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论文_丘坚杰

东莞市鸿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以及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理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如建筑工人受教育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培训,工程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缺乏等。本文分析了我国建筑工程的现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探讨深层原因,并对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及创新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建议

引言

如今,建筑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我国建筑工程的现状

1.1 我国建筑业安全形势严峻

由于建筑业本身固有的特点,例如它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施工队伍庞杂,施工条件复杂,不安全因素多。特别是我国建筑业长期处理低技术含量,管理能力参差不齐,加之违章作业比较严重,多种因素导致建筑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人员伤亡及经济财产损失十分严重。据统计,在我国各行业安全事故中,建筑安全事故位居第三,紧排在交通及矿产行业之后,就 2001年至 2008年我国建筑业共发生伤亡事故160起,其中死亡590人,受伤483人,2004年以后建筑安全事故数量持续增长,反映出我国建筑业安全形势面临严峻挑战。以下是本文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每周安全生产简况的公开信息,对2013年我国建筑安全事故进行的汇总统计及分析。

1.2 2013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月份分布统计

如表1及图1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全年建筑施工事故合计85起,共死亡 315 人。从图 1 还可以看出,建筑施工事故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其中8月至11月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高发期,主要原因是这几个月是建筑施工旺季,且靠近年末,施工企业盲目追赶工期任务,相应的安全措施又跟不上,导致事故频发。

建筑工程管理离不开专业的人才,而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已成为我国学术及企业界广泛的共识,这与高校关于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式不无关系。本文以我国大陆第一批通过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六所高校(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作为调研对象,它们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同时,笔者通过文献调研及阅读,选取了美国的 6 所高校作为参照对比。表 4 和表 5 分别是我国这 6 所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各类课程分配比例以及专业课程设置学时比例,表6 是美国 6 所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学时比例。

从表 4 可以分析得出,6 所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时安排平均为 46.14%,38.48%,13.25%,这表明 6 所高校在安排公共基础课程,如计算机、数学、政治和外语等的学时较多。从经验及常识都可以判定,公共基础课程比重过大并不是工程管理专业特有的现象,其他专业也面临相同的情况,同时也可以留意到 6 所高校就课程分配比例并无太大区别,因此笔者不打算为此讨论,而专业课自身的学时比例才是重点。如表 5 所示,工程技术类学时占比最高,工程管理及工程经济其次,工程法律最低,其中清华大学的工程技术的占比最高,而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及工程法律的占比均为最低,尽管清华大学提出“致力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样的教学使命,但“重技术轻思想”的观念还是在课程设置的比例上完全地表现出来。这个现象背后的逻辑是,高校往往认为对于建筑工程来讲技术比较重要,施工过程及项目管理都依赖于个人经验,而轻视了建筑工程管理作为一门工程与管理交叉学科所起的作用。

美国在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划分时分成 3类,分别是建筑科学、建筑施工及经济与方法,尽管中美高校在课程划分方法上不尽相同,但仍不妨碍进行较宏观的对比分析。中美高校两种课程分配方案的相同点在于工程技术课程明显多于经济管理课程,而不同的是美国高校的课程设置更接近实操,例如“建筑施工”课程设置就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整个施工过程的细节。

3 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些建议

3.1 加强建筑工人的技能培训,保障他们的权益尽管建筑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但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素质刻不容缓,建筑工人的素质不仅影响自身的安全,也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及建筑的质量。建筑施工工人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才能上岗,特别需要对一线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进行培训,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维权意识,只有当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他们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建设中去。

首先,培训有利于工人掌握必须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建筑工程中涉及气候环境、化学材料、机械设备、电力电器等专业知识,如何高效、安全地运用或使用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保障工作人身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他们自身素质,掌握更多的技能也有利于他们自身的职业成长与发展。

其次,培训有利于建筑工人团队的融合。前文中提到了建筑工人大多来自农村,受教育程度较低,且来自不同地区,生活习惯差异较大,文化观念也不同。必要的培训有利他们增进感情,相互了解。建筑工程需要把各种岗位的人聚集到一起,一个工程的完全离不开整个团队的协作,而培训必将有利于协作更高效地开展。

最后,有效的建筑工程管理离不开保障建筑工人的权益。一方面,建筑工人自己需要有较强的维权意识;另一方面,企业及管理者必须尊重和保障建筑工人的权益。正当的权益得到保障,团队成员才可以各司其职,建筑人工才能在危险复杂的施工现场保持心态平静、精神集中地工作。

3.2 进一步完善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建筑工程管理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而人才的供给离不开高校的培养。前文分析讨论了我国高校在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的现况及问题,同时对比分析了中美高校在专业课设置上的异同。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工程管理人才。首先,“重技术、轻思想”的课程设置需要调整与完善。高校在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过来,工程管理离不开土木工程技术,同样也离不开管理科学。技术与管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其次,“理论笼统、缺乏实操”的课程内容需要得到改善。高校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在重视理论基础的同时重视实际操作。过硬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都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不可或缺的因素。

3.3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思维的一些思考

建筑工程管理不仅受到人的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参与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工程项目中,带动了建筑工程信息技能的不断发展及广泛应用,并逐步与国际接轨,缩小差距。建筑工程不单纯的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时也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不论是工程前期的立项与招标,或者中期的建筑设计、造价与施工,或者后期的项目的评估与验收,不同阶段都越来越依靠信息技术的辅助。建筑工程管理也离开不信息技术,而且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例如,在建筑工程的立项与招标阶段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可以更方便、更精确地管理各类数据,同时也很便捷地在数据层面对不同项目进行横向对比。

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必将持续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中,例如 RFID 技术,可以更有效地监控施工现场,确保现场人员的有序流动,预测可能存在的危险。又如虚拟施工技术,可以在实际施工之前,模拟施工现场,收集各方信息,权衡各种利弊,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随着绿色建筑观念的不断普及,可以预见信息技术将持续地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更多创新而高效的方法。

4 结语

本文首先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建筑安全事故的公开数据表明我国建筑工程安全形势的严峻现状,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和文献阅读研究的方法,分析问题背后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农民工为主体的建筑施工工人缺乏培训,二是我国高校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导致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的缺乏,最后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几个建议。除此之外,还提出利用信息技术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更多创新而高效的方法。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期待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起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每周安全生产简况,2013.

[2]国家统计局.2015 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5.

[3]王振忠.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和控制措施之我见.城市建筑,2016.

[4]李兴苏.美国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其启示.高等建筑教育,2016.

论文作者:丘坚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5

标签:;  ;  ;  ;  ;  ;  ;  ;  

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论文_丘坚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