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今,市政道路工程日渐呈现出生态化、绿色化发展的态势,其在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优化市政道路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道路工程建设,则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内涝情况,让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好发展。基于此,文章就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工程;应用
引言
当前信息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得到了调整优化,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也因此产生了一些环境、资源问题。就我国城镇发展方面而言,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是盲目地进行城市扩张与“地表硬化”,城市就好似一座座坚固而紧密的“水泥森林”,到处充斥着混凝土建筑、水泥地面、柏油路面等不透水建筑物。随着不透水铺装面积的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的紧缩再加上土壤岩层被压实,致使城市地面的渗透水功能几近丧失,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在城镇地区严重受阻。因此在我国多地出现了“城中看海”的窘况,同时伴随着严重的径流污染、江河湖海等水环境恶化以及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给我国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到了我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海绵城市的理论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通过城市建筑、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绿化设施、公园湿地等,在保证公共实施以及用水安全的前提下,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海绵城市的核心是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雨水问题,包括水资源缺乏、雨水流失、雨水径流污染和暴雨洪涝灾害等问题。海绵城市应对各类问题有三种途径:一是保护原有生态系统。保护自然河流、湿地、湖泊、坑塘、林地、草地等海绵体,使城市能够涵养水源,维持开发前的水文循环。二是修复和恢复生态。由传统城市建设而遭到破坏的海绵体,采用生态方法进行修复和恢复。三是新建海绵体。采用LID技术和设施,新建一些海绵体,控制开发强度,降低城市不透水面积,尽可能减小开发对城市原有水环境的破坏。
2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的主要体现
2.1海绵城市理念和城市道路的有机融合
当前,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将海绵城市理念和城市道路的有机融合,为提高城市道路建设质量指明方向。在城市道路建设阶段,材料的选择是一项关键的环节,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透水性和孔隙性较好的材料,例如,多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和沥青磨耗层等。在具体施工时,不仅要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且需要将提升城市道路的透水性与孔隙性等作为主要目标,使得道路上的雨水可以及时、快速地被排除,避免因为雨水的聚集导致炫光与打滑等现象出现。同时,在道路的旁边,要加大绿化力度,进而增强地下水的保持率,才能有效发挥海绵城市理念的作用,为城市道路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城市道路的具体建设
在海绵城市建设期间,借助于透水铺装技术,主要包含透水水泥混凝土和透水沥青混凝土等,当对道路实施透水铺装之后,路面的抗滑能力逐渐增强,由于水落到了路面上之后,会立刻沿着通道流失,继而水汽不会残留,避免由于水汽造成道路的摩擦力降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技术应用
3.1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的设计方式也是中间高边缘低,有利于雨水分散不存储在道路中间,向两侧的草地或植草沟流去,汇入雨水收集系统,绿化带的分隔点,路面的雨水通过道路的横坡将雨水汇入到凹式分隔带,雨水会慢慢滋润浅层土壤,浅层土壤饱和后多余雨水通过雨水收集管进入雨水主管内,雨水主管内设渗井,将雨水通过渗井一直输送到地下水进行于水的存储。因此,做好道路横断面的设计,可以有效提升海绵城市道路工程建设效果。
3.2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系统是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源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洪峰流量、防治城市内涝现象、净化雨水径流污染。已被广泛应用于公园、停车场、人行道、广场、轻载道路等处。透水铺装系统的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每层结构有不同的生态和结构功能,其中由于组成不同,常用面层分为: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网格、透水砖等。基层材料可以是砂、砾石、石灰岩、方解石等。所以PPS的类型和成分多种多样。透水铺装系统每层独立结构层对雨水径流污染物去除能力已有大量研究,金属污染物积累在多孔沥青表面,在储层结构中不发生迁移现象。而在底基层中发现浓度更高的Zn、Cu、Pb等重金属。这些矛盾的现象表明了对径流污染物在PPS下渗过程中迁移规律研究不足。将侧重不同污染物去除的独立层结构合理的结合起来达到对不同地区不同径流水质最大的净化作用。另外,对透水铺装系统去除径流污染物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的解析污染物的转化分解过程,并指导透水铺装系统设计配比、不同类型层组合方式等工程实践。通过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子发射光谱法、中心活化分析法等手段来分析径流污染物逐层经过透水铺装系统后浓度变化,确定物质形态和转化过程。最后,透水铺装系统作为建设海绵城市的具体措施,可以与建设智慧城市的开展相融合。通过在线实时监测预警暴雨和路面积水情况,并快速做出反应。通过遥感技术对河流、湖泊等水体进行污染负荷检测,通过对雨水的智慧控制,最终实现城市雨水循环利用、生态修复。
3.3植草沟
植草沟是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按照是否常年保持一定的水面又可分为湿式植草沟和干式植草沟。植草沟的基本功能是替代硬化沟渠,转输地表径流,在降低雨水地表流速、延长汇流时间的同时,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可用于衔接其他各单项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植草沟还可以提高场地景观环境质量,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植草沟适用于汇水面积较小的区域,可用于建筑与小区内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不透水路面及城市绿地等区域。但在已建区域及开发强度较大的新建区域易受场地条件制约。在城市道路中适合应用植草沟,因为植草沟的建设和维护费用较低,能够适应城市的发展,而且植草沟尅很好地结合绿地,因此可以比较大强度的开发,但开发强度过大,可能还会影响和限制新城区的发展。
结语
为了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加强了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继而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当前,在城市道路工程建设期间,应当将防治内涝与雨水等的控制作为重点,当污染源被得到合理地控制,才能增强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的整体效果。因此,在城市道路工程建设时,需要加大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从而有效解决工程建设阶段存在的问题,达到完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维.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05):20.
王岩.论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6,(01):100-102+12.
[3]粟杰文.海绵城市在市政规划中的体现[J].建筑设计管理,2015,(10):62-64.
论文作者:袁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3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透水论文; 径流论文; 城市道路论文; 理念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