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现代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如何?不论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都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前有一种意见认为市场经济只会使人们淹没在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冷冰冰的利己主义之中,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完全对立起来,以此作为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据更为普遍的影响更大的是市场经济冲击论,认为要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提防和抵制市场经济的冲击;现在就又说是部分或某些方面冲击了,改革开放之后某些方面的精神污染多了,这不是市场经济的冲击是什么呢?说到底还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兼容相互排斥。如何认识改革开放之后产生与存在的种种复杂社会现象,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的内在关系,这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
一、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文化
市场经济不只是离不开社会文化,而且自身也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市场经济的细胞是商品,所有的商品无不包含一定的文化,如商品的形体与功能、包装、广告等等都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反映一定的工艺美术水平及其观念,所有商品都是文化的载体,传播一定的社会文化;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的组织机构及其制度就决定和反映一定的观念和思想,企业的水平决定于劳动者尤其是管理者的文化素质,企业的竞争背后是一种文化力的角逐;市场的交易要有信息,要依靠一定的组织和管理,采取一定的方式与手段,这些都表现一定的文化。显然,不论商品、企业市场等,无不渗透、融合和依靠一定的社会文化,没有现代商品文化企业文化与市场文化,就不可能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同样离开了商品、企业、市场等不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而又不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也就不可能成为现代文化。
理论上说市场经济是经济基础而社会文化是上层建筑,这是思维的抽象,现实生活中,一个社会的经济与文化,则是相互渗透与兼容的,往往是互为载体,经济与文化也可说是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角度的认识。我们不能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看成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组装。这种体制既是市场经济的又是社会主义的,其经济组织与运行的方式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而运行的目的与结果又是达到社会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共容于一体,而两者的共容主要是通过文化。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其商品文化、企业文化以及市场文化等市场经济文化都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而现代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文化,又是以商品、企业、市场交易与其组织机构、制度等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文化不但必须服务于自己的市场经济,着眼培育商品生产与企业市场组织管理的“四有”新人,而且必须渗透于商品文化、企业文化、交易与服务文化等现代市场文化中去,通过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时充分地利用市场经济机制,加速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提高。
有一种意见,说市场经济使文化产品商品化,文明成果就浸透在“现金交易”中,精神生产就以追逐利润为动机,这是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特征。其实,既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文化产品同样要商品化和市场化,同样要“金钱交易”,要有利润,而这又有什么不好呢?文学作品、艺术品、戏曲电影等文化生产正是通过市场竞争而日益繁荣,就是教育、科研和医疗卫生等文化事业,在市场经济中同样是一种产业,消费者对于服务同样是一种购卖、一种交易,其生产同样有资金投入自然也就有产出。具有外部性的公共产品和产业,一般适宜政府或社团经营管理,不应是赢利性与福利性,但也不能不讲成本,也要讲经济效益,这经济效益除了直接的收入还有间接的收入,包含着社会性的经济效益。所以所有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即使完全是依靠政府的资金投入,其来源还是税收和财政,到底到决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样受着资金运动规律的制约。总之,没有社会主义文化,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两者是兼容于一体的。
二、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有人将改革开放以后因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了不少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简单地归结为市场经济的冲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应该说是贯彻和渗透着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市场经济,怎么又冲击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呢?这既不合逻辑,又不合事实。事实上,冲击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和道德观念是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某些非经济因素,而这些冲击也是通过他们的文化思想和道德观念,先表现为社会意识上的争斗。
有种观点认为市场原则与社会主义原则是不相容的,等价交换金钱交易必然冲击无私奉献精神。等价交换这是客观的价值规律,在存在着商品和商品交换中就起着作用,只能适应和利用,而不能回避和抵制,更不能消灭。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的组织和行动中普遍贯彻这种规律和原则,促进交换主体的自主与平等,这是建立现代公民社会的基础,然而交换双方内部的经济利益关系以及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关系,这不只是决定于等价交换更决定于企业的和社会的经济制度。所以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可以建立资本主义也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原则,社会经济制度特殊规律和原则,客观的社会存在在社会公民的思想意识中不能没有反映。然而,社会意识也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它对于社会存在的反映不完全是消极的,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更多的反映社会主义公有制规律和要求,更多的反映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共产主义因素。先进分子的思想可以超前,就是遵循客观规律,预计未来,给社会的发展指明方向,并为这个美好的前景自觉传播和奋斗。所以在资本主义和私有制的社会能诞生马克思恩格斯这样伟大的共产主义导师,能有千万人为共产主义作出牺牲。而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应更能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当然,我们对无私奉献的精神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无私无畏,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等,这些都是有条件讲场合看情况,不从实际出发,提倡无条件地冒险、牺牲,完全不讲私人的权益和个体的道德价值也是不对的。社会主义是要把社会、集体与个体很好地结合起来,要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风尚,国家和社会尽可能根据个人的奉献给予相应的报酬,合理的索取并非就是违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只是在义利不可兼得,两者只能择一的情况下,个人利益与社会、国家的甚至他人的利益发生绝对冲突这种特殊情况,我们应该忘利取义与舍生求义,放弃个人利益与愿望甚至生命去维护或者争取社会的利益,完成国家的事业,为解除群众的苦难作出牺牲。加强教育,多宣扬无私奉献精神是需要的,但现在我国市场仍未依法有序,强调等价交换和公世权益平等也并不过时。等价交换是市场关系,无私奉献主要是为共同的理想和事业奋斗应倡导的革命精神,两者并不矛盾。
总之现代市场经济并不妨碍社会主义思想和道德,因为我们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就是要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上,要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脱离了现实的社会基础,思想道德就失去生命力。
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
(1)区分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和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两种思想意识。
我们过去把市场经济等同资本主义经济,现在我们要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区分反映现代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特有规律的两种不同思想意识,哪些是社会主义需要借鉴的,哪些是社会主义要抵制、排除和消灭的。如追逐利润、现金交易、等价交换、金钱面前人人平等、竞争、投机、冒风险等等,市场经济不能没有这些行为与观念,不能作为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加以反对和清除。诚然,把一些的确是反映资产阶级本质的行为观念,如金钱万能、为钱不顾一切、钱大于法、尔虞我诈、弄虚作假、损人利己、绝对自由等等思想观念则是有害的。人们的思想观念是要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具体的思想界限不能只凭印象,必须对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行为与动机不那么容易明辨,所以必须多加调查和研究,不要轻率下结论。
现时把市场经济的一般现象作为资本主义市场特殊现象的认识还相当普遍,把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塞进一般市场观念的也不少,这些在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加以重视,只有分辨清楚才能做到排污不排外,有所抵制有所吸收。
(2)掌握市场经济的特点。
在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正确认识和掌握现代市场经济一般性。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角度来说,以下几点是特别要注意的。
市场的导向性。计划经济是靠行政外力推动的,市场经济则是有自身运作规律的经济,市场自身就有动力、平衡和调节的机制和功能,市场具有自发的导向性,发出价格、利润、供求变化种种信号,引导人们思考、认识和行动,进行自我调节。这种导向性,是市场客观规律的作用,没有意识,是自发的盲目的导向性。防止误导,是非常重要的。
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生产者与消费者,不论是企业、社团与政府,都具有自主性,有一定的决策权力,尤其是个人有很大的自由度,对商品的生产特别是消费有充分选择的权利。加上现代信息业的迅猛发展,社会文化与娱乐生活更加分散化、个性化和选择的多样化。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与此相适应,不能光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由上对下的外部灌输办法。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计划经济自我封闭,而市场经济则需内外开放,市场是个开放的体系,商品、生产要素与人的智力及自身都自由流动,不断交换和流动。经济开放文化思想更不能封锁,社会的科学、教育与文化以及思想道德观念,不能划地为牢。尤其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极少数,长期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资本主义社会会以商品为载体通过市场影响公民的思想意识。现代市场经济只能在广泛的交流中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3)通过市场充分利用价值规律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要通过市场利用价值规律来促进发展。
①利用市场各种载体,占领市场阵地。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所有公民即使在政府部门,不直接参与商业性工作,也都是在直接间接为市场经济服务,并且付出劳动就会领取相应的报酬。这也是一种市场交换,市场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和中介,人们都生活在市场经济社会环境之中。进行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用社会主义的文化和思想道德去占领市场阵地,把商品(包括设计、包装、广告)、企业、市场的中介组织与管理组织等都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使一般的精神产品商品化和市场化,并通过市场进入社会消费。所有经济势力都在市场中竞争,各种文化思想都在市场中较量。事实上商品文化和市场交换行为中的思想道德传播的影响比一般说教有力得多,不只是形象而且结合切身利益。社会主义只有用自己的法律自己的思想道德规范市场行为,培养造就自己的企业家、管理者等新人,这种市场才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才是真正的成功。
②启发主体的内在需求,引导社会精神产品的消费。市场的开放性与主体决策的分散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不能象计划经济时期那样只靠行政手段来灌输,而必须着力于启发各种决策主体的内在需求,引导社会精神消费使其作出积极的科学的正确的选择,放弃那些低级的庸俗的甚至不健康的兴趣与追求,自觉地进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个人思想品德修养,自我提高文化和思想素质。
人不只是要有物质生活,还要有精神生活,即有“两种需要”,人们这种内在的需要,必然产生自我追求,产生对社会与市场的一种有效需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又按照社会主义的方向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就必须从各社会层次主体实际出发,在满足需求的同时进行启发与引导,把教育与满足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广告传播、广播、电视、报纸书刊等舆论导向有巨大的作用,但最为根本的还是精神产品的质量,能否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潜移默化,改变和提高人们的情操和品德,逐渐提高自我修养,达到自我完善,不断提高消费与需求水平。其次精神产品还要质高价廉,方便消费。现在一些好的音乐会、文艺表演和旅游甚至一些好书都因为价格太高,令人却步。同时要针对消费者工资水平不高,比较忙碌,精神产品的价格要力求适合社会购买力,方便消费者节约时间。再次,必须从最低层抓起。打工阶层是最广大的群众,也是最广阔的市场,要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快餐”启发、引导和提高大家的情趣,改变旧的审美与价值观念,提高消费水平促进精神生产的发展。
③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广义的市场包括所有社会的交换关系。所有精神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同样受价值规律的制约,产权明晰规律、等价交换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按功取(付)酬规律、货币的流动规律等同样会起作用。因此精神产品的生产、交换、消费也要充分利用市场的激励和平衡机制、竞争机制,开展科研创作的评比竞赛,改革人事制度,让智力与人才能自由地有组织地流动。当前尤其须积极开放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促进产销见面,加速精神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繁荣精神产品市场。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市场规律论文; 社会观念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