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艾司西酞普兰和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2月—2017年1月,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氯米帕明治疗,试验组患者采取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为91.67%,P>0.05,认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7.22%。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的效果相近,但艾司西酞普兰的安全性较高,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氯米帕明;强迫症;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7-0103-02
强迫症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症,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1]。由于强迫症患者无法对自己观念和行为进行控制,会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和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但是氯米帕明的毒副作用较大,患者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多,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本文选取了我院收治的72例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艾司西酞普兰和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的应用效果,现说明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2月—2017年1月,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的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评分≥16分。试验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在18岁~46岁之间,平均年龄(32.5±3.6)岁;病程5个月~9年,平均病程(4.7±1.2)年。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在18岁~47岁之间,平均年龄(32.9±3.8)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5.3±1.6)年。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将72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氯米帕明治疗,试验组患者采取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过程中,禁止服用其他抗精神药物。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氯米帕明治疗,早期剂量为每日50mg,之后可逐渐增加,剂量维持在每日100mg~200mg之间。治疗时间为8周。
1.2.2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采取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早期剂量为每日5mg,之后可逐渐增加,剂量维持在每日10mg~20mg之间。治疗时间为8周。
1.3 评价指标
(1)比较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此量表表明患者的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分数越低,则说明患者病情越轻[3]。
(2)比较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①痊愈:患者的强迫症状完全消失,日常生活恢复正常。②显效:患者的强迫症状基本消失,日常生活基本恢复正常。③有效:患者的强迫症状明显缓解。④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变化,甚至加重。
(3)比较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腹泻、恶心以及头痛。
1.4 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
2.结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为(14.3±2.9)分,对照组患者为(14.8±3.1)分,P>0.05,认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对比表(分)
3.讨论
强迫症主要特征是无法控制自身的强迫思维以及强迫行为,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4]。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会引发严重的功能损害。研究表明,强迫症的发病原因与患者脑内的5-羟色胺出现功能失调的情况密切有关,临床上多将艾司西酞普兰和氯米帕明作为治疗强迫症的主要药物[5]。氯米帕明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但是需要服用大量剂量,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毒副作用,从而导致不良反应增多[6]。艾司西酞普兰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能够对患者神经元前突触5-羟色胺的再摄取进行有效抑制,促进患者脑内5-羟色胺的增加,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药物作用受体的选择性是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而艾司西酞普兰对大多数重要受体的亲和力较低,患者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少,治疗依从性较高[7]。
本文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资料,发现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为91.67%,P>0.05,认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7.22%。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的效果相近,但艾司西酞普兰的安全性较高,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天飞,张雄,苑杰,等.艾司西酞普兰和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临床效果分析[J].健康周刊,2016,12(7):33-35.
[2]荆环荣.艾司西酞普兰和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患者临床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1(5):10-11.
[3]张文生,郭赛玲,陈粉娜,等.艾司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对强迫症患者执行功能影响的比较[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16(4):221-223.
[4]丘春柳.新型与传统抗强迫药物治疗强迫症2年效果随访对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24(15):1259-1261,1262.
[5]赵琳琳.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7):126-128.
[6]支丽娜.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6,22(36):170-171.
[7]张文娟,李健成.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12(6):820-822.
论文作者:李世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普兰论文; 患者论文; 明治论文; 强迫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耶鲁论文; 布朗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