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附35例报告)论文_蒲洪波 李刚 祝青 谢杨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附35例报告)论文_蒲洪波 李刚 祝青 谢杨

蒲洪波,李刚,祝青,谢杨

( 三台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四川 三台,621100 )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及并发症。方法 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共35例临床治疗。 结果 采用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35个,完全栓塞15例, 90%以上栓塞9例,部分栓塞11例。介入手术相关并发症: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脑血管痉挛2例,脑积水1例。结论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介入;并发症

The value of FIESTA sequence diagnostic Budd-Chiari syndrome inferior vena cava lesions

PU Hong-bo,Li Gang,Zhuqing,et al

(Department of Medical Imaging,Santai people's hospital,Santai 621100,Sichuan,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and complications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Methods To analysis 35 cases of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from April 2013 to August 2015. Results 35 case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ere treated b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15 cases were completely embolization, 90% cases were more than 9 cases, 11 cases were partial embolization. Interventional surgery related complications: 1 cases of intraoperative aneurysm rupture and hemorrhage, 2 cases of cerebral vasospasm, 1 cases of hydrocephalus. Conclusion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s safe and effective.

[Key words] Intracranial aneurysm; Interventional; Complicatio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共35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40~73岁,平均63岁。所有患者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有高血压病史。主要症状为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偏瘫、意识丧失、昏迷等。

1.2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检查35例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11患者行MR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8例患者行CTA检查,发现动脉瘤。其余16例患者行DS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影像检查主要是明确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周围血液循环情况。其中,大脑前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30例,基底动脉瘤1例。形态:均为梭形动脉瘤,可呈囊状、芽孢状、柱状、扁丘状。瘤体大小约在3-10mm之间。窄颈动脉瘤21例,宽颈动脉瘤14例。

1.3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术中应用肝素钠(0.5mg/Kg)全身肝素化。根据术中造影,了解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瘤体指向、瘤颈大小选择适当的介入治疗方案,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18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7例。支架辅助栓塞时均采用半释放的方式。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单纯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栓塞18个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7个动脉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栓塞程度为:完全致密栓塞15例(42.85%),90%以上栓塞9例

(25.71%),其余均部分(70%~90%)栓塞11例(31.42%)。

2.2 介入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经进一步栓塞后止血成功后,未遗留明显神经功能障碍;SAH相关并发症:脑血管痉挛2例,现脑积水1例,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恢复良好。

3. 讨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开展的初期,多数栓塞只用于动脉瘤的形态和部位不适合手术夹闭或临床状态较差的患者,对复杂、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更是一项挑战。随着栓塞技术,自ISAT研究结果公布后,近10余年来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发展迅猛,随着修饰弹簧圈、辅助球囊、颅内动脉瘤治疗专用支架以及血流导向装置等的出现,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更为确切。介入治疗已成为部分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治疗方法[2]。

3.1 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时机及适应症

目前,关于症状性未破裂动脉瘤应积极治疗已达成共识。不论动脉瘤的大小,只要引起相关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都应积极手术治疗。因为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与动脉瘤体积的迅速增大或少量渗血相关,提示,动脉瘤发生破裂出血的可能性极大。因此症状性颅内动脉瘤是手术的绝对适应证,且应尽快手术,以免延误时机,导致致命的广泛出血。多个研究表明,10%~43%的患者在aSAH前可能出现警告性头痛(前哨头痛),出现前哨头痛的患者近期再出血的几率增加10倍。这种症状大多发生在明显aSAH前2~8周。对于没有症状而发现的动脉瘤,西方学者认为在7mm分界值的基础上加上2mm的标准差,就可能使99%有破裂风险的患者都能得到治疗。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一项大样本研究表明,中国人群颅内破裂动脉瘤最大径的中位数为5.63 mm,其中≤7 mm者占70.3%[3]。对于直径<5 mm的动脉瘤的治疗,临床决策中应综合考虑其他多种因素,充分估计动脉瘤破裂的风险。需要考虑动脉瘤的形态和位置。多个研究提示,后循环、后交通和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最高,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很低,即使破裂一般也不会引起严重的aSAH;此外形态不规则伴有子囊的动脉瘤破裂风险显著升高,为不伴子囊动脉瘤的1.63倍[4]。

3.2 并发症的处理 

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类型包括动脉瘤破裂出血、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神经功能损害、脑积水等。手术方法及技巧均会导致动脉瘤破裂、血管痉挛,术中注意手术操作和危险因素,可避免增加动脉瘤破裂出血和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破裂出血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术中一旦出现,作者通常立即采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并保持生命体征平稳,继续完成动脉瘤腔的填塞,术毕立即行头颅CT检查,如有脑内血肿、脑疝表现者,行手术开颅清除血肿并去骨瓣减压。若脑室积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者,采取脑室外引流术或腰池引流术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减少后期出现脑积水的风险。术前判断载瘤动脉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是载瘤动脉闭塞而无神经功能缺失的关键[5]。术前常规应用尼莫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术后予升高血压、扩充血容量、稀释血液和持续腰大池外引流是有效缓解脑血管痉挛的重要手段。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五 参考文献

[1] 沈斌,施海彬.颅内动脉瘤破裂急诊介入栓塞治疗[J].江苏医药,2007,33(12):1228-1230.

[2] 吴中学,吕明.我国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4):7-9.

[3] 邢国祥, 刘建民, 许 奕, 等. 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与破裂的关系[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0,7:395-401.

[4] 黄清海,杨鹏飞.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11:606-616.

[5] 赖廷海,张乃崇,佟小光,等.载瘤动脉闭塞治疗颅内动脉瘤9例分析[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4):25-26.

论文作者:蒲洪波 李刚 祝青 谢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附35例报告)论文_蒲洪波 李刚 祝青 谢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