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香港的本土经济_香港经济论文

如何发展香港的本土经济_香港经济论文

香港如何发展本土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本土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香港本土经济是指在本地进行的经济活动。房地产业是本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应被重新肯定。此外,香港急需透过大量吸引外资企业,扩大金融及服务业的基础,增强本土投资及商贸活动,增加就业职位。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本土设计及制造的创意较高的名牌产品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是发展本土经济的重要内容,值得政府积极扶植。

对本土经济的理解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本年度预算案中对本土经济作具体阐述:“本土经济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文娱、体育、社会和个人服务等,从事本土经济活动的人士包罗万有,例如小商贩、家务助理和健身教练等。促进本土经济发展,可以推动内部消费,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亦可发挥本地文化特色”。他提出发展“本土经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本地较低技能劳工的就业问题。在香港劳动人口中,以低技能、低教育水准的人口最多及增长最快。据2001年人口普查,香港只有幼稚园程度或从未受教育的人口达100万人,小一至小六程度人口约有100万人,中三或以下程度亦有95万人,即香港成年人中低学历的人多达300万,占劳动人口的大部分。这些人若从事以出口为主的制造业,敌不过大陆的廉价劳动力;从事高增值的服务行业,如金融业等又没有足够技能。所以一个足够大的本土经济似乎是他们的唯一出路。我们认为香港本土经济的内容应该涵盖哪些并没有标准答案,主要看香港今天面对的困难是什么,经济发展需要什么,什么类型的行业才适合香港今天的环境发展。

一、香港面对的主要问题。

1.传统中介地位下降。香港现时吸引外资最有优势的因素是资讯、自由及国际网络三个方面。身份的转变,加上内地经济与市场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与开放对香港在亚太地区原有角色与价值产生了很大冲击。这一冲击是多方面的,但受影响最大的是金融业,过去香港作为亚太区最主要的资金集散地及避难港的地位将因此削弱。从存款看,至今年8月底香港银行业的存款总额与1997年底比较虽然仍增加6,228亿港元,但已从一年前的高峰35,101亿元逐渐滑落。由于这一期间香港的资本市场及物业市场也呈收缩,反映了银行体系的资金在流失。从机构看,近几年三级银行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均呈大幅收缩。这些动向仍不足以得出结论性的东西,但值得进一步观察。从竞争对手看,近几年澳洲的金融业及房地产市场均有显著发展,悉尼及墨尔本地区的楼价节节上升,今年以来便升了两成,这是区内资金流向澳洲的表现。从各方面条件看,未来悉尼作为亚太区资金集散地及避难港的地位将会大大加强。加今香港面对的一个很大挑战是:一方面知道自己的价值主要在于它的国际化地位,只有进一步巩固及加强这一地位才能保持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及在亚太区内的领先地位。但香港目前的国际化水平比起一流的国际都市仍有一定差距,香港需要致力加强其文化多元化及经济、金融国际化地位,使之成为真正一流的亚洲国际都市,这也是在香港现有产业结构及生产要素条件下维持其发展优势的最佳选择;另一方面香港本土已基本上转型为一个纯金融服务中心,所服务的市场腹地主要是中国内地,这将使香港的经济无可避免要与内地市场进行整合,与内地市场的往来日趋密切。

2.楼市崩溃直接冲击到经济的各个领域,对消费、投资、财政及信心构成沉重打击。香港楼价出现大幅调整的根本原因是楼价在主权回归前升得太高,亚洲金融风暴的爆发则加快和加剧了楼市的调整。特区政府在处理楼市泡沫过程中采用较急较重的措施在一定程度挫伤了投资及置业信心,导致楼价调整过度及置业信心崩溃。众多国际经验及香港本身在过去经历过的多次周期性调整表明,过高的楼价适度调整如下跌20-30%可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对经济发展有好处;但过度调整则不利于经济发展,甚至会导致经济及银行体系的崩溃。香港是从事高增值服务业的地方,经济增长对于房地产业的依赖比工业国家和地区要大得多,基本上很难承受得起楼价持续性下跌超过50%的冲击。

3.在与内地的往来关系。这几年香港不断与内地改善口岸通关设施,延长过关时间,使港人前往内地消费及投资越来越方便,但却没有同时重视吸引内地的资金及消费来港,造成香港投资及本地消费力大量单向流入内地,本土经济活动收缩。这一情况在最近出台的一些新措施影响下已获得改善,但两地的投资及消费流动仍远未平衡。

4.实行联汇制使本地成本调整困难,通缩与高工资成本并存,加上存在一些行业保护措施,如电力行业的利润保证等,现时公营及部分私营部门的成本(主要是薪酬)结构与经营表现已被一定程度的扭曲,这对香港经济的长远竞争力将产生不利影响。

5.本地经济及消费市场逐渐从自由竞争走向不同程度的袭断,创业环境及创业成功机会已明显不如周边地区。这一方面加剧了本土企业向外投资,寻找机会,令本地就业职位流失;另一方面也减低了外资来港投资与发展的吸引力。

二、香港经济发展需要什么。一是帮助港人恢复投资及消费信心,其中最主要的是置业信心。二是吸引外资、留住港资,增强在香港本土进行的投资及商贸活动,以创造足够内需,扩大产业、就业及财政税收的基础。三是选择最有效的途径调整营商成本结构,提升经济竞争力。

三、什么产业适合在香港发展。香港的特点是地域面积小;主权回归后仍维持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工资、租金等营商成本较高;基础设施及高级人才以金融及服务业为主,拥有大量的制造业企业管理人才,也有充足的低技能劳工;国际营商网络高度发达;资信自由、快捷及畅通;旅游业发达,因此香港有很强的优势发展需要高技能的高增值产业,同时也有条件发展一些只需要较低技能、但带有浓厚本土文化特色的产业以及介乎这两者之间的一些产业。

从上述三个方面看,香港本土经济不应仅是指小商小贩经济,应包括更广泛的内容。我们认为:凡是发生在香港本土的经营活动都属本土经济,其中最主要的本土产业应该是房地产及与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行业,如装修、室内设计等;此外是以高档消费、娱乐为主题的具有较高附加值或创意的产业,如影视制作、名牌服装、珠宝饰品及家居用品、各类精品等;然后才是各类小本服务业生意。金融、外贸、航运这些香港传统支柱产业的发展前景与本土经济的前途息息相关。目前这些产业的发展主要靠与中国市场有关的境外业务,从长远看,随着内地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及完善,这类业务来源将会趋向收缩,香港需要有足够在本土发生或扎根的经营活动才能支持金融及贸易产业的持续发展。如果香港能发展如本文所理解的本土经济,就既可推动经济转型,又能创造足够内需,扩大就业基础,对香港经济发展具有长远的积极作用。

推动本土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重新确立房地产的产业支柱地位。97亚洲金融风暴以来,香港楼价的累积跌幅已达六成五。目前一方面买楼需求因置业信心崩溃及部分外流到内地而收缩;另一方面近几年地产发展商普遍大量减持土地储备,在逆境中仍加快土地发展项目,令私人住宅供应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加剧了楼市的消化及调整压力,因此楼市至今未能止跌回稳。香港当前经济问题与楼价过度下跌、置业信心崩溃有颇大关系。据有关研究,金融风暴以来香港经济及财政收入的收缩一半是由楼价过度下跌造成的。房地产业在任何市场经济体中都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在香港经济发展中的角色更为重要。97之后为了推动经济转型,特区政府在多次产业定位表述中没有把房地产当做主要产业支柱看待,这配合了当时的实际环境。但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尤其是从香港的经济形态看,香港不管在今后能不能培养出新的增长产业,都不应忽视房地产业对经济及金融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应把房地产业定位为主要支柱产业之一。道理很简单,香港每年人口增长数量相当于可以组成两万个家庭,香港的居住环境及人均居住面积均有很大改善空间,置业及换楼的潜在需求很大,房地产业仍然有颇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和将来仍是金融行业的主要业务及政府的主要税源之一。虽然香港不应走回靠炒楼发达的泡沫经济年代,但仍需要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楼市。重新认识及确立房地产业的地位与作用,对增强市场的投资、置业信心有重大的作用,是稳定楼市及振兴本地经济一项策略性步骤。由于现时市场的置业信心已极度疲弱,用家对买楼顾虑重重,包括担心楼价再跌、失业供不起楼等等,回复置业信心需要采取更具体的措施解除顾虑。在当前的经济及市场环境下可检讨的基础性政策包括:放弃按揭物业需负法律责任的做法;现时的保护租客条例;新楼只有50年的批租期限等。以目前的市场环境,香港实施这些规定对置业似过于苛刻,抑制了置业意欲。

二、大力吸引高增值行业的投资。过去20年随着经济的逐渐成熟,香港的产业资本大量流到它地投资,同时也有大量的金融资本流入。从统计数字上看似乎并不吃亏,但这种结构性的调整已使香港经济及产业基础变得脆弱,经济型态实质上已逐渐从经济起飞年代的“引进型”转为“扩张型”,本土的投资及经贸活动日渐减弱,就业基础收缩。从投资上看,过去20年除了基建及房地产项目之外,在香港本地进行的较大规模的生产性投资活动寥寥可数。近年来成功落实的是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的大型投资项目“迪士尼乐园”,而“数码港”和“科技园”本身并非外资项目,也不是高科技项目。因此香港急需大力吸引各方投资,振兴本土经济,扩大就业基础。

从生产要素结构及基础优势看,香港只能把引资重点放在与高增值有关的产业。可发展的方面包括:1.大型旅游娱乐产业的建设;2.资讯科技及物流业;3.吸引周边地区的企业,最主要还是中国内地的企业前来设立营运中心或办事处。现时在香港设有营运基地的内地企业估计只有1000家左右,其中主要是国有企业。香港若能吸引内地企业的十分之一即100万家左右前来设立营运基地或分公司,将扩大金融服务业的基础,刺激本土经济及投资活动,增加较大量的就业机会。把内地主要企业吸引来港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香港可以建立一个新的商贸交易平台,中外企业能很方便地在这里撮合各类业务,令交易成本降低。这将是香港传统中介地位下降后中介功能转型一个新方向。香港需要加倍努力,主动出击,积极为来港设立营业机构的企业提供各类增值服务,如市场资信的深加工、人才培训、理财顾问、融资便利等,使他们觉得付出较高成本仍物有所值。

三、积极扶植本土特色产业发展。香港虽仍被评为最自由经济体系,但却有逐渐从自由竞争走向不同程度垄断的趋势,某些可以小本经营或较易起步创业的行业,如超市、鲜活产品、饮食业等正趋向集团化经营,在销售网点或分销渠道集中性已相当高,令这些领域的小本生意的发展空间及创业成功的机会越来越小。我们并非反对这一发展趋势,香港营商形态的转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亦是符合世界性潮流的。大型集团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可取得较便宜的货源,有较佳的品质保证以及提供较高卫生标准的服务,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并非是一件坏事。只要他们的经营不违反市场规则,香港已基本上很难为了照顾小商小贩的经营而采取限制大集团企业扩张营销网络的措施,走回小商小贩盛行的年代。这是在推动本土经济发展时需要认清的一个大方向。但这并不等于政府完全不能做一些有利于鼓励本地特色产业发展的事,如政府可利用现有工业村的空置厂房为全部生产工序均在香港本土进行的企业提供厂房租金优惠,甚至可以给予一定免租期,以刺激、鼓励生产型的创业。由于香港的旅游业发达,现时每年有约1500万外地游客来港消费,迪士尼乐园落成后,估计游客尤其是内地游客数量将大幅增长。从消费心理上,内地游客并不想在香港买内地制造产品,而是希望买到与内地普通产品有一定区别的地道香港或国际名牌产品。因此,围绕高档消费而设计制造的具有较高附加值或创意的各类Made in Hong Kong产品即使价钱比Made in China的产品贵一些,也仍会有一定市场。这种可带来增值的创业活动对解决低技能劳工的就业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政府积极扶植。

标签:;  ;  ;  

如何发展香港的本土经济_香港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