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能化时代建筑设计的思考论文_司徒彦

对智能化时代建筑设计的思考论文_司徒彦

天津市广厦建筑设计院 天津 300050

摘要:近年来,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使得智能化应用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在建筑设计方面,相较于传统舒适的建筑风格,现代人更加注重建筑的美学体验和智能化自动化功效。以互联网为平台,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智能化的方式,使得建筑设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全新的定位和发展愿景。

关键词:智能化;时代建筑;设计

前言

众所周知,科技创新发展势头越来越旺,科技正在快速地更新与进步,互联网与物联网的高速发展就极具有代表性。现如今,物联网通过对互联网网络连接的普及,将虚拟与物质相融合,越来越注重体验个性化,通过功能性与连接性,产生具有前瞻性的连接体验,由此改变人们的生活。以典型新兴产业的形成来看,就是物联网产生的新功能带来的进一步效率与安全的提高,及物品和服务功能质的飞跃所产生的结果。由此可見,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毫无疑问,智能化时代已经来临。新技术与新应用将越来越快、越来越多地渗透于社会之中,并为社会发展提供导向,也将加速社会各方面主体之间更加新型、智能的交流方式的成熟。

1智能化时代下建筑设计的特点

1.1节约性

在智能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重视现代科技的使用,最大限度的降低资源的消耗,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降低能源消耗指的是减少使用那些不可再生的资源,而重视清洁能源的使用和新能源的研发。在设计的过程中优化自然采光和通风,将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进行利用,改进以往的暖通空调系统、照明系统以及排水系统等,重视能耗的降低和资源的节约。

1.2生态性

在智能建筑中,生态性的主要表现是绿色设计。其要求建筑设计者,在进行智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格外重视建筑和自然环境本身的协调工作,将现有的自然景观利用起来,在降低环境破坏的同时,促进自然和建筑更加和諧的发展。

1.3人性化

在开展智能建筑设计时,应对整个建筑进行调节,从而保证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先进性,给人们提供一个事实的环境。其次,应该保证通信网络设施的良好,这样能够保证整个建筑信息数据流通的畅通性。再次,提供商业支持方面的功能,从而不断的提高整个建筑本身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最后,还应该保证排泄系统的良好性,在保证无害的同时更好的方便人们的生活。

2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要点

2.1弱电综合管路系统

需要结合相关的建筑规范,综合考虑周边的环境、气候等参数,对楼内线槽、桥架采用材料的材质和规格提出具体选型建议。一般要求竖井内根据系统分类,为网络系统、自控系统、监控系统安装三组到四组组线槽;楼层水平线路安装两组到三组线槽;楼层内到信息点的配管,如果是预留预埋的,可以使用PVC线管,吊项内的配管采用扣压式金属穿线管;部分明配管一般使用热镀锌钢管。

2.2布线系统设计

智能建筑的布线系统设计不应仅局限于一般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通信系统两方面使用的布线系统,在设计规划时要统筹考虑,尤其是要与前述的弱电线路系统综合设计相结合。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网络系统以及和其他系统的布线各自从物理上分开,因此,从使用上主要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建筑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布线、电话通信系统的布线和其他弱电系统的布线等。

2.3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综合防雷接地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大楼的防雷、智能化系统机房接地以及室外设备、线路防雷接地。这三个层面都需将接地地点、结构、做法在图纸和表格中表示清楚,以便在土建施工时可以预埋,包括网络机房、消防和安防值班室、卫星接收系统、室外设备、进楼管道线缆的防雷接地点和接地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智能化设计的策略

3.1智能建筑监控系统的设计

智能建筑设备监测系统关系着智能化系统的正常运转。设备监测系统的设计,占智能子系统设计工作量的三分之一,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弱电工程和强电工程专业,采暖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密切相关。给水排水主要包括给水排水设备的选择和安装以及管线的设计;强电工程主要包括建筑照明设备的使用,商业用电和办公用电的设计和控制;弱电工程主要涵盖了电梯动力,电力设备品牌、性能等的监控系统,电话、信息和宽带等通信工程,还有消防工程、影像工程等。采暖通风与空调工程包括热水器和空调在内的温度调节设备运行来保证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3.2智能建筑通信网络设计

通信网络的设计是智能建筑中枢神经系统。网络系统的设计能够确保万物互联,通过信息的发送、传输、交换、接收、显示而使其能够有效的交流和传播。在智能建筑中,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关乎系统运行的成败,也与外网、内网甚至是局域网的连接有关。其设计包括机房的综合布线;交换机的选用,如虚拟交换机和程控交换机、多台计算机接入网络。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布线,分为中心机房,设备区,工作区等几部分,采用水平布线和垂直布线的方式。目前采用的线缆为五类和超五类,后者可以运行千兆的以太网。六类和超六类虽然在性能上有所改进,但是与普遍的超五类不相互兼容而导致“出征未捷身先死”的局面。垂直布线常采用光纤,一般采用六芯单模光纤。

3.3智能建筑空间设计

智能建筑空间的设计,设计师对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域进行划分,后者包括人的活动领域,以及设备和交通预留的领域等。建筑内部的空间,可以在设计上有更大的自由度,无论是居家还是企业或商业大厦,更多的是基于人的价值观和审美来构想建筑设计的样式。意念空间的设计是在限定区域内提高空间利用率的方式。与此相反,建筑外部的空间,也要与智慧生活和城市规划的理念相契合。建筑设计师要更多的注意空间层次的排列来保证外部空间利用的丰富度和有序性。无论是曲径通幽还是开门见山的空间设计形式,都是建筑设计智能化空间形态营造的运用。

3.4信息管理系统

3.4.1远程抄表

当前社会是一个网络技术发达的社会,人们越来越青睐线上支付这种付款方式。为了与人们的需求相适应,上至大型商店,下至街边小摊贩,都允许任何一种线上支付方式。作为建筑界的新秀,当前这种智能化住宅自然也有这种功能。本系统将各住户的水表,电表,煤气表等数据通过远程采集传输到有关单位,用户可以选择网上缴费,划账等,在水表,电表余额过低的时候,用户也都会收到手机短信等的提醒。远程抄表,网上缴费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提高了操作精确度,为住户带来很大方便。

3.4.2车库管理系统

当今社会如此发达,几乎每个住户都拥有一辆家庭轿车,那么车库,停车位的设计也就成了智能化住宅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当用户的车要进入地下车库的时候,入口出就会显示当前有哪些停车位处于空闲。当车从车库出来时,出口也会展示停车时间,以及应该缴纳的费用。车库管理系统避免了用户削尖脑袋去争夺停车位,减少了不必要的纷争。

3.4.3小区设备监测系统

在智能化住宅中,各种高科技产品,电子设备随处可见,所以,尤其对于电路的管理,一定要慎重。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重大事故。本网络系统中的小区设备监测系统主要监测电梯运行状态,通风设备开关状态,屋顶水箱高低位状态,暖气管阀门状态等。一旦监测到与设定状态不相符,就会给出警报提示,避免许多安全事故。

结语

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提升,很显然,现在智能化建筑已经成为大众所追求的热点,也成为了新型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之所以可以实现智能一体化操作,是因为智能住宅中包含诸多应用程序以及高科技产品,这些产品使用起来很是方便,但是需要专业的维护保养。所以在此,本文笔者提倡所有智能化建筑的居民要潜心学习一些智能化高科技产品的维护保养知识,使居住使用者更加舒心便利。

参考文献:

[1]王建文.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影响和对策[J].广东科技,2014(04).

[2]卢庆新.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设计主要问题[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4(07)

论文作者:司徒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

标签:;  ;  ;  ;  ;  ;  ;  ;  

对智能化时代建筑设计的思考论文_司徒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