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自我效能感理论作用及提升途径研究论文

体育教学中自我效能感理论作用及提升途径研究论文

体育教学中自我效能感理论作用及提升途径研究

彭硕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0)

摘 要: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于自身行为及能力的判断,在体育教学中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兴趣、动机等主动性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总结了自我效能感概念及作用,并简要分析当前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自我效能感 提升途径

1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理论是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于1977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首先提出并进行详实的阐述。在班杜拉的理论体系中自我效能感是社会认知理论中重要的概念,是指个体对于自身能够完成和达到特定成就的一种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感主要强调人是行动的动因,是人对于自己能力的一种主观性的感受,而不是将重点放在能力上。自我效能感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映个自身的思想和行动力,是控制调节个体行为,对于促进个体在面对困难时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说自我效能感是在个体心理、行为控制方面起到核心作用。

2 体育教学中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2.1 影响个体体育学习行为的选择与坚持

体育教学中项目种类繁多,对于不同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来说,在体育项目上的选择也不尽相同。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往往会选择一些符合自身身体素质且有一定挑战性的项目,效能感较低的个体则会选择一些容易上手且较为简单的项目。此外,自我效能感还能展现出个体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来的坚持性,效能感较高的人会拼尽全力去完成某一个技术动作的练习,最终达到成功,而效能感较低的人则会感觉自己不太适合这个体育项目,容易放弃,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李方振等[33]对不同砾石含量的宽级配砾质土进行了一系列的三轴渗透试验。根据砾石含量不同,将宽级配砾质土的结构分成悬浮-密实、密实-骨架、骨架-空隙三种形式;渗透系数随砾石含量的增大,呈现出先略微减小后又逐渐增大、最后显著增大的变化规律,并认为宽级配砾质土的渗透系数与含水率、干密度均有较大的关系。

2.2 影响个体体育学习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在体育学习中态度决定着个体的努力和心理倾向。例如,在面临乒乓球的弧圈球、篮球三分球、羽毛球高远球等较难得技术动作时,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态度表现的较为积极,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个体不断努力地去克服体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相反,自我效能感较差的个体态度表现得较为消极,对自己的没有必胜信心,认为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对自己的能力产生巨大的怀疑,进而影响体育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

2.3 影响个体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控制

自我效能感不同的个体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是不同的,情绪变化尤其是体现在体育学习的自身对抗与外界对抗的过程中。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人在进行体育学习过程中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一种较为平和的情绪去面对失败和困难,进而经过调整后会提升体育学习的效果和效率。相反,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人在控制情绪上就容易出现问题,在体育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自卑、焦虑、忧郁、内疚等情绪,进而降低了体育学习过程中个体行为控制的能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体育学习的效果与效率。

2.4 影响个体对成败的归因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中认为成功体验是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多次的失败体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创设各种体育教学环境,让学生体验成功,这就需要教师平时要注重钻研各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制定较为明确的学习内容,制定可行的学习目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不断的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另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利用示范作用,以完成优良的动作来吸引学生,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示范的效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学习来增强自信心,克服恐惧的心理,通过降低难度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提升学生的成功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 提升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径

在现代化技术支持下,建立智慧园区的总体构想,综合考量地块信息化差异。其一,应用系统层,主要包括园区控制云、园区管理云和园区服务云;第二,应用支撑平台层;其三,网络通信层;其四,智能感知层;其五,基础设施层。

目前体育教学主要存在教学内容目标设置不合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不足、教师业务水平不高等主要问题,所以为了全面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学生个体自我效能感。

3.1 优化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目标体系

目前体育教学的内容大都是以球类、田径、武术等项目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且小学、中学、大学在内容上基本上一致,重复性的内容较多,且考核偏重于个体的技术水平的掌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极为不利。所以,要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首先要从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学校体育要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基础,建立多样化、娱乐化、健身化和易于掌握开展的教材内容体系。同时也要制定正确合理的目标体系,不应以学生的结果为主要考核,而应以学习的过程为主要的考核主体,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进步,提升了身体素质就应该给予肯定。所以优化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目标体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体育锻炼,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2 创设体育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成功体验

努力、能力、运气、难度的程度是人们成败归因的主要4个方面,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尤其表现的最为明显。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人在体育学习中会将成败归功于自己的努力程度、难度及自身的能力,并且会及时进行总结来提升自己。相反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人往往会将失败归究于自己的运气不足、难度较大、场地条件等客观原因,并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育学习参与行为的维持。

3.3 营造积极向上、轻松的学习氛围

过度的焦虑、紧张会导致人们对于自己能力的判断失误,疲劳和烦恼会使人感受到当前的任务是无法完成的,在体育教学中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努力的营造积极向上和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努力的降低学生的焦虑、紧张、自卑的情绪,让学生疲劳、烦恼等生理现象尽量降低到最低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学生在技术动作中出现错误时,不能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一味地指责,而是要耐心地讲解和示范。另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互尊互爱、团队配合、共同进步等积极向上和轻松的课堂环境,这样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进而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参考Zhang等[20]的方法:将制备好的丁香酚微乳与1%的海藻酸钠溶液以体积比1:1混合,磁力搅拌(600 r·min-1)混合均匀,用3 mol·L-1的柠檬酸溶液将混合体系的pH调至4.5,得到海藻酸钠修饰微乳。

3.4 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个人对于成败的归因是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直接因素之一。而体育教学中失败是不能避免的,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对于成败归因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正确认知自己成败的原因,同时让学生明白体育活动没有成败之说,只要有进步就是成功,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把点滴进步归因于内部可控因素,把失败归因于外部不可控因素,这样有利于自我效能的形成与提高。另外,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教学中,不同的教师掌握技术的程度不同,同时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等都存在差异性,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所以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享受到更为专业和亲和力的课堂,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颜云云,李娜.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自我效能感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5):114-116.

[2] 吴丽,袁诗哲.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体育参与的影响分析[J].运动,2015(11):83-84.

[3] 刘景黎.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2008(3):92-93.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813(2019)11(a)-0159-02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19.31.159

①作者简介: 彭硕(1985—),男,汉族,山东菏泽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标签:;  ;  ;  ;  

体育教学中自我效能感理论作用及提升途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