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_金丽燕

解析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_金丽燕

牡丹江民用建筑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要:生态建筑住宅也被称为健康住宅,人的健康具体体现在身体、精神及社会等方面上具有良好状态。而“健康住宅”的含义是指人的健康将被作为住宅的生态环境、日常生活、住宅卫生、绿化、外部景观、噪音控制、建筑与装饰用材、空气质量等建设标准。生态住宅是指住宅所在区域的整体布局、单个建筑空间组合、环境绿化、配套生活设施等必须将提升人的生活环境质量及生命质量等作为根本要求与目标。

关键词:生态建筑理论;建筑住宅设计;运用

前言

在全球生态建筑理论思潮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如何运用该理论来指导实践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从生态建筑概述,生态建筑设计理论以及设计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三个方面对建筑住宅设计展开讨论。

1生态建筑设计原理

1.1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如果在建筑工程投入使用以后,在其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对自然环境加以保护而是对其继续进行破坏和污染,结果只会加快人们生存环境的恶化程度。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必须着重考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利用,一方面能够降低建筑物自身的能耗,另一方面还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对太阳光的利用,减少室内照明设备的使用;考虑利用水池、喷水系统来降低室内温度,减少室内制冷设备的使用;在建筑设计中考虑留置通风口,促进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与的循环流通等。

1.2充分考虑建筑的节能

从建筑设计的功能需求上讲,在满足所有功能的条件下最大化的降低能源物质的使用,减少对建筑能源物质浪费,注重建筑功能和结构的设计。不能够过分的追求建筑的豪华、新奇、气魄、突出,以及所谓的“史无前例”。对于为了增加建筑的创造感性空间而必须增加的构造材料部分,应最大程度的进行节制,使其不能超过“必要消耗之能量物质”。在建筑设计中进行人文艺术特质的表现时应尽可能的使用人工和自然材质。因此,生态建筑设计应遵守材料使用量最少和能源的设计、建造、维持的原则。

1.3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生态建筑的另一大要点就是为用户提供更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增强用户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沟通。(1)生态建筑必须具有完善的使用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种需求。(2)生态建筑设计中必须注重建筑采光的设计、通风的设计以及温度和湿度有效控制等,为用户提供更加高质、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居住以及工作环境。

1.4新技术的有效利用

减低建筑的能耗、采用与环境相适应的的材料和采取无污染的工程施工措施:采用能够循环利用和无污染的材料;高效节约的使用能源和能源的循环使用;采用降低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先进施工方法。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对应方法是:在设计中冲刺利用日照强度,通过日照强度来自动的调节建筑室内的照明和蓄热系统;充分利用二次能源;充分利用室内水压、水温、排热回收以及建筑的节水系统;材料应选用耐久性强、易于回收再利用的材料;提倡在生态建筑设计中使用经无害加工处理的再生材料;

2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2.1住区风环境设计

建筑物布局不合理。会导致住区局部气候恶化。规划师和建筑师已经认识到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区进行规划时,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设计重点集中在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或仅仅凭经验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事实上,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不仅意味着在冬季风速太大时不会出现人们举步维艰的情况,还应该在炎热夏季保持室内自然通风。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规划设计中仅仅考虑对盛行风简单设置屏障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要获得良好的住区风环境,了解小区内气流流动情况,是建筑师在设计初期所必须做到的。

2.2自然通风

在住宅建筑中,自然通风是最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节手段,而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与三维空间布置等,都对自然通风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充分考虑这一影响而进行建筑设计能有效地解决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而且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情况下,就能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室环境。

2.3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

住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系,同时还和住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住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建设生态住区不等于简单地提高绿化面积,如果住区绿化仅仅使用大规模草地而不考虑与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不能充分发挥绿化在改善室内外热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还会把大量的金钱浪费在草地的浇灌上,可谓得不偿失。在绿化系统设计中如何改善住区室外环境,除了避免以上误区外,还应做好以下2个方面的工作:①合理选择和搭配绿化植物和水景设置,并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协调起来,除了给人以观赏的美感外,还应充分发挥植物、水在降低“热岛”作用、改善住区微气候方面的作用;②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如果绿化设计的最后结果是把人和绿色隔绝开来,仅仅“可以远观而谢绝入内”是不可取的。

2.4日照、遮阳与采光

夏天阳光的直射和热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遮阳是指运用建筑的外形设计、悬挑和凸凹变化而形成建筑围护结构,使室内实际接受的阳光直射和辐射热量减少。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当地地理与气侯条件,通过精确计算,对住区的建筑布局以及单体住宅的相对关系,进行建筑群日照、遮阳以及自然采光分析,检验是否满足日照和遮阳的要求。

2.5外围护结构布置

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布置,体型系数这一概念并不能充分反映外围护结构对建筑物热环境的复杂影响。实际上,对于不同朝向角和倾角的外墙和外窗,由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不同而造成的渗透情况的不同,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也相差很大,日间接受的太阳辐射随着时间变化而千差万别,夜间背景辐射状况也不相同。

2.6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

住区规划应有效地设计防噪系统,如将住区和主要交通干线相隔绝,防止主要交通干线的噪音传过来。污染控制问题也需重视,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不好,一定是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而通过有效的绿化、有效的组织建筑周围气流流动,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在设计初期,技术人员就应该深入现场进行调研和测试,检验当地的噪声或污染是否符合标准,如果不能满足要求,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结论

总之,生态住宅是多种技术集成的结果,它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更不能离开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鼓励和正确引导,只有在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人员的相互合作与共同努力,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生态学及其他科学技术的成果,从技术、经济、环境、能源及社会等角度出发,系统地设计与评价住区的室内外环境,才会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生态住宅。

参考文献

[1]马淑芳,郝荣芳.浅谈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J].门窗,2012(08):189-190.

[2]尹燕翀.浅谈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J].民营科技,2012(03):324+114.

论文作者:金丽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解析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_金丽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