2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Tab.a Index system of soft investment circumstances evaluation of national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

 指标及体系 权重

一、政治环境指数  200

1、开放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  60

2、政府廉洁性

  60

3、优惠政策 80

二、法制环境指数  280

4、政策制定的水平  70

5、政策执行的水平  70

6、公正性和公开性  80

7、WTO规则的掌控情况

  60

三、市场环境指数  180

8、各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

60

9、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

  60

10、市场开放度

60

四、政府管理和服务指数

340

11、政府信用等级  80

12、政府部门服务态度60

13、政府部门效率  80

14、收费合理性

60

15、管理体制合理性 60

1.2.3 综合分值计算

结果统计时首先对指标层的指标采用加权求和的计算模型,得出各分类指数的分值及综合分值:

2 评价结果及分析

2.1 评价结果

利用上述评价方法和投资硬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01年统计数据对45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进行了投资环境评价,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排名(表3),部分程度上反映了各经济开发区的投资环境的综合实力。

2.2 结果分析

2.2.1 综合分析

由表4可知,除经营成本外,其它各指数排名均与最后的排名有较强的相关性。可见这些指数较一致的反映了开发区的综合实力,也反映出这些指数间的关联性。而经营成本指数虽然也是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数,但其表现出的变化趋势与总的投资环境排名不相关,这是因为决定开发区经营成本的内在因素是开发区所处的城市等级、经济实力、区位等,这些与开发区的综合实力无必然联系。利用指数间的关联性,对改善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从表3的评价结果看,全国经济开发区已经分化出几个不同的类别。其中天津、大连、广州、昆山等经济开发区已成为经济开发区的领头羊,可称之为第一类经济开发区。这类经济开发区的特点是综合经济实力绝对领先,各指数排名比较平衡,没有短腿现象。宁波、青岛、北京、烟台、沈阳、漕河泾、杭州等经济开发区可称之为第二类经济开发区。这类经济开发区的特点是综合经济实力较强,但存在部分指数排名滞后,存在短腿现象。其它经济开发区可称之为第三类经济开发区,这类经济开发区的特点是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各类指数的排名也较为平衡,但总体上各指数水平都较差。

表3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结果排名

Tab.3 Results ordering of investment circumstances evaluation of national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

开发区

综合经

基础设

经营成

人力资

社会及 技术创 综合

 济指标

施配套

本指标

源及供

环境

新环境 名次

能力给指标

指标

 指标

天津

 1 1 17 1

 6

 1

 1

大连

 3 2 8  5

 1

 7

 2

广州

 2 6 16 4

 20

 5

 3

昆山

 4 5 1  11

 2

 8

 4

宁波

 6 3 20 27

 9

 9

 5

青岛

 7 4 39 9

 4

 13

 6

北京

 517 41 3

 11

 6

 7

烟台

 14

  7 22 7

 3

 4

 8

沈阳

 918 12 18

 7

 3

 9

漕河泾

11

  30 29 6

 12

 2

 10

杭州

 13

  10 25 14

 5

 10

 11

重庆

 21

  11 4  2

 17

 15

 12

福州

 16

  23 9  13

 10

 21

 13

长春

 819 38 19

 14

 14

 14

威海

 28

  9 3  26

 13

 20

 15

武汉

 12

  13 24 15

 30

 12

 16

芜湖

 17

  16 2  36

 25

 16

 17

哈尔滨

10

  32 13 16

 40

 18

 18

萧山

 20

  14 37 20

 8

 31

 19

南通

 23

  21 5  28

 22

 25

 20

闵行

 15

  39 34 10

 21

 17

 21

合肥

 27

  15 18 30

 18

 23

 22

秦皇岛

30

  24 21 35

 15

 11

 23

西安

 24

  12 32 17

 37

 22

 24

南沙

 26

  8 45 8

 34

 38

 25

温州

 22

  26 36 32

 23

 19

 26

成都

 33

  25 28 29

 16

 26

 27

长沙

 29

  29 30 23

 19

 29

 28

贵阳

 37

  28 6  24

 33

 32

 29

营口

 26

  20 27 40

 31

 39

 30

大亚湾

19

  22 43 43

 24

 43

 31

连云港

31

  27 19 37

 39

 24

 32

南昌

 34

  33 14 25

 41

 35

 33

虹桥

 35

  41 42 12

 26

 41

 34

昆明

 38

  36 15 22

 42

 28

 35

呼和浩特 36

  31 26 33

 32

 36

 36

南宁

 43

  34 10 31

 35

 37

 37

乌鲁木齐 39

  44 7  34

 44

 34

 38

郑州

 40

  38 33 21

 36

 30

 39

福清融侨 18

  35 44 39

 38

 27

 40

湛江

 32

  40 40 38

 29

 33

 41

石河子

42

  37 11 41

 43

 40

 42

东山

 41

  42 35 42

 27

 42

 43

太原

 14

  43 31 44

 28

 44

 44

西宁

 45

  45 20 45

 45

 45

 45

2.2.2 北京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结果分析

北京开发区投资环境总排名从2000年的第10位提高到2001年的第7位。其中提高最大的指数是经济实力,从2000年的第12位提高到2001年的第5位。

北京开发区的各指数排名并不一致,只有三个指数排在10名以内,另三个指数均排在10名以后,而且经营成本指数排名更为滞后。这主要是由于北京开发区地处北京,部分成本花费比其它经济开发区要更多一些。从经营成本指数的具体指标看,其中距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火车站的距离均是固定值,无法人为改善。而所在城市工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也是由北京的平均工资水平而定。另外工业用水价格、用电价格、燃气价格、蒸汽价格等也必然与母城相关价格保持相当。工业土地价格也由于北京的高地价而显劣势。然而北京的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足以弥补北京开发区在经营成本上的劣势。所以北京开发区提高投资环境实力的途径只能是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加大在人力资源、社会环境、科技水平上的投入,进而提高投资环境综合实力。

表4 评价综合排名与各指数排名的相关系数表

Tab.4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compositive result and every exponents

指数

 一二

 三

 四五六

综合 相关系数 

0.843

0.8560.2450.7700.810

0.892

排名 检验值

   0.000

0.0000.0520.0000.000

0.000

进行具体的指标分析,可探寻出北京开发区投资环境欠缺的具体方面。综合经济指标中,北京开发区排名较滞后的有国内生产总值,仅排第10名,远落后于其综合经济实力的第5名。北京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主要是由税收收入和出口总额等指标拉动,因此北京开发区不仅要继续保持较好的税收收入和出口增长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提高经济总量,否则经济实力的排名将难以进步。

基础设施配套能力指数中,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排名均为第10名,工业用地面积仅排第21名,与经济综合实力排名相比,这些指标均严重不相匹配。这些均是反映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的直接指标,而其他的水、电、气、热供应、网络、电话等指标的绝对量并没有可比性,比较适合的应该是供应满足程度。所以,北京开发区应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尽快实现更多的“九通一平”土地,才能提高基础设施配套能力。

人力资源供应指数中,北京开发区占绝对优势的是城市大学生在校学生数和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而排名较为滞后的是区内教育培训机构数,仅为26名。而区内就业的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和中级以上职称人数等指标的绝对量也不具有可比性,较适用的指标应该是本科学历人数和中级以上职称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北京开发区在人力资源供应方面较为滞后的是区内教育培训机构不足。

社会及环境指数中,与上面人力资源供应指数中教育培训机构不足相对应,全区教育经费支出排名也较为滞后,仅排第33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数排第10名,也较为滞后。而其他指标的绝对数也没有可比性。因此,北京开发区应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同时应健全社会中介服务功能,多建必需的中介服务机构。

技术创新环境指数中,北京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和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产值以及建成孵化器面积等指标排名较满意,分别排名第4、第2、第3。世界500强企业入区企业数和研究与开发机构数均排第6位,也较为满意。但开发区支持科技发展资金总额仅排第24位。因此在技术创新环境指数中,北京开发区主要应加大支持科技发展的资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3 改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的策略建议

3.1 大项目拉动,壮大经济实力

从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经济实力的指标权重大于其它各类指标,这是因为经济实力的指标既是状态指标,又是压力指标。综观北京开发区的历史,2000年首信诺基亚入区建设投产之后,北京开发区的各项经济指标均成数倍增长,体现了大项目对开发区经济实力提高的关键作用。大项目不仅投资大,而且技术含量高,对配套厂商的吸引力也大。大项目的入驻本身就是优良投资环境的体现,对其它项目的吸引和借鉴意义尤其重大。

3.2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保障能力

北京开发区必须抓住在国家级开发区中首家获准扩区的机遇,把投资环境的硬件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最重要的是应拓宽融资渠道,改变现有的单一政府投资的格局。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允许民间投资参股建设和经营,形成政府投资为引导,民间资本、个人投资、外商投资以及发行股票和债券等多种投资形式。探索尝试以拍卖、租赁、托管、特许权经营、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吸纳各类社会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提高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特别是北京开发区即将上马的重大项目——地铁5号线延长线开发区段的建设,应该综合考虑各投资方的利益分配,为社会投资方留有利润空间和资金安全保证,探索吸引社会投资的新路子。

3.3 健全市场机制,培育市场要素

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功能的发挥,以市场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为前提;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程度同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成正比。北京开发区应该坚持用市场机制配制土地资源,推行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制度,加强土地市场管理的法制建设,制定统一的市场政策和市场规则,为土地市场的参与者提供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应充分利用社会各类资源,加快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的建设,规范发展职业介绍、职业咨询指导、就业信息服务、职业培训,以及其他同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服务和培训实体,为劳动者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定期的或常备的技术交流市场,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的商品化;同时还需建立技术咨询服务公司,开展包括技术决策咨询、工程技术咨询、技术管理咨询、技术整体解救方案咨询等业务;另外开发区的资本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发育,特别是尽快引进风险投资机构。

3.4 改善政府形象,加强服务功能

零点公司“北京市外商投资环境研究报告”结果显示,外商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见最大,其次就是政策法规方面也存在较大的不足。北京开发区外商对北京开发区的政策环境和政府服务的评价在北京市各区县中略高于平均水平。北京开发区应把形成公平、优良的投资环境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不仅为了吸引企业的投资,也应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在制定政策时,重点强调公开化、公正性,落实各项政策,促进区域内企业的发展,从而吸引区域外投资者的加盟[6]。开发区管委会各部门应理清职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应实行行政公示制和服务承诺制。实行公开政务、公开办事内容、公开服务程序、公开办事人员的“四公开”行政公示制度和服务承诺制度,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3.5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作为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新经济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其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看,高新技术的发展与风险投资息息相关。开发区应利用财政杠杆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引导资金进入风险投资。政府投入少量的种子基金,吸引民间资金的流入,鼓励成立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管理公司、风险投资合伙企业等风险投资机构和规范管理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利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健全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产权交易所主要进行企业收购、兼并、股权转让寻找目标企业,提供交易场所和信息网络、价格评估、财务策略等服务。同时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在国内外股票交易所上市。

3.6 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各类教育事业,完善社会配套功能

社会配套功能的完善程度决定了开发区的发展后劲是否充足。北京开发区应发展信息服务和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北京开发区还应大力培育房地产交易市场,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和文化旅游,发展现代化物流系统,建设大型商业、娱乐设施,为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区域功能服务。

为适应开发区跨国企业集聚和国外投资者众多的特点,开发区还应发展职业教育和涉外基础教育。职业培训要满足企业从基础机械操作人员到高层次的研发、管理人才需求。涉外教育要满足开发区内外籍学龄儿童的基础教育需求。这些儿童的受教育便利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外投资商的投资意向。为保证外国儿童和青少年的基础教育,开发区应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开展涉外基础教育,以完善现有的教育体系。

收稿日期:2002-11-15;修回日期:2003-07-22

标签:;  ;  ;  ;  ;  ;  ;  ;  ;  

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与改善策略研究_环境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