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干扰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的运用探究论文_程军

湛江电力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虽然我国的电力自动化系统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随着而来的干扰问题也逐渐加剧。如何降低电力自动化中的干扰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所以,需要注重在电力自动化设计中运用有效的抗干扰技术,以此降低电力自动化系统受干扰的概率,进而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电力自动化系统中抗干扰技术进行分析探究,希望能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运用

0引言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国的电力系统常常会受到各种不可预料的因素影响导致系统运行出错。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逐渐加大了对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的研发力度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电力自动化装置中常见的干扰因素,并针对这些干扰因素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抗干扰技术,希望可以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实际抗干扰的能力提供。

1电力系统配网的自动化

电力系统的配网自动化技术包括众多先进的技术,例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传播的技术 以及通信发送技术等众多的技术,促使配网自动化的形成。其主要工作的原理就是利用智能化的控制运行工作,如果在运 行的过程中出现部分区域的故障,那么配网自动化能够将其区域的电路强行关闭,从而保证单方面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电力 系统。既能保护没有故障区域的正常工作,同时能够及时将产生故障的区域进行修复,避免出现连续断电的情况。因为电 力系统配网自动化能够有效地自动寻找故障,并限制故障区域的运行,有效减少了故障的延伸,使电路正常运行工作得到 了保障,使人们在生活中正常用电的安全得到保证。图1为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

2电力自动化控制装置常见干扰因素

2.1静电干扰

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中存在的一个最为普遍的干扰因素就是静电干扰。它主要是通过利用电厂分布电容耦合传输到机器设备中的方式来对其造成干扰。有时动力线的电流会因为某种因素的影响变得较大,同时线路外部的电场强度变大,二者综合起来会直接导致动力线以及周围的电容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2.2信号通道干扰

当前,电力系统中需要进行远距离的信号传输、通信时,电子系统会基于实际情况进行长信号的输出和输入,并且在此期间线间也会呈现出距 离较近的形态。在是信号传输过程中,如若周边存在电磁场,极易导致信号受到电磁感应的影响而产生干扰,或者导致信 号传输过程中产生串扰的现象,致使信号发生失常和畸变,最终形成信号干扰。

2.3电网干扰

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中电网的交流电在通过稳压、滤波及其整流之后会为电子电路提供所需的直流电源。而在实际提供过程中,干扰信号就会通过交流电源传播到电子电路之中。这时,干扰信号就会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部分电力设备经过某些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高频电压,会在电网电压中形成不断叠加的状态,进而造成干扰信号的产生。

3抗干扰技术及其应用

3.1抗静电放电干扰措施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的电力系统中电力自动化设备一直运转的情况下会使得电力系统内部一直出现静电放电的情况。如果电力系统中的这些电力自动化设备一直受到此种静电干扰的话不仅会妨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严重情况下可能会造成极大地安全隐患,甚至会给整个电力行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电力自动化静电抗干扰技术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手段。首先,工作人员可以在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减少内部面板上的使用装置,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减少装置内的干扰因子对内部元件的影响。其次,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装置需要采取金属材质的机箱,以此来降低静电放电的干扰。最后,工作人员可以对电子设备中比较重要的那部分面板利用面板膜进行覆盖,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静电干扰隔离。

3.2信号通道干扰措施

电力系统中关于电力因信号通道而产生的信号干扰,可以以实际情况为基础,采用光电耦合传输方式或者是双绞线传输方式。针对双绞线传输方式而言,其主要方式就是在实际传输过程中,基于每个信号,都会采用两条互绞的形式进行有效传输,而这两条线分别是信号线和地线。在当前信号抗干扰过程中,此方式的运用是最有效、也是最为常用的抑制空间电磁干扰措施。在实际传输过程中,电磁场会在每个绞环内产生相同的感应电动势,所以可以促使每条线上所产生的电动势进行相互抵消,从而实现对信号干扰的消除。与此同时信号电流在两条线上会呈现出相等的状态,并且其传输方向相反。而双绞线则对其它信号的感应性较低,所以可以实现对串扰的有效抑制。针对光电耦合传输方式的运用,其主要运行方式是通过二极管与光敏三极管进行有效传输。在实际传输过程中,二者会以绝缘的方式密封在一起。该方式的运用其优势体现在可以对各种噪声、尖峰脉冲的有效抑制,进而有效提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信噪比。在传输过程中,信号会从二极管中输入,然后传输三极管之中,而在此过程中,光信号会转变成电信号,并基于对集电极的应用实对信号的有效传输。

3.3电网干扰抑制技术

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在电子系统与交流电源之间安设交流稳压器,或者是整流器、无极性电容以及电源滤波器等设备。本文针对电力系统中所涉及到的各个设备所起到的功能进行分析:(1)交流稳压器。该器件的有效应用,可以在提升电源供电稳定性的基础上,避免电源系统产生欠电压的现象,进而确保电子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是针对交流稳压器的运用,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主要适用于大型电子系统之中,或者是运用在对抗干扰要求较高的器件之中;(2)电源滤波器(具体如图2所示)。电源滤波 器需要安置在电流电压器的前面,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实现对高频干扰信号的有效过滤,并且可以控制赫兹在 50 赫兹的基波有效通过。此外,电源滤波器的运用可以避免工频串模干扰现象的出现;(3)要具备屏蔽层的电源电压器。通过该器件的有效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进行高频干扰信号的有效抑制;(4)双 T 滤波器。在当前信号传输过程中,相较于普通信号,电磁干扰信号的频谱宽于普通信号。而针对该期间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干扰信号的有效抑制;(5)无极性电容。可以将该器件并联在直流电路之中,通过对干扰信号的过滤确保电子电路系统的正常运行。基于此,上述方式的应 用可以实现对电网干扰信号的有效抑制。在实际电子电路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基于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器件来抗干扰,进而确保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静电干扰、电网干扰以及自身抗干扰水平较低等,这些都会直接导致电力设备在运营过程中出现异常甚至严重会造成设备的损坏。鉴于此,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加大检查力度,针对存在的干扰因素及时采取抗干扰措施,最终提升电力自动化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参考文献:

[1]廖红星,徐华勒.浅谈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的应用 [J]. 科技视界 ,2018(16):68-69.

[2]白会新 , 马振洋 , 王志武 , 等.射频前端基准电流源低电压抗电磁干扰设计 [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2017(4).

[3]秦亚丛 , 李颖超.实用抗干扰技术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探究 [J].电子测试 ,2014(7):106-107.

[4]孟奎 , 顾焯南 , 杨和茂 . 电子电路的抗干扰方法以及有关技术分析 [J]. 电子制作 ,2016(7):75-76.

[5]

论文作者:程军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  ;  ;  ;  ;  ;  ;  ;  

抗干扰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的运用探究论文_程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