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中国对外经济贸易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21世纪的中国对外经济贸易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对外经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外经贸论文,中国论文,二十一世纪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改革开放19年来,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合乎本国国情、符合历史潮流的发展道路。这19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19年,也是中国经济逐步走向世界、世界进一步认识中国的19年,它为中国在下个世纪扩大和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外开放总体格局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为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与合作提供了制度基础和持久的政策法律保障。特别是经过1994年的财税、金融、外资、外汇、外贸和流通等领域的重大改革和配套改革,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基本形成。在此总体框架之下,中国的对外贸易体制趋于完善。目前,中国外贸调控中的直接行政干预大大弱化,逐步走向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放开经营取得成效,自负盈亏机制日趋完善;外贸政策和管理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不断提高;外贸中介服务体系开始形成。中国的外贸制度既建诸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上,又与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相适应。

中国在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实行外贸放开经营,这是中国外贸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1978年,中国从事对外贸易的只有少数几家专业外贸公司;1986年全国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达1200多家;截至1996年底,中国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已经增加到12000多家。 其中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5000多家。此外,还有已开业的14.5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去年,外经贸部颁布了《关于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试点暂行办法》,在上海浦东和广东深圳进行中外合资外贸公司的试点,这标志着外贸领域已开始向外商开放。今年初,外经贸部制定了《经济特区生产企业进出口权自动登记暂行办法》,这将为最终实现外贸经营权的自动登记制积累经验、创造条件。这样,就外贸经营主体而言,全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由各类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经营的“大经贸”格局。

外贸出口管理和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放开,统一联合经营和指定公司经营的商品数目已经大大减少;同时不断完善出口配额管理办法,建立了出口商品配额招标制度,目前实行出口配额招标的商品已达20多种,今后还将进一步扩大招标范围,为保证良好的经营秩序服务。在进口管理体制上,中国也为适应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去年以来的进口政策调整主要包括:(1 )取消176个税目商品的进口控制措施, 从而使国家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只剩下36种;(2)几次自主降低关税税率, 使关税总水平由原来的35%降低到17%;(3)取消和规范大部分进口减免税政策, 只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和中国实际情况,调整和保留部分进口税收减免规定,对进口设备和原材料等一律按法定税率征收关税和进口调节税;(4 )实行加工贸易台帐保证金制度。

应该说,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变得更加密不可分。

中国经济的发展为自身参与国际分工及交换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正象世界贸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一直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加速器”的作用。19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以大大高于其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年均增幅的速度增长着。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已由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的0.78%上升到目前的3%以上; 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也已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1992年的第11位,并保持至今。

中国经济旺盛的活力和容量巨大的市场强烈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商来华投资。截至目前,中国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近30万个,实际利用外资2000多亿美元,自1993年起已连续4 年成为美国之后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已经开业的14.5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足以说明来华投资的外国企业已意识到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并从中国这个大市场中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在来华投资者的队伍中,国际驰名的大跨国公司积极踊跃起来;一些有长远眼光的企业家正关注并投资于发展前景看好的中国中西部地区和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在发展商品贸易的同时,还大力发展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和国际投资,并努力使各种经济形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近年来中国的技术贸易、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以及同各种国际组织的多边经济技术合作等业务都有了新的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和发展多双边经贸合作,无论在亚太地区还是在世界范围内,它都一如既往地履行自己的承诺,促进发展与合作。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中国已同世界上22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

在描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前景之前,回顾一下中国改革开放的上述成就,足以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些成就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宽阔的道路,提供了持久的动力。

坦率地说,与发达国家相比,作为一个改革开放仅有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还未充分发挥出来,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生活的历程还比较短暂。因此,中国还相对缺乏经验,在体制和政策方面,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有待规范之处。另外,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二亿人口的大国,改革必须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对此,相信海外投资者都能充分理解。事实上,这些并未影响到中国与各国的良好合作。已有的合作也证明,中外可以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在合作中共同发展。世界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中,每个国家都认识到“要发展,必合作”的重要性,因此中国与各国的经济合作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达成共识,都可能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并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展开,合作成功的可能性也要大得多。

重要的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致力于现代化建设,与各国人民一道、把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的世界带入21世纪,是中国既定的方针和政策。中国将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长约8%,下个世纪前十年的增长也将保持在7%左右。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将为世界贸易和投资提供广阔市场。到2000年,中国的年进出口总额将达到4000亿美元,出口额与进口额各为2000亿美元。从今年到2000年,中国进口总额将达到7000亿美元。在能源、交通、通信和高新技术等领域,中国不仅需要加强同国外的合作,而且每年都需要引进大量的建设资金和价值1千多亿美元的技术设备, 涉及到飞机及零配件、电站及核电设施、电脑软硬件、民用通讯、汽车、大型工程机械等等。

值此世纪之交之际,中国将根据中共十五大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跨世纪总体部署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可能,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通行的经济贸易规则的要求,继续调整和完善对外经贸制度和政策,为在新世纪里保持和加强与各国的持久合作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加快外贸体制改革,调整现行的一些不规范制度,进一步增强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实现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对外贸易。中国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将依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效益为中心,进行结构重组,实现规模经营,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国将着重深化进口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其市场的开放程度,在保护幼稚工业的同时,为国外商品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方便。今后中国还将进一步减让关税和减少非关税措施。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步伐也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加快。在开放市场的同时,中国还将不断规范管理手段,完善配套法规,保护外国朋友的在华利益。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将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提高保持知识产权的水平。

——继续坚持“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的总方针。大凡在华投资的企业家们都知道,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在中国投资的软环境和硬环境都大大改善了,而且这种改善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融入历史发展潮流的自然进程。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外商投资企业经营外贸和商业零售的试点,并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金融领域的开放、外商入股中国企业等也在起步之中;中国还扩大了内陆省份审批外商投资的权限,使外商投资于中西部地区更为方便和快捷。各国企业,尤其是具有较强实力的跨国公司应抓住时机,从长计议,投资到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于前景看好的高新技术领域、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如果是,他们在中国的投资一定会有可观的回报。

加强与贸易伙伴的经贸合作,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与繁荣。在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今天,由于国家之间实力的区别,体制政策的差异,彼此利益的不同,世界仍然充满了矛盾和竞争,特别需要理解与合作,合作是全球共同繁荣的前提。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需要这种合作,在合作中谋求发展。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得到了世界各国许多政治家、学者、企业家们的理解、支持与合作。当然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不公正待遇、排斥和歧视,譬如歧视性反倾销、单边设限等等。对此,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平等协商寻求解决的办法,反对假借各种名目而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行经济强权之实。大量事实反复证明:平等合作则互利,摩擦对抗则俱伤。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加强合作是全球实现共同繁荣的唯一选择。

标签:;  ;  ;  ;  

21世纪的中国对外经济贸易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