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道路对城市的经济建设、居民居住都起着重要作用。当前时期,相关部门应该确保道路交通的品质,将建设速度和质量同步提升,解决新时期的新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市政道路现状以及对其有重要影响的工程质量等因素,同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控制
我国经济逐年快速发展,各大城市在市政基础设施上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入,相关城市的公路工程建设也在逐年扩大规模,在这样的背景下,公路工程的质量就成了相关工作的重中之重。城市的正常运营需要道路的畅通、交通的便捷快速,道路的相关要求是城市文化和城市建设的最直接反映,还能呈现出一个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阻碍,例如:道路结构常年外露、道路沿线的水文和地质条件经常不规律变动、工程要求繁多、施工路线较长等等。与此同时,城市中的人行天桥、地下通道、下水管道等公共设施的存在,也为道路施工工程增加了难度。因此,科学施工、科学管理,能够确保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达到合理施工的目的,从而保证道路质量。
一、我国市政道路当前问题
(一)很多城市的路面有裂痕甚至塌陷
城市路面大多使用沥青铺设,这样的路面容易产生地面出现裂痕和塌陷现象,尤其是在道路年龄较大时,使用时间越长,路面基层越老化,最后就会出现道路的损毁。在维修和抢修的过程中,由于路面有很多水井,路面下还设有排水管道和光纤电缆,这些辅助设施对道路的维护和检修带来了相当大的不便,如遇井背宽度较窄的情况,那么道路维修的回填和夯实就相对困难,是否压实也不易确定。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道路施工中出现各种不可避免的问题,导致道路变形、相关工程出现质量危急,最后出现雨水井、检查井和道路间出现裂痕,时间一长就变成了缺口和塌陷,对行人和行车造成极大不便,且年年返修,无法根治。
(二)道路出现车辙
一般情况下,车辙分三种:第一,在道路施工中,由于沥青没有压密、压牢,行车一段时间后,出现路面的塌陷;第二,沥青或者混凝土侧向变形,造成的车辙,这种车辙称作流动性车辙;第三,路面各层抗压能力不够,路面的车辆荷载较大,那么就会压坏路面,造成结构性车辙。保证路面的抗压性和稳定性的首要因素就是路基的强度和稳定,如果路基不够扎实,那么随着道路的开通使用,路面会被破坏得很严重。
(三)市政道路的设计、建造缺陷
市政道路的设计、建设很容易因为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系和资金来源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缺陷和不足,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规范化。
很多工程无法保证完工时间、完成既定任务,那么就更应该按照工程管理措施进行工作,避免如价格打压之类的不正当竞争。很多市政道路承包单位以中标为首要目标,所有施工建设交付给工程部门,业主花钱少,但是承包单位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工程的基础设施质量,价格过低必然会影响工作质量。类似于这样的不正当方式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是直接且严重的。
二、如何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管理
为了确保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管理,避免工程质量的不合格,应该做好如下质量控制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做到“两看一检”:看厂家、看产品质量、对产品进行抽检。“看厂家”要做到:尽量选择经过国家认证合格的、具有强大实力的、有雄厚资金的和技术基础的生产厂家,将原材料的质量、价格和供求情况做综合记录;“看产品质量”要做到:时刻关注原材料的成品、半成品、零件等质量合格书和检测报告,还需将材料名称、数量和存储地点注明;“对产品进行抽检”要做到:确保材料保管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时按规定抽取样品进行测试,并将结果上交给更权威的机构进行再测试,如果两项结果均达标,那么该产品就能够使用。
(二)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例如,路面经过长时间的碾压,表面会产生凹凸不平的坑洼,同时由于道路密度不均匀,坑洼突起的部分密度较高,而凹陷的部分密度较低,就导致路面整体密实和强度不均匀。当天气潮湿或者雨水季节到来时,路面软土基中就会渗入大量水分,从而破坏了路面结构的稳定,无法支撑路面,最后致使路面变形被行车破坏。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施工前期的路面损坏,例如:唧浆、路面沉陷、路面表层的沥青脱落等等。唧浆的成因是沥青层透水的同时路面内部排水不畅,路面积水由面层中的缝隙下渗,在长期滞留的过程中对路基产生了浸泡和冲刷效果形成灰浆,最后在行车过程中被挤压至路面形成泛白现象;而沉陷是由于唧浆过于严重,路基中空,在车辆的行进过程中压陷路面,导致路面不平,从而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
造成路面坑洼、路基软化的原因就是工程质量不到位,因此,对于路基沉陷、滑塌、下陷、积水等现象,在现场可以采取以下相关措施解决:第一,仔细核查路基和槽沟的中、边线,确保无偏差后,再进行施工;第二,严格控制施工用土的含水量,压实土方路基和沟槽,每层厚度小于等于20cm,避免道路的渗水和塌陷。与此同时,应选用质量较高的粗粒土填充,不得混填。
(三)确保工程验收的把关
对于工程的把关工作而言,必须由工程的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同时、统一地对相关建设项目进行质量的验收和综合评价,再由政府交通部门和质量监察机构对结果进行综合监督和最后确认,如果施工技术复核规定标准且能够交付使用,那么验收工作就顺利完成。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验收把关过程中,要遵守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和科学性几点要求。
三、结束语
总之,在市政道路的施工中,道路建设的质量优良程度,对工程的成本、施工时间和道路使用期限等方面有着决定性影响,同时,城市的总体形象和发展前景也与其息息相关。因此,作为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管理部门,应该严格遵守工程目标和工程计划,顺应相关流程,从根本上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职业修养,将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创新,最大限度延长道路的寿命,争取在道路施工和使用时达到“零问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绍强.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3(01).
[2]陶欢.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3(03).
[3]姚小龙.市政道路工程成本的影响因素和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措施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2012(24).
[4]刘粲华.探讨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J].企业文化,2012(08).
论文作者:杨朝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6
标签:路面论文; 道路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工程论文; 路基论文; 质量论文; 车辙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