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明会变成一个“坏孩子”?_李明论文

为什么李明会变成一个“坏孩子”?_李明论文

李明为什么变成了“坏孩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坏孩子论文,变成了论文,李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尊敬师长的文化传统使我国成为礼义之邦,但盲目地顺从权威、老师、家长也会扼杀孩子的个性,混淆是非,压抑其创造性。就如天下所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期待一样,作为老师,没有不期望学生是优秀的、成功的。但是,如果只是充满爱心而不懂适当的教育方法,其结果只能使孩子离成功越来越远。

李明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父亲是一家工厂的业务部主任,母亲是一位营业员。一家人日子过得很红火,但仍有去不掉的心病常压在父母心头。他们认为儿子学习不是很用功,成绩不优秀,希望儿子最好门门功课都是100分。李明的班主任刘老师,最大的心愿就是全班同学个个都考上重点中学,至少成绩也要高出别班同学一头。为此,刘老师希望学生们上课时端坐如钟,不动手不甩脚,不声不响,乖乖地听课、做功课。

李明看似斯文,其实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上课时虽然不声不响,却总是喜欢摸东碰西。实在没有事做的时候,他会拿张纸叠小船儿、小飞机什么的。他生得矮小,坐在第一排。有一次老师在黑板上写完字回过头却不见了他的踪影。原来他钻到桌子底下踩蚂蚁。刘老师对他挺有意见,写张纸条让同学带给李明的父母,让他们严加管教。

父母收到纸条后非常生气,配合老师,狠狠地揍了儿子一顿。李明本是个不爱言语的孩子,这下变得更沉默了。上课虽不再钻进课桌底下,但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偶尔还会缺课。

这回刘老师也怒火中烧了,眼看面临毕业,李明如此这般不是要拖全班同学的后腿吗!刘老师开始使用新办法,让几个同学专门记录李明的“不良言行”。李明的母亲常常收到这样的纸条,上面写:1.李明今天迟到20分钟。2.李明早上在地上打滚,装肚子痛。3.李明上课拉某某同学的小辫子……

当妈妈的收到这些纸条,心情自然不会好,软硬兼施,苦口婆心好话说尽,又是说理,又是比喻,说到伤心处,自己的泪珠一串串地往下淌。李明却表现依旧,刘老师的条子还是不断地传递。

终于,刘老师忍无可忍,上课时对同学们说:“不要与李明这样的坏孩子玩。”李明听了不声不响。过了几天,李明母亲收到了一张刘老师亲自写的条子:“我今后再也不负责管教李明同学,因为他在外扬言要杀了我。”

李明的爸爸也是个火爆性子,闻讯后怒冲冲地大吼要杀了李明。学生要杀老师,老子要杀儿子,虽然都只是在嘴巴上杀来杀去。急得李明母亲整日地眼泪滚滚,不知怎么办才好。

有人建议李明母亲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是否患有多动症。不过这回她没到精神病医院去,而是来了知音心理咨询处。

第一次来咨询时,他妈妈坐在沙发椅上,李明垂着头坐在旁边的木凳上。他妈妈一口气说了好多:他贪玩,成绩不好,撒谎……旁边的李明却似久经沙场,若无其事,脸无愧色。我打断他妈妈的话,建议请李明先回避。

然后我对李明母亲说:“你怎么可以如此无视小孩的自尊,怎么可以这么轻易地把他全盘否定?难道你指望一个全无自尊的孩子会有出息?”

他妈妈仔细地说了孩子平日的种种表现以及受到的惩罚。我说:“你这个孩子真不容易,面对老师的偏见、同学的监视、家长的高压政策,居然还能我行我素。他蛮执著的,也挺坚强。他的人格成长遇到了障碍,有明显的逆反心理。他在反抗你们对他的偏见,如果他连反抗的勇气也没有了,只会乖乖地任你们摆布,那时你才真该着急了。”

听了这话,李明母亲的眼泪立刻就流了出来。我继续说:“我很理解当父母的心情。你们已经半辈子过去了,失去了许多机会,很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未实现的愿望。但是,孩子不可能是你们实现理想的工具,也不可能为实现你们的愿望而活着,他没有这个义务,他有追求成为他自己的权利。你们只有尽自己的力量,培养孩子的能力,帮助他健康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独立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是很重要的。”

这时,李明跑了进来,原来他在楼梯口听到了全部的谈话。他拉着我的手,仰起他的小脸,眼睛里泪光闪闪。这次他不再沉默,他说:“老师,我会好好学习的,我愿做个好孩子。”

我给了他一张名片,让他想说话、有什么问题时就打热线电话。同时,我与他妈妈一起为他制订了一份详细的计划,让他一步一步、一个一个地克服不良习惯。

李明有了明显的进步,上课不再迟到,成绩也上去了。

但过了不多久,李明的父亲又愤愤地领着儿子来到咨询所。人未坐定,便一连串地说:“这个孩子真不得了,上课迟到的老毛病又犯了,说谎吹牛是家常便饭,最近还发展到逃学的地步。上课时间竟会在游戏机房呆一整天。下课后,谎说去探望住院的母亲,还是在打游戏机。你说,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

李明依然一声不响,不申辩也不回答。我让他父亲到外面去休息一会儿,由我与李明单独地谈一谈。

“父亲对你的看法是否正确?”

“大概是对的。”

“你为什么会这么做?”

“我控制不住自己,只要经过游戏机房,就什么都忘了。”

“想不想做个好孩子,改掉坏习惯?”

他点点头,“想的。”

“李明,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有时你是否故意要使父母生气、伤心,因为他们总是训你?”

他微微地、难以觉察地笑了笑说:“有点吧!”

“你认为父母的话对吗?”

“对的。”

“那么让我们一起努力,帮助你改掉坏习惯。”

我对李明说,“你可以是个活泼顽皮的男孩,但你也应该是一位爱学习、有礼貌、品德好的学生。不要让父母太为你操心。你母亲生病住院,作为一个男子汉,你理应为她分担忧愁,但现在你却给她病中添愁。你已经不小了,学着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吧。”

李明默默地跟着父亲回家去了,但是我知道他的心里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我就是想唤醒他的自尊,让他学做一个好学生。

此后,李明的母亲常常与我电话联系。李明也经常在我值班时跑来聊聊,或者坐坐。小家伙人长得秀气,看上去又机灵聪明,咨询所的其他老师也很喜欢他,经常同他一起谈话。

这次考中学,李明以优异的成绩名列班级前茅。他十分欣喜,而他的母亲则非常沮丧。因为她从没有认为自己的儿子是一位聪明的孩子。她一直为他担忧,认为他是“差生”,所以这次考初中,很保守地填了普通中学的志愿。结果,李明以能进重点中学的成绩,遥遥领先地进了普通中学。

那天李明给我打电话,告诉我这一消息。他没有懊丧,反倒有些幸灾乐祸地说:“我妈妈她后悔极了。”李明以自己的好成绩证明了自己,他母亲自然是后悔莫及了。

评析:谁在促使李明退步

1.“差生”和“优生”的代号

在一段时期内,学生变成了“差生”和“优生”的符号,而依据的标准就是学习的分数。谁一旦被列入“差生”行列,他的学习态度与能力都逐渐倾斜。一顶“差生”的帽子,给了他暗示:“差生”该是这样的,该是那样的。那是一种无意识的模仿与学习,也是他对“差生”的潜意识的抗拒和逆反。李明一开始只不过是好动和顽皮,并没有品质和心理问题,但是他仍被当作“差生”对待,结果是,他顶着“差生”的帽子,一步步滑落。李明后来的行为是明显的逃避心理:当他在自己的团队中没有任何地位时,他就采取了主动回避的态度以保护自己。用“差生”和“优生”把学生两极化,不仅使两极学生有极大的压力,并且使大部分中间者找不到自己的心理位置。学校和社会文化都不认同“第三种”状态,即普通人群的存在事实,而这样的价值引导是不利于大部分学生健康成长的。

2.刘老师的“野蛮”教育

没有自尊心的学生是没有进步动力的,李明的自尊心丧失是从刘老师给家长递条开始的。让学生记录他的不良言行,让同学们孤立他等。刘老师的做法不但违背了教育原则,而且是野蛮的,完全有悖于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她的行为对学生构成侵犯与虐待。身受如此监控,李明又怎能努力学习?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除一小部分是智力因素外,更多的是教育上的问题。这包括孩子的人格、心理、精神的健康与否,以及孩子的学习方式、行为习惯、学习动力与兴趣等诸多方面。我们的教师应该为孩子的人生发展导航,为他们健康成长助力。假如我们的教育不能使“差生”变成“优生”,而只能做到“锦上添花”,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这除了使“优生”变得焦虑,使“差生”放弃和颓废,使中间者没有信心外,不会有更多的收获。我们这是从综合素质上来说,撇开综合因素,就事论事以分数划分等级,对于学生的培养和人格养成是舍本求末、成效甚微的。

给家长的建议:

家庭是孩子个性成长的重要环境。李明父母不加思考,不作分析,唯老师是从,继续加重对孩子精神的和肉体的虐待,孩子怎能有良好的行为规范与学习积极性呢?其实,李明老师和家长的一系列教育措施,都是在为孩子的成长设置障碍。

李明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不公正的、不被尊重的遭遇使他放弃了对自我的规范和努力学习。因此,针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不应该把孩子看得一无是处,而要肯定他的长处,唤起他的自尊,激励他努力学习。

2.针对李明好动不好静的特点,逐步训练他的耐力,比如让他做一些他喜欢的作业或游戏,时间逐渐增加。

3.用他乐意的奖励措施鼓励他安心做作业。如做完作业,相应地让他放松,看电视、运动,通过松紧、张弛的调节,培养认真、用心、专注的学习习惯。

4.不责备、不说教,而是通过指点、辅导、关注、商量的方式沟通交流,逐步培养李明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标签:;  ;  

为什么李明会变成一个“坏孩子”?_李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