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创业五十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十年论文,光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业艰难百战多。”
这是陈毅元帅在著名的七律《梅岭三章》中写下的含义颇深的诗句。这里讲的“创业”,是指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这样的伟大创业,需要经历百战和诸多艰难,付出生命和鲜血的高昂代价,人们是容易理解的。今天,新中国建立已经五十周年。五十年对于人生的经历是个不短的时间了,但从历史的尺度衡量,特别是从我们正在为之奋斗的建立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社会的宏伟目标来衡量,不过是暂短的一瞬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一百年,以后的路更长,按照党的十五大文件的估计,“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如果说一代人是三十年,那么几十代人就是千年了。因此,从这个宏伟事业的大视角看,认为新中国的五十年仍属于“创业”阶段,恐怕不为过吧。这个“创业”同上个“创业”,虽然内容和形式都有质的不同,但同属“创业”阶段,同样要历尽艰辛,经历“百战”,也可以算是一种共性吧!这两次创业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伟大意义的创业,而且整整花费中国人民一百年的时间。
回顾世纪之初的1900年,八国强盗闯进北京,烧杀抢掠,哀鸿遍野,中国遭到列强的肆意凌辱,处境是何等的凄惨。而今,中国以蓬勃发展的势头和全球举足轻重的地位居于世界民族之林,对比何等鲜明!中国经历百年奋斗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一位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在题为《二十世纪世界经济回眸》的文章中认为:“五十年前,中国的情况与1700年没有多大差别”,而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均收入提高了七倍”。发生这样巨大的历史性变化的转换枢纽,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数十年浴血奋战的最大胜利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使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还是毛泽东同志那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国内的人民也罢,国外的华侨也罢,对这点都有亲身感受。”(《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99页)
回顾新中国半个世纪的历程,虽然并非事事尽如人意,但从总体上看,应该肯定是方向正确,成就辉煌。这是举世公认的不争的事实。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强有力的人民民主政权。这个政府依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日益现代化的人民武装力量,结束了近代中国长期封建割据、军阀混战、各自为政的分裂局面,基本上(除台湾外)实现了疆域行政的大统一。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成为世界上最稳定的国家之一。
其次,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基本上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对小生产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占全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虽然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距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尚有相当遥远的行程,但其对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影响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意义是绝不可以低估的。
第三,经济的发展十分巨大,成就辉煌。在较短的时间里,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的破败不堪的经济基础上,已经建立起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中国199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7万多亿人民币。按国家综合实力评估已居世界第七位。外汇储蓄达到世界第二位。不少重要工业产品总产量如钢、煤炭、布匹、谷物、棉花、水泥、电视机、发电量、化肥等已跃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不仅摆脱了数亿人糠菜半年粮的窘境,而且正在为实现小康而奋斗。多年困扰着人们的凭票供应日用必需品的短缺经济已一去不复返,丰富多彩的商品供应局面已经形成。在短短五十年里取得这样大的成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第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有巨大发展。全民族的文化水准有显著提高,各类在校学生总量已达3.1亿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8%,文盲已大大减少正在逐步消灭。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举世公认的成就,有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多项体育竞技中获得世界级金牌和奖杯,中国不再是“东亚病夫”,而是亚洲体育强国。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0岁,高于世界平均63岁的水平。
第五,外交方面成就辉煌。战胜了国外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干涉和挑衅。中国成功地恢复了在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合法席位,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朋友越来越多,国际交往频繁,成为世界上不可忽视的巨大力量。“弱国无外交”的历史早已成为过去,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六,特别重要的是,经过艰难探索和曲折的历程,已经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是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造。它不仅为中国解决了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树立起一个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独立建设社会主义的光辉范例;而且把人们长期探索的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为21世纪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谱写了光彩的新篇章。
如果说前五点成就都是看得见的确确实实的伟大成就,而且是在继续不断提高和增强的伟大成就的话,那么建设有中国特色道路的理论贡献,虽然不那么形象、具体,但同样是确确实实的。它不仅广泛地深入人心,而且是更根本的长远起作用的重大因素。邓小平理论对全党全民的普遍武装,成为不断地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巨大精神力量。
在讲到我国五十年成就的时候,以周边同我国条件相似或可比性较强的国家,作一点比较也许是需要的。因为有比较才能分出高下。那么,最适宜于比较的国家,可能是印度。其实印度也一直在同中国相比。下边是印度《金融快讯》1998年8月13日社论中的一段话: “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实际上是中国,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是如此。我们必须以那个国家为基准。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成为明显的赢家。在政治上,中国的军事力量和威望已远远超过我们。在经济上也是如此,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几乎是我们的三倍,发展速度比我们快,中国已使人口停止增长。虽然中国的铁饭碗最近几年出现了裂缝,但中国的贫困率低于印度。在社会发展的指标方面,如预期寿命或婴儿死亡率或识字率,中国的得分超过了我们。显然,我们可以从中国学习的地方很多。”
新中国半个世纪多方面的巨大成就,多如繁星,举不胜举。上述六个方面,我认为是最根本的,代表着新中国发展的主流,保证着新中国继续发展的正确方向。这也是我们在欢庆建国五十周年之际,必须充分肯定,足够估计,方能满怀豪情地充满信心继续前进。
按照中国人的习俗,在喜庆的日子里,是以少说缺点错误为宜的。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却很难说它是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因为任何历史进程总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曲折的,一帆风顺,只有成就没有错误、只有坦途没有崎岖、只有笔直没有曲折的历史进程,古今中外都是不存在的。新中国的五十年,处于人类新社会创业期的五十年,曲折和失误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有“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严重错误。因此,在回顾历史的时候,既需充分肯定成绩,又要深刻总结经验,是题中应有之义。不过喜庆纪念的日子,到底不同于专门总结历史经验的学术研究,有重点的适当说一点,也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一个泱泱大国,处于创业阶段,又是走在全球理想社会探索的前列,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方方面面的缺点错误,是不难列举出长长一串的。但就其思想根源或主观动机方面考察,却常常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带有普遍性的共同点,那就是对革命作用的夸大,对革命名义的迷恋,甚至可以称之为革命崇拜症。这种思想认为,不论什么问题,何种困难,只要宣布它是革命任务,“以革命的名义”动员亿万群众,那么不管客观实际条件如何,都可以迅速地迎刃而解。
中国经济文化落后吗?只要把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搞好了,亿万群众就会意气风发。大搞群众运动,以“一天等于二十年”的速度,很快“超英赶美”。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大目标很遥远吗?只要不断进行生产关系的革命,公有制成分越大越纯越好,资本主义么让它“断子绝孙”。有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就像架起一道金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甚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
“用无产阶级自己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来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这本来是一项合理的但必须做长期艰巨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历史任务。可是,有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名义,狂热的红卫兵们,却以为“杀向社会”,用打人、抄家、焚书、改街名店号,砸寺庙,破坏文化古迹等粗暴野蛮的手段,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打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如此等等。不少今天看起来十分幼稚荒唐的事,当年却是被不少人真心实意地崇奉着,而且笃信不疑、身体力行。
这使我很自然地想起革命导师列宁的一段名言:“对于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来说,最大的危险,甚至也许是唯一的危险,就是夸大革命作用,忘记了恰当地和有效地运用革命方法的限度和条件。真正的革命者如果开始把‘革命’写成大写,把‘革命’几乎奉为神明,丧失理智,不能极其冷静极其清醒地考虑、权衡和验证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什么活动领域要善于采取革命行动,而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什么活动领域要善于改用改良主义的行动,那他们就最容易为此而碰得头破血流。要是真正的革命者失去清醒的头脑,异想天开地以为‘伟大的、胜利的、世界性的’革命在任何情况下、在任何活动领域都一定能够而且应该用革命方式来完成一切任务,那他们就会毁灭,而且一定会毁灭(是指他们的事业由于内因而不是由于外因而失败)。”(《列宁选集》第4 卷第612页)引文似乎长了一些,但它是那么深刻、透彻、一针见血, 而且仿佛就是特别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而总结的,实在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和认真领会,再三咀嚼,充分吸收,牢记不忘。
在纪念建国四十周年时,我曾引用“四十而不惑”这句成语,写过如下一段话:“四十岁,不像青年时代那么天真、幼稚、缺乏经验,容易为纷繁华丽的表象所迷惑;又不像老年人那样自认为已经成熟,可以知‘天命’,对任何事物都缺乏新鲜感。四十岁,正是具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经验,比较强的判断力,敢于采取大胆的措施,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干一番事业的好年华。当然,一个国家的寿命通常要远远长于一个人的寿命,用人的年纪来比喻国家是不确切的。但这里以‘不惑之年’来比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十年,只是想表达一种愿望: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中国被一些带着神圣而华丽光环的理想、模式、理论、指标、口号、计划……诱惑得太多了,以致屡遭挫折,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路。那么,在已经到了不惑之年,而且已经总结了两次严重挫折的沉痛教训,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应该减少或避免各种诱惑,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能够实现。这样的前瞻,不应该说是过分的奢望吧。”又是十年过去了,但当年的期望似乎并未完全过时。
今天,我们欢庆建国五十周年之日,也是21世纪即将来临之时。新世纪对于中国,既是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又是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巨大差距,国际上某些敌对势力的活动,客观上形成对中国的沉重压力。而中国自身又存在着种种矛盾和问题,如经济结构不适应,国企改革成效不大,金融风险日益增大,就业问题十分突出,环境污染、分配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也有加剧之势。这些都要求我们保持清醒头脑,绝对不可以盲目乐观。不过,总观全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仍然是主要的。
第一,国际环境有利。虽然全球热战不断,但都是小局部的。从全局而言,和平和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仍在发展,可能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全球性科学技术继续突飞猛进、高速发展,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国内条件有利。改革开放二十年的迅猛发展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相当良好的环境,开辟了日益广阔的市场需求,日益扩大的资金和技术来源,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亿万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年形成的可观的综合国力为我们胜利迈入新世纪提供了坚实而有力的舞台。
第三,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五大明文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使全党和全国人民有所遵循,更加团结一心,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满怀信心地迎接新世纪。
展望新世纪,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