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社会生产、运行及各行业领域发展中均得到广泛普及应用。其中,在图书馆领域中,通过对多项智能技术的灵活应用从而形成一种智能化建筑,大幅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知识共享性与使用便利性。但智慧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运行模式、管理工作内容都有较高差异性,这也需要馆员及时调整自身工作身份与定位,并针对性提高能力素养,而本文就这一方向开展以下研究。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馆员角色转变;能力提升;研究
智慧图书馆主要指,运用智能技术对传统图书馆加以改造,从而形成的一个不受空间因素限制、高度自动化的智能建筑。从感知角度来讲,是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加以智能化的综合表现形式。然而在智慧图书馆运行过程中,虽然借助智能技术处理了绝大部分高重复性的管理与数据处理工作,但是却需要涉猎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化管理等新兴领域,并在所传输各项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开展二次加工处理,这也对馆员的专业素养、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在智慧图书馆环境下,核心工作内容与角色定位研究
(一)新的工作角色定位
在传统图书馆运行模式中,馆员的工作定位与所扮演角色往往与自身的实际工作内容相关联。例如部分工作岗位馆员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对各项信息资源的采集、分析、计算与汇总整理,在图书馆运行过程中扮演着信息加工与处理者的身份。而部分馆员则需要对各用户提供数据资料查阅、审批、后续的数据回收等较为基础的工作,在图书馆运行过程中扮演着基础服务提供者的身份。而从总体来看,在传统图书馆运行模式中,各馆员所扮演的角色普遍为向用户提供较为基础、初级的信息查阅服务与文献参考服务。
然而在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通过对多项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实现了由人工智能技术与智慧管理系统平台自动化、智能化向各用户提供基础设施运行维护、书籍资料借阅归还、资源存贮整理等较为基础的管理工作。对于馆员而言,在智慧图书馆环境下,主要的工作内容为向各用户提供高度针对性、专业性的服务工作。例如根据用户资源查阅检索纪录,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深入挖掘相应数据信息,从而向用户提供具有高度参考价值、关联系数的相关文献资料数据。
总而言之,在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馆员的自身工作身份与定位需要从传统的基础服务提供者,转变为系统性知识深加工与个性化服务提供者,这也会大幅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性与图书馆的运行效率。此外,馆员也需要提高对各项智能技术与设备额的重视程度与应用力度,基于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开展管理工作。
(二)核心工作内容分析
首先,为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信息支持。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各教学阶段教学工作的开展都需要采集、汇总整理与应用大量的信息数据与教学资料。然而单凭借各教师与院校的知识储备范围很难实现对学生思维宽度的极限开发、培养。因此在智慧图书馆运行过程中,也需要对各院校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馆员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挖掘、分析各院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教学进度、主要教学内容与方向,并综合性提供具有高度关联性的立体化教学资源。而院校与各教师在所接收、查阅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基础上,针对性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微课视频。
其次,为科研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在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运行、开展科研工作时,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实验报告、信息数据,且普遍需要了解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成果与各项技术假设猜想。而在这一背景下,主要存在两方面科研工作难点:一方面,在原始的数据查阅模式下,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成本用于开展数据查阅与初步的分析汇总工作;另一方面,绝大部分所分析、查阅的信息资源并不具有实际的科研参考价值,无法做到对有效参考信息与无效参考信息的完全过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在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馆员借助各项智能技术,不但可以在短时间内根据各用户的信息查阅检索历史记录将相关的参考资料、信息资源加以汇总整理,还可对所整理的信息资源加以二次加工、过滤,从中筛选出具有高度参考价值、潜在价值的信息数据。此外,在科研工作开展过程中,馆员也需要与科研人员、部门开展全过程、动态化的研究工作,并实时根据所分析研究切入点与研究方向、所取得成果翻阅、总结相关信息资源,提供针对性、专业性的服务。
最后,在社会层面上,智慧图书馆馆员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为,根据当地地方政府各项政策、治理情况与社会运行稳定性、各用户、企业机构在发展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难点,针对性开展调查研究与科技服务等工作,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优化解决方案、应对措施。总而言之,便是需要在社会发展、运行过程中,发挥出更为显著的应用效用,以及扮演更为重要的社会身份。
二、在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馆员工作能力与专业素养的主要提升途径分析
(一)对馆员学习效率与自主积极性的提升
上述提及,智慧图书馆主要指,通过应用多项智能技术而形成的一个不受空间因素限制、高度自动化的智能建筑,馆员基于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开展管理工作。因此馆员需要对各项智能技术、技术理念做到深入了解与正确认知,才能确保自身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为对各项新型智能技术的灵活应用,并构建起知识网络化、信息共享化、综合体系化的运行体系,因此也需要馆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断对各项智能技术开展系统性、长期性的学习。
因此,在智慧图书馆环境下,对馆员工作能力与专业素养的优化提升,首要的提升途径为对馆员学习效率、自主积极性的提升,总而言之便是对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具体的提升措施为构建定期评审与奖惩体系、图书馆定期开展馆员培训工作、提高智慧图书馆馆员岗位的专业要求等。
(二)对馆员科研能力的优化提升
上述提及,在智慧图书馆运行过程中,馆员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为向科研工作提供信息支持与专业服务。因此这也需要在科研工作与馆员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各馆员需要对所辅助科研工作的具体研究方向、相关技术理念有所了解,并在各科研工作进度节点、或是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时,馆员可以牢牢抓住研究重心,并自主翻阅、整合相应的参考资料与信息资源。而这也需要馆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与一定的科研能力。总而言之,在智慧图书馆运行模式下,需要构建起高素质的馆员工作队伍,并强调于队伍所涉猎知识范围的全面性。
(三)对馆员服务态度与工作意识的转变、提升
在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馆员的主要扮演角色与工作定位为系统性知识深加工与个性化服务提供者,简而言之便是向用户提供针对性、专业性的服务,而不是仅提供基础服务。因此也需要及早转变、提升馆员的工作意识、服务态度,不但需要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向用户提供专业性、针对性的服务,也需要主动提供服务,并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实时转变自身服务模式、具体工作内容。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馆员也需要向用户提供虚拟化、网络化与远程化的服务。例如用户可在相应的智慧图书馆外部服务系统平台上进行预约访问。
三、总结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不但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未来新型图书馆的主要发展模式。而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也需要注重构建起高素质、全面性的馆员工作队伍,针对性提高馆员的服务能力、科研能力与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武苏梅.基于智慧服务的图书馆员能力建设[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94-96.
[2]马明霞.智慧图书馆员的内涵与提升途径[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05):198-200.
论文作者:李卿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馆员论文; 图书馆论文; 智慧论文; 工作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能力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