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与统计指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指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当今各国的共同选择,国外研究时间较早,形成了生态学派、环境学派、主流经济学派和社会学派等多种研究思想,但最具权威性的研究当属“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观点,该观点强调了人口控制在可持续水平、加强资源基础、技术定向和对风险的管理,以及加强当前和今后满足人类需要和愿望的能力,从这一涵义出发,我国学术界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也进入了十分活跃的时期,但纵观这些研究,尚有许多不足,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文字描述多,数量模型少。鉴于此,本文从国民经济指标核算体系出发,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代表性指标,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衡量方法,这不仅关系到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科学评价,而且能从定量方面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及计算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有相应的指标核算体系作支撑。长期以来,大多数国家使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来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一种用来分析一国国民经济总体和各部门发展水平的有效工具,但是,按SNA体系计算的经济总量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GNP(GDP)、国民生产净值(NNP)等作为度量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是有缺陷的:一是有关对环境保护费用的处理,在SNA体系中,各部门投入到环保活动中的费用计入部门的总产值及增加值中,其结果带来GNP(GDP)的虚假增长,同时SNA未考虑经济活动引起的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质量的下降。二是在SNA体系中,包括了国民生产、投入产出、资金流量、资金负债、国际收支等五大方面核算内容,但缺少人力资本的核算,而在可持续发展的总资本贮量中,人力资本与环境资本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建立反映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核算体系,既反映总体存量的变化,又可对持续性发展进行衡量,显然意义重大。
从目前国内外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来看,大致有三种观点:(1)以现有统计资料和数据为基础,按可持续发展思想构造一个层次结构清晰的评价系统;(2)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重新构造一些新的指标,作为对传统的GNP、GDP等指标的补充和修正;(3)彻底改革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重新构造一种能从总体上描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等综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以取代现行的GDP、GNP为重要衡量标准的指标体系。笔者认为可以吸收第二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的长处,建立既反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又必须对传统的GNP、GDP等指标进行修正的一种可持续收入的核算体系是较为可行的。持续收入的提出,意味着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GNP的调整,它反映了不降低总资本存量情况下的收入水平,在此基础上计算国民生产净值(NNP)。
其公式为:
NNP=GNP-D[,m]-D[,n]
D[,m]表示人工制造资本的折旧额,D[,n]表示环境资本的消耗,但是,这种持续收入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单纯的环境资本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发展的不持续,有些环境资本的减少可以由其它资本的增加来弥补,为此,必须考虑环境资本的消耗,是否引进环境资源的数量使用,又要考虑是否引起资源的降级即环境资源的质量使用,前者称为资源的耗减,后者称为环境降级的虚拟环境费用。在考虑了这些因素以后,有必要对可持续收入法作适当的修正,其计算公式为:
NNP=GNP-D[,m]-D[,n1]-D[,n2]
这里的D[,n1]和D[,n2]分别表示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的虚拟环境费用。
这种核算体系的可行性在于不仅遵循了SNA体系关于投入和产出、供给和需求以及资金流动等内容的核算范围,而且保持了SNA体系已长时期被大多数国家广泛使用的稳定性,同时,将人力资本、环境费用单独列出,也便于对传统的SNA指标与修正后的指标进行比较,从而使传统的统计分析与环境分析较好地结合起来。
二、可持续发展的代表性指标及考核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课题是经济增长、质量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针对工业发展造成的全球环境状况恶化提出的经济增长战略,即在合理使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条件下,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用什么指标来衡量长期持续发展,经济增长速度一直被世界各国视为最重要的经济变量之一,如何把握经济增长速度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笔者认为,用修正后的GNP(GDP)的发展速度或增长速度来衡量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是较为合适的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因为: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用GNP制定的。
第二,GNP(GDP)不仅仅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而且能全面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
第三,修正的GNP(GDP)扣除用于环境保护最初投入的实际费用,而且将生产部门因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而产生的虚拟环境费用视为中间费用从GNP(GDP)扣除,这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核算体系的要求
第四,GNP(GDP)增长速度同时可以反映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联系人口水平,用人均GNP来衡量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是有现实意义的,其公式:
报告期人均GNP
人均GNP增长速度=────────--1
基期人均GNP
报告期GNP/报告期平均人口
=─────────────--1
基数GNP/基期平均人口
1
────────
报告期GNP报告期平均人口
=─────×────────--1
基期GNP 基期平均人口
GNP发展速度
=──────--1
人口发展速度
这个公式说明,当人口发展速度小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时,人均GNP增长,如果人口发展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NP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因此,人口适量控制和环境资源的保护一样都是GNP增长的重要因素。
三、可持续发展的反映指标及评价
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多重的,即经济发展的持久性,资源开发利用的持久性和生态系统的持久性,它要求建立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但我国长期以来高速度、低效益的经济增长已经对环境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如何提高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建立和评价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实属必要。笔者认为在修正后的SNA核算体系下,反映GNP(GDP)的指标主要有:
1.能源利用率指标:在SNA核算体系下,一般是用中间消耗的产出率出来反映,能源是中间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民经济的瓶颈产业,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大大落后于许多国家,提高能源利用率,不但是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的主要方面,而且是考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公式为:能源利用率=GDP/能源拥有量。
2.社会生产消耗率:也称社会中间投入率,是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在生产中消耗的物质产品、服务资源与社会总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它是反映物化劳动的经济效益指标。
全社会中间投入全社会总产出-GDP
社会消耗率=────────=─────────
社会总产出 社会总产出
=1-社会增中值率
3.资源产出率:反映每单位资源耗量所生产的GDP,这个指标说明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资源产出率=GDP/资源总量。
4.投资效益系数:是以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GDP与引起的这一增加的投资额对比的结果,投资效益好,表明用同样多的投资,可以增加更多的GDP,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效益系数=报告期GDP/上期投资额
由于投资不能在当年产生效益,因此,计算时常采用一年的时滞即采用上一期的资金投资额。
5.科技进步效率——技术贡献率,以反映国民经济的技术含量,即技术进步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贡献,它是评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及潜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如何建立,国内外都还在探索中,从目前提出的方法看,有的本身不够完善,有的难以收集到资料,有的计算方法复杂,因此,在这里只衡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其计算公式:技术贡献率=年技术进步速度/年GDP增长速度
其中,年技术进步速度=年GDP增长速度-α×年资金增长速度-β×年劳动增长速度
α为资金产出弹性,β为劳动产出弹性,α、β可用回归估计或赁经验确定。
以上从不同方面建立了宏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各指标对GNP(GDP)的影响,在用这些指标来评价可持续发展时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指标表现为效益提高,有的指标表现为效益下降,这使得我们难于从总体上评价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形成一个综合指标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这不仅有利于正确处理速度、效益的关系,而且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从国内外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状况来看,指标体系的量化分析仍处在探索当中,通常采用权重加权法,即按不同指标所占的权重进行加权,最后得到综合指数。
除了这种方法以外,笔者认为功效系数法可以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种有效方法。功效系数法按多目标规划原理来综合评价可持续发展的结果是可行的,其具体作法是:
第一,选定指标,并确定其满意值和不容许值。
第二,求各项指标的功效系数D[,i]
根据反映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指标,通过这种评价方法,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可持续发展的状况,使这种方法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