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关系与东北亚安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北亚论文,大国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去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对南斯拉夫的军事打击以来,东北亚地区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对该地区的大国关系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有何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长期在日本和朝鲜半岛驻军,迄今仍保持着10万兵力的“前沿防御”态势,因此,美国是东北亚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显而易见,东北亚地区是美、俄、中、日四大国利益与矛盾的交汇点,大国间的利益冲突与战略调整是东北亚地区安全与否的重要原因。由于该地区地缘战略地位的特殊重要性,因此,它在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安全格局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冷战政策直接造成了朝鲜半岛的分裂与对峙,使东北亚成为除欧洲之外,又一个战略对峙区。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结束,美苏全球对抗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在世界许多地区,一些原来被掩盖的种族、宗教和边界矛盾开始突出出来,从而导致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虽然东北亚地区是美苏“冷战遗产”最集中的地区,朝鲜半岛还存在着严重的军事对峙,但该地区始终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可控制的稳定,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的调整。
与东北亚联系直接的大国主要有四个,即美国、俄罗斯、日本和中国。虽然它们的战略利益有很大不同,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也有不同的构想,但战略利益也有共同点。此外,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上升使这些国家都更加重视通过加深合作来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维护东北亚地区的稳定成为各国的共识。近年来,在东北亚地区安全上,大国相继调整了相互关系。
中美关系是东北亚地区乃至整个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虽然中美之间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总的来说,两国关系还是朝着缓和的方向发展。两国已就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达成共识。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已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日关系总的来说发展良好,两国实现了高层互访,使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美俄关系在冷战后已经不具有冷战时期美苏关系那样的对抗性质,寻求妥协与合作成为两国相互关系的主要方面。日俄关系近年来也有所改善。美日关系的调整对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的消极影响较大,但美日加强经济合作则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在东北亚地区总体安全形势保持稳定的同时,该地区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使东北亚地区安全面临新的不稳定因素。
美日加强军事同盟关系破坏了大国在地区安全问题中的协调与合作基础
美日军事同盟是冷战的产物。二战结束后,美国为实现其全球争霸的战略目标,力图长期控制日本,与日本签署了《美日安全保障条约》,从而构筑起美国主导下的亚洲军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冷战时期,美日军事同盟关系为美国在亚洲地区与苏联进行军事争夺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条约于1960年重新签署,1978年,美日又制定了《防卫合作指针》,使美日军事同盟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冷战结束后,在昔日冷战的战略重点地区——欧洲的政治安全版图重新改写,欧洲走向融合的新形势下,人们也企盼着东北亚地区的冷战局面随之消除。但事与愿违,美国为了继续维持其在亚洲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则为了“借船出海”,实现其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梦想,双方开始重新修订《美日安保条约》。1996年4月17日, 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当时的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共同签署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对日美安保体制进行了“再定位”。1997年9月23日, 日美共同发表了新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修订后的日美安保条约的基本框架是建立起协调一致、联合作战的新体制。同日美旧的安保体制相比,这个新体制具有以下几个变化:作战对象的变化,由对付前苏联威胁变成应付地区不稳定因素的所谓“模糊威胁”;作战设想的变化,由远东地区发生战事变成“日本周边”地区发生战事;联合防卫战略目标的变化,由确保日本安全变成“为地区稳定和安全作贡献”;出动样式的变化,由战时日美分别行动、美军支援变成联合出动、相互协同。
从日美新的防卫合作指针可以看出,日美的军事同盟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根据新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日本自卫队的任务已从“专守防卫”改变为“协助联合国维和”和“同美国联合出击”,实际上使日本领土成了一个巨大的战争基地。同时,日本也可以大力扩充军备,与美国一道充当“亚洲宪兵”,干涉它国内政。日美在新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出台后,强调日本周边事态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根据事态的情况而定,美日可以自行判定哪些事态属于“周边事态”。实际就是说,将来不论是什么地方发生争端,只要日本认为对其和平及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均可视为“周边事态”,日美便可采取联合对付行动。尤其是企图将中国的台湾纳入日美防卫合作范围,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由于历史上日本曾对亚洲其他国家发动过侵略战争,加上日本政府至今对历史问题未作深刻的反省,当前日本国内还有一股很强的复活军国主义的势力,日本军事力量的加强必然会引起东北亚其他国家的疑虑和担忧。同时,美日间军事同盟的进一步巩固及其在所谓防卫合作中对一系列重大问题采取的“模糊性解释”与“随意性说明”,不仅破坏了大国间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合作的相互信任基础,而且对整个地区的安全带来不稳定的消极影响。
美日联合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给东北亚地区安全带来新的不利影响
在美日宣布联合研制TMD(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之后,TMD是否会扩展到台湾,成为中美关系乃至地区安全新的焦点。有关TMD的争论, 有可能演变成东北亚安全局势恶化乃至造成新的地缘政治分裂的诱因。
90年代以来,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一直在制造一种朝鲜半岛“有事”的舆论,甚至把台湾问题也列入“有事”范围,并据此逐步加强军力,建立所谓“有事机制”,于是也就有了美日联合研制TMD 计划的出笼。美日力图通过TMD进一步加强美日军事同盟关系、 建立不受挑战的军事优势、突出武力效应在解决区域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其实质是想在东北亚以及整个东亚地区建立起以美国为主、日本为辅的“霸权和平”。TMD虽然只是一项军事武器系统, 但美日不惜耗费巨资进行联合研制和部署,其背后正是美日军事战略意图的生动体现。然而,建立在强权逻辑和单方面军事优势基础上的TMD,不仅对东北亚的安全格局无益, 相反,只会促成危机规模进一步扩大。众所周知,反导系统的技术主要还是以导弹技术为基础的。TMD系统主要就是用导弹来拦截导弹, 其技术完全可以转换用于进攻目的。美国一方面声称要努力防止大规模毁伤性武器的扩散,一方面又将导弹技术转让给日本,这将使其他国家无法认真遵守导弹技术控制的条款。日本参加研制TMD 实际上也已违反了日本所制定的“三无”的核武器政策。
另外,美国和日本企图将TMD计划扩展到台湾, 则更加剧美中和中日间的不信任感,其消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朝鲜半岛严重的军事对峙使朝鲜半岛问题成为东北亚安全最大的隐患
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的分裂和对峙,不仅时时影响着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而且成为国际社会一个挥之不去的热点。近年来,有关各方为朝鲜半岛的长久和平与稳定作了一系列的重大努力,其中包括谋求以新的和平机制取代停战机制,最终实现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是大国协调合作,共同为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作出贡献的有效方式之一。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建立还任重道远,主要的障碍是:
驻韩美军问题。这是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焦点之一,也是影响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建立与否的前提条件之一。
美朝关系问题。这是大国介入朝鲜问题的最核心问题。朝鲜方面一直希望通过朝美直接对话,最终改善朝美关系,使美国取消对朝鲜的经济制裁。但美国则一直坚持要朝方先满足一系列诸如确保四方会谈顺利进行、合作寻找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失踪人员遗骸等。近年来,朝美关系时紧时缓,双方的疑虑都没有消除,政治战、外交战、心理战不断,距离关系改善还需做很多工作。加之,朝美关系的改善还受到美韩关系等因素的制约。
半岛南北关系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的最终解决取决于朝鲜北南双方的政策变化,国际社会,特别是有关大国对双方的影响是重大的,但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半岛双方内部的政治与经济发展形势的演化。4月8日,朝鲜和韩国政府就双方首脑6月12—14 日在平壤举行首脑会谈达成协议,这是半个世纪以来朝韩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意味着朝鲜半岛南北关系从此可能进入一个新阶段,也可能对今后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形势走向产生积极、重大影响。
综上所述,虽然东北亚地区存在着各种问题和不稳定因素,但总的形势还是朝着缓和的方向发展。维护该地区的稳定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大国在地区安全事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国应当为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担负起更多的责任。而地区的和平与否取决于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而不是大国对自身主导地位的谋求与巩固。目前,东北亚的大国已建立或正在致力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其中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非结盟、非对抗性的,并不针对任何第三国。应当说,大国应该而且可以在东北亚安全问题上寻找到协调与合作的成功途径。
标签:军事论文; 日本军事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