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开始做可以支持和控制的工作_李开复论文

李开复:开始做可以支持和控制的工作_李开复论文

李开复:开始做可以撑控的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李开复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谷歌、离职、创新工场、创业,2009年9月,四个与李开复有关的词汇俨然成了媒体热词。

一切源自李开复的一个决定。9月4日,李开复正式向外宣布,谢绝谷歌总部优厚的续职待遇,辞去谷歌中国区总裁一职,创立一家名叫创新工场的新公司。接下来便是工作交接、同事告别、接受媒体采访、安排新公司新闻发布会……

针对李开复的决定,外界充满了各种猜测。李开复的好友唐骏给出的评价是,李开复离开谷歌,既不是“无奈的决定”,亦不是“平淡的走”,而是“合适的选择”。李开复自己则说自己是“follow my heart”(从心选择)。

无论如何,李开复开始了又一次华丽的转身,从一个职业经理人向创业者的转变,而从他的履历判断,他至少可以拥有一个不错的开局。

从知名科学家到知名职业经理人

李开复是以一位科学家的身份进入媒体视线的。1985年,只有24岁的李开复就以一个名叫“奥赛罗”的人机对弈系统大比分击败人类黑白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1988年,他又凭借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商业周刊》授予当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该项技术很快被以10万美元的标价卖给了IBM、苹果、微软等多家公司。

两年之后,美国苹果电脑公司高层的一个电话,让李开复作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选择。电话那头问他:“你要用你的余生写那些论文,还是要改变世界呢?”最终李开复选择了后者,放弃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职,加盟苹果电脑公司,从事他最擅长的语音多媒体的应用研究工作。从1990~1996年的六年时间里,李开复从苹果公司的语音组经理做到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最后升至互动多媒体部副总裁。

1998年,李开复开始了他职业生涯中的又一次跳跃。当年7月,他加盟微软公司,四个月后,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同时担任微软公司副总裁,主管微软公司的自然交互软件及服务部门,负责研发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技术。

2005年7月,李开复给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写邮件,毛遂自荐,从时任微软副总裁的位置跳槽至谷歌,出任谷歌中国区总裁。微软随即以竞业禁止为由,把谷歌与李开复告上法庭,双方最终秘密和解。

通过职业转身,李开复的个人知名度及社会认知度提高了。当初留校担任助教时,李开复的名气仅仅限于他的专业领域。跳槽苹果公司之后,李开复有了一些面对大众的机会,美国人开始认识一个年轻的华裔技术天才。加入微软,创建微软中国研究院,担任微软副总裁后,他开始声名大噪。而从一名科学家转变成一名知名的职业经理人,则是从担任谷歌大中华区总裁开始的。到后来,他的影响力甚至超出了行业界限,成为了一个公众人物。“我希望有最大的影响力,所以我一路都是朝最大化自己的影响力来走。”李开复如此评价他的一次次转身。

2004年,当时他还没有加入谷歌,李开复给自己预题的墓志铭是:“李开复、科学家、企业家,经历三个顶尖科技公司,并发明了三项可以推广的技术。”而如今,“我希望我的墓志铭上不是说李开复是科学家或企业家,而是说李开复是一个热心教育者,适逢中国崛起的时代,他经过写作、讲座、网站,帮助了中国青年学生,他们亲切地叫他开复老师。”李开复说。

“想做一个掌控全局的工作”

“我觉得加入谷歌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是一次价值观的考验。特别是当其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逐渐消失的时候,谷歌能不能占有一席之地?”李开复如此描述他当时出任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时的想法。此前,国外的互联网公司到中国大多水土不服,经营惨淡,无论是雅虎、AOL,还是EBAY。而且李开复要PK的对手是自称最懂中文、早已占据中国绝大部分搜索市场份额的中国本土互联网企业——百度,难度可想而知。

2005年7月,李开复正式履新。前期,他利用自己多年来在国内高校积累起来的声望,开始大规模招聘人才和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他与周韶宁、王怀南被称为谷歌中国的“三驾马车”,共同搭建了谷歌中国的业务框架。然而,由于跨国企业入华过程中所遇到的与总部的“沟通”问题,王怀南和周韶宁先后选择了离开。

周、王的离开,只是李开复带领谷歌中国的四年间遇到的众多不平静事件之一。从ICP牌照之困,到与搜狐的搜狗拼音输入法之争,再到色情网站搜索事件,李开复和谷歌中国总是麻烦不断。不过,无论什么样的麻烦,他最终准能一一化解,所以,唐骏称他“是一个做得很圆满的人”。

然而,真正的麻烦还是来自几乎所有跨国企业都曾遇到过的本土化挑战。李开复的策略是,一方面建立一支本土化的研发团队——谷歌中国研究院,根据用户需要设计产品,强化谷歌中国对中文的搜索能力。目前,正望咨询所作的盲测搜索测试显示,谷歌中国的搜索技术已超过百度。另一方面放下身段,向“基层”挺进。虽然调查显示,谷歌的用户中,高学历人群数要高于百度,但2008年“谷歌中小企业营销论坛”上,谷歌中国宣布要转战中小企业。

另外,结合中国国情,不搞竞价排名,不人为干涉搜索结果,一直是李开复坚持的原则之一。李开复主持下的谷歌中国的战略侧重是坚持研发而非市场营销。他坚持要让谷歌中国成为一个既懂中文搜索又值得中国用户信赖的一个客观公正的搜索引擎。IT评论人谢文认为:“李开复身上知识分子气比较重,有操守,有品位,有底线。面对互联网界自我放松、自我沉沦的氛围,李开复的谷歌中国独树一帜,有一个做人做公司的思路。这样的勇气让人佩服。”

由于中美两国的国情、文化、市场、政策环境和语言上的差异,要获得总部的信任、认可、让总部放权,沟通是最不可缺少的东西。据说,2006年,李开复至少回到美国总部10次,前后加起来约50天,做过不少于5次公开演说,而邮件的沟通更是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李开复除了要去说服谷歌总部的高层,他还要耐心地向谷歌的工程师们分析、介绍、解释谷歌中国的策略。

跨国公司一般实行的是矩阵式管理,参与决策的人很多,导致决策链条不通畅,而且建立真正的信任和放权很困难。有知情人士曾说:“待在谷歌的四年,李开复要花很多时间和总部沟通。一些因地制宜的措施,要么因为遭到总部反对不能实施,要么因为沟通与决策耗时太长而最终被竞争对手抢先。李开复尽管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但仍然难以促使谷歌真正地本土化。”不仅如此,李开复任职谷歌的四年间,几乎每年都有他要离职的传闻,而他又不得不面对类似的猜测和置疑。

知名IT评论人洪波认为:“谷歌中国四年来很少有什么特别出彩、特别值得称道的地方,但人才储备和培养、市场认知、政府关系、合作伙伴关系等诸多方面,已经大致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大模样。”

李开复在《再见,谷歌》一文中写道:“今天,谷歌中国的搜索质量已堪称最精确、最完整、最即时。优化中文搜索后,我们又开启了数十个产品,让谷歌中国的版图渐渐清晰。其中谷歌地图、谷歌手机地图、谷歌手机搜索、谷歌翻译均已经达到中国第一。另外,音乐搜索的推出,可以让网民首次享受到正版免费的音乐,创立了全球音乐下载的崭新模式。对于谷歌,我现在已经没有遗憾。”

“李开复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显示了坚韧不拔的毅力,他能在谷歌坚持四年十分不易。”天涯在线首席执行官邢明感叹说。

“中国打工皇帝”唐骏对此深有感触,外企中国区的首席执行官外人看起来很风光,但是非常难当。一方面是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造成的工作方面和处理方式的不理解,另一方面是跨国公司不断提出的高业绩预期对职业经理人的压力。

但李开复没有更多的言语,而是用婉言拒绝谷歌天价股票及亚太区产品和工程总裁的续约邀请的行动,表明了自己的选择:“我的下一步就是和中国青年人一起打造新奇的技术奇迹,我想用自己的主动性做一个掌控全局的工作。”说这话时,他笑得很爽朗。

生命的新乐章

创新工场的推出对李开复而言,是偶然,又是必然。李开复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新公司——创新工场的诞生历程。

2009年6月,李开复住院期间开始思考,能否把他作为科学家的对技术创新的敏感性和创新精神,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全局把控能力、人脉和管理经验,作为老师、教练的帮助指导能力等诸多优势结合起来,给自己量身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公司——创新工场?随后的12个小时之内,李开复见了12位投资人,拿到了上亿美元的投资,他所见过的投资人包括郭台铭、柳传志、俞敏洪以及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等人。“我希望帮助年轻人圆梦的同时,圆自己的创业梦想。”李开复说。

中国、青年,被李开复称为“生命中的两个旋律”,而他真正被大众熟悉和喜爱又正是他的导师形象和同中国大学生建立的良好关系。

2000年4月,李开复结束中国的任职回微软总部做全球副总裁时突发冲动,通过互联网给中国大学生写了《我的人才观》及《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不久,这两篇文章就在互联网上和中国高校中广为流传。随后,李开复陆续写了《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是这样度过》等一系列文章,广受高校学生的欢迎。李开复成为了大学生的精神导师和学习榜样。担任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期间,他建立了一个“开复学生网”,五年来已经回答了学生们4000多个问题,最大限度地传播着“做最好的自己”的价值观。

“书生本色不减,有梦想、有激情、有责任,又有真才实学,从事商业管理之余,还乐为人师,几年来为中国的学生传播了信心和希望。”有人如是评价说。

对IT、互联网、创新企业而言,拥有了青年群体的支持,就等于拥有了最大的无形财富。“李开复的个人品牌主要表现在对技术人才的号召力上。离开商业利益诉求明显的谷歌,可能会让他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来聚拢人才、扶持创新。比如,领导以技术研发为主要目的、类似研究院的组织。”洪波对李开复的新生涯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李开复则说,他的新公司——创新工场的模式是:“天使投资+猎头+孵化,不接受投资项目,只接受人和想法投奔创新工场。”创新工场计划向全国招募110位有好创意的互联网创业者和最好的工程师。每年公司从中选出20个创意,挑10个做成项目,最后推出5个公司。“这个形式在全世界都是第一次。它看起来像孵化器——我们提供房子和后勤服务给那些有idea的人。也像个风险投资人——我们筛选项目,而且投钱。也像个创业教练——帮助创业者建立人脉。也像个公司——招聘优秀的年轻人,他们是我的员工,加薪、做CEO,还是解雇,我说了算。”

“创新工场把我生命中的两个旋律——中国、青年,汇成了一个乐章。”李开复曾这样表达他的规划,这辈子只有两个职业梦想,第一个是把繁杂的技术做得让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第二个是能够帮助大批的年轻人或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快地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我拥有更多的是科技领域的知识,更了解的是企业成功的秘籍。这些职业经验才是我最有价值的资产。我非常希望能够把这些资产传授给中国青年。”他同时强调,创新工场不仅仅只是一个科技平台和教育平台,它更是一家商业公司,要创造商业价值,但此间,青年创业者一定会受益成长。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向记者表达了对李开复创业的看法:“从李开复过去的从业经历来看,他适合创业但不适合守业,所以做天使风投是很适合他的,而且他有着很好的资源、经验和人脉。但另一方面,他并没有真正地创过业。他非常擅长技术研发管理、战略制定、政府关系协调等,却没有真正负责过市场,而市场对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市场决定着产品的研发方向,但李开复没有根据市场的需要开发过一款像乔布斯所谓的‘令人惊奇的创意产品’。这些都是李开复不能回避的短处,当然,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的配置加以解决。”

“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无论如何,李开复已经给自己推开了一扇窗,同时给中国青年创业打开了一道“天使”的门,今后的路令人充满了憧憬的空间。

标签:;  ;  ;  ;  ;  ;  ;  ;  ;  ;  ;  ;  

李开复:开始做可以支持和控制的工作_李开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