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群体理论视角下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_图书馆员论文

内—外群体理论视域下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影响因素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域论文,馆员论文,群体论文,印象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实证研究”、“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实证研究”和“图书馆员自我刻板印象实证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图书馆员、公众和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工作的印象呈现出相异的印象特点。解释群体差异,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内—外群体理论出发来解释群体差异的根源;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各群体印象的影响因素中寻找蛛丝马迹。本文将首先利用回归分析整理出影响三个群体印象(包括图书馆员印象和图书馆员工作印象)的因素,再结合内—外群体理论和回归分析结果探讨形成三群体印象特点的原因。

      2 群体的回归分析模型比较

      2.1 研究方法

      根据刻板印象的形成与加工理论,情境信息、个体化信息与社会范畴信息是刻板印象的三个主要来源[1]。情境信息是指印象判断时被试者所处的情境信息(本研究中即被试者填答问卷时的场景信息,例如填答问卷时正在/刚刚体验某图书馆的服务或听宣扬图书馆员使命的某课程、填答问卷时被试者的心情、身体、家庭状况等);个体化信息是指由于被试者个体特殊的经历或人口学属性而造成的印象差异;社会范畴信息是指对图书馆员按照更基本的原发性范畴(如性别、年龄、工作特点)进行归类。

      考虑到多元回归的统计局限性(只能考察因变量和独立的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将重点关注可独立测量的部分情境信息、个体化信息和社会范畴信息,考察导致个体印象差异的因素有哪些。回归方程考察的因变量则包括图书馆员印象和图书馆工作印象。结合群体分析的研究视角,需要分别构建公众、未来职业者和图书馆员的图书馆员印象和图书馆工作印象的回归模型。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公众群体中,在校学生和其他一般公众(已进入社会的职业人士)在人口学属性和体验的图书馆服务类型上有着很大区别,因而这里在考察印象来源时将一般公众和在校学生分开处理;而考虑到图书馆工作印象的两个因素,复杂性和舒适度彼此呈负相关关系,计算出的工作印象平均分无法反应被试间的差异,因而对图书馆员工作印象来源的考察也需要从复杂性和舒适度分别来看。

      因此,本研究共需要构建12个回归模型:一般公众对图书馆员印象的回归分析模型、在校学生对图书馆员印象的回归分析模型、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印象的回归分析模型、图书馆员对自我印象的回归分析模型、一般公众对图书馆工作复杂性印象的回归分析模型、在校学生对图书馆工作复杂性印象的回归分析模型、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工作复杂性印象的回归分析模型、图书馆员对图书馆工作复杂性印象的回归分析模型、一般公众对图书馆工作舒适度印象的回归分析模型、在校学生对图书馆工作舒适度印象的回归分析模型、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工作舒适度印象的回归分析模型、图书馆员对图书馆工作舒适度印象的回归分析模型。

      相应的,纳入回归模型的因变量为对图书馆员印象的平均分、复杂性均分、舒适度均分、交往意愿均分;12个回归模型的自变量包括问卷中所有的基本人口学信息、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相关因素得分、对图书馆使用情况以及与图书馆员交往状况、专业(针对未来职业者)或职业(针对图书馆员)的相关信息等。

      多元回归分析将使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逐步回归法,将上述变量纳入多元回归方程,定序和定类变量在纳入方程前需要转化为虚拟变量。以标准残差大于2.5个标准差为标准,删除存在明显偏离的特异数据后,再进行第二轮逐步回归,直至没有特异性数据为止,形成最终的回归方程。

      为了更好地展现群体比较视角下的刻板印象来源,将选用各群体列表对比(包括影响因素和对应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的方式呈现回归方程的结果,比较各群体的印象形成原因和原因的权重。

      下面将从图书馆员印象、图书馆工作印象和交往意愿三个方面来分析各群体的印象形成原因。

      2.2 图书馆员印象的影响因素比较

      本节共得到一般公众、在校学生[2]、未来职业者[3]、图书馆员对图书馆员印象[4]的4个回归分析模型。

      将各回归方程的解释力(R2)、影响因素和标准化回归系数(反映各影响因素对因变量的预测力和方向,回归系数绝对值越高,则意味着预测力越强;回归系数为正值,则意味着影响因素与因变量呈正相关,反之则负相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总体而言,不论对哪个群体来说,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程度和图书馆工作的复杂性都是预测其图书馆员印象最有效的变量,也就是说,对图书馆服务越满意,认为图书馆工作越是复杂的,对图书馆员的印象就会更好。另一个适用于所有群体的预测变量是教育程度(现在学历/上学时间/硕士及在读),但影响程度要略低于复杂性和满意度,可以看出,教育程度对图书馆员印象具有反向的预测力,即教育程度越高,对图书馆员的印象就越差。尽管我们假设熟悉性(本研究中即对图书馆服务和对图书馆员的熟悉程度)会影响刻板印象,但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图书馆的程度(去馆频率、在馆时间、使用电子资源的频率)并不会影响公众和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印象,与图书馆员的私人交往(工作外的交往、亲戚是图书馆员、朋友是图书馆员)不会影响未来职业者的图书馆员印象,但会部分地影响公众的印象:与图书馆员有工作外交往的一般公众对图书馆员印象更好,但亲戚是图书馆员的在校学生却对图书馆员印象更糟糕。

      分群体来看,对于一般公众来说,认为图书馆工作更复杂、对图书馆服务更满意、越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与图书馆员有工作外交往、不是中部地区的、东部和东南沿海的低学历的产业工人对图书馆员印象更好;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对图书馆服务满意、认为图书馆工作复杂且不舒适、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亲戚不在图书馆工作的低学历中部学生对图书馆员印象更好;在未来职业者看来,对图书馆服务满意、认同图书馆工作复杂且不舒适、对图书馆员印象不是来自于亲身经历、接受图书馆学教育时间短、喜爱本专业,则对图书馆员印象更好;而在图书馆员的自我评价中,认同图书馆工作复杂不舒适、来自于其他类型图书馆(包括科研机构、解放军等)、来自于流通阅览部门、东北地区、很少看病、有子女、非硕士学历的女性副研究馆员自我评价更高。

      进一步整理上述研究结论我们可以做如下推论:第一,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主要来源于对其工作的刻板印象,只有复杂不舒适的工作才会获得更高的职业认同(这种认同既包括外群体的职业认同,也包括图书馆员的自我认同);第二,做好服务是提升图书馆员形象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服务水平相对更好的东部及东南沿海公共图书馆读者(即一般公众)对图书馆员印象更好;第三,目前的图书馆服务并没有达到高学历者和图书馆学教育所期待或勾勒的水平,以至于对图书馆员印象相对更好的是低学历者、产业工人,或者是接受图书馆教育更少、未亲身经历图书馆服务的未来职业者;第四,公共馆图书馆员的总体服务态度和水平要优于高校图书馆,以至于熟悉公共馆馆员的一般公众对图书馆员印象更好(假设熟悉性信息更能反映出真实情况),而与高校馆馆员有亲属关系的在校学生却有着相反的印象,不过中部的高校馆服务要相对优于公共馆,以至于中部的公众对图书馆员有消极印象而在校学生却有积极的印象;第五,身体健康、家庭稳定、福利尚可、学历不高、工作追求不高的图书馆员自我认同更好,以至于作为“借借还还”职业刻板印象来源的流通阅览部门、女性、有机会坐享福利的副研究馆员自我印象更好。

      2.3 图书馆员工作的影响因素比较

      2.3.1 复杂性

      将各回归方程的解释力(R2)、影响因素和标准化回归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总体而言,不论对哪个群体来说,图书馆员印象和图书馆工作舒适度都是预测图书馆工作复杂性最有效的变量,也就是说,对图书馆员印象越好,越认为图书馆工作辛苦,就会越认同图书馆工作复杂。熟悉性对工作复杂性的影响表现为,使用图书馆的程度(去馆频率、在馆时间、使用电子资源的频率)越高,高校图书馆的用户(在校学生和未来职业者)便会认为图书馆工作越复杂,与图书馆员的私人交往(工作外的交往、亲戚是图书馆员、朋友是图书馆员)不会影响未来职业者的复杂性印象,但会部分地影响公众的印象:与图书馆员有亲属关系的一般公众认为图书馆工作更简单,但亲戚是图书馆员的在校学生却认为图书馆工作更复杂。

      

      分群体来看,对于一般公众来说,认为图书馆工作更辛苦、对图书馆员印象更好、越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东部及东南沿海、距离图书馆较远(3~4公里)的办事人员认为图书馆工作更复杂,而亲戚是图书馆员、职业为私营企业主的一般公众则认为工作相对更简单;对于在校学生而言,认为图书馆工作辛苦、对图书馆员印象好、亲戚在图书馆工作、在馆时间长的女生认为图书馆工作更复杂,而东北和中部的在校学生则更认为图书馆工作简单;在未来职业者看来,认为图书馆工作辛苦、专业认同感强、对图书馆员印象好、看好专业前景、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利用图书馆程度更高的东北和东部及东南沿海的图书馆专业学生对复杂性的评价相对更好,但一般高校的未来职业者则认为图书馆工作更简单;而在图书馆员的自我评价中,对自我评价高、认同图书馆工作很辛苦、来自数字资源部门、入职5年内的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图书馆员认为图书馆工作更复杂,而来自高校馆和其他类型图书馆、育有一个孩子、经常看病、本科及在读、流通阅览及采编部门的馆员及助理馆员则认为图书馆工作相对更简单。

      进一步整理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做如下推论和解释:第一,图书馆员印象与图书馆工作印象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工作复杂辛苦的图书馆员获得的认同度更高,反过来获得高认同的图书馆员,他们的工作也是复杂和辛苦的;第二,高校图书馆被认为比公共图书馆工作更复杂,但这一刻板印象并没有得到高校图书馆员自己的承认,从数据可以看出,更熟悉公共图书馆员(有亲属关系)的一般公众认为图书馆工作更简单,而使用图书馆更频繁、与高校图书馆员有亲属关系的在校学生却认为图书馆工作更复杂,尽管高校图书馆员自己对工作复杂性的评价是最低的;第三,东部及东南沿海图书馆事业整体优于其他地区,这使得外群体对其工作复杂性的评价也有所提高,以至于尽管当地的图书馆员自身并没有认为工作更复杂,而未来职业者和一般公众却有着这样的刻板印象;第四,专业教育和专业态度对未来职业者的影响表现为,专业认同感越强,专业前景越看好,接受的教育水平越优质(“211”和“985”高校),越认同图书馆工作的复杂性,但是,接受专业教育的时间不会对职业的复杂性有任何影响;第五,图书馆工作的复杂性与部门和职称有很大关系,距离读者更近的采编流通阅览部门的工作复杂性不如数字资源部,助理馆员和馆员接触到的工作没什么复杂性;第六,图书馆工作的复杂性近几年有所提高,以至于新进馆的员工(进馆时间在5年内)认为工作的复杂程度超过了他们原有的刻板印象,但这种增幅在其他类型图书馆(包括解放军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医院图书馆等)暂时表现得不那么明显,以至于其他图书馆的图书馆员认为图书馆工作很简单。

      2.3.2 舒适度

      本节共得到一般公众、在校学生、未来职业者、图书馆员对图书馆员印象的4个回归分析模型。将各回归方程的解释力(R2)、影响因素和标准化回归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总体而言,不论对哪个群体来说,图书馆工作的复杂性都是预测工作舒适度最有效的变量,也就是说,认为图书馆工作简单的人也会认为这份工作是舒适的。熟悉性变量会影响公众对图书馆工作舒适程度的看法:与图书馆员有工作外交往的一般公众和在校学生认为图书馆工作更辛苦。

      分群体来看,对于一般公众来说,认为图书馆工作更复杂、教育程度越低、与图书馆员有工作外交往、与图书馆距离较远(4公里以上)、中部地区的专业技术人员、现役军人和处级以上领导认为图书馆工作更辛苦,而东北地区的一般公众则认为图书馆工作更舒适;对于在校学生而言,认为图书馆工作复杂、学历较低、东部及东南沿海、与图书馆员有工作外交往的学生认为图书馆工作更辛苦;在未来职业者看来,认为图书馆工作复杂、专业认同感更强、对图书馆员印象更好的图书馆学学生认为图书馆工作更辛苦;而在图书馆员的自我评价中,认为图书馆工作简单、东北地区、自我印象相对较差、身体健康、新近入馆和即将退休、来自于省市馆的数字资源部馆员认为这份职业更加舒适,而助理馆员则认为更加辛苦。

      进一步整理上述研究结论我们可以做如下推论:第一,图书馆员印象与舒适度的关系不如复杂性那么密切,尤其在公众看来,对图书馆员印象好不意味着认为其工作辛苦;第二,熟悉性仅对公众的刻板印象有影响,与图书馆员有工作外交往的一般公众和在校学生认为图书馆工作没有想象的舒适;第三,社会的高学历人群拥有这份工作更舒适的刻板印象,但接受图书馆学教育的时间并不会改变未来职业者对工作的看法,而在图书馆工作的高学历者也并不认为这份工作更舒适,也就是说,社会精英群体(高学历者)对图书馆工作的舒适度可能有着强烈的偏见(数据显示,他们对舒适度的评价甚至显著高过未来职业者);第四,官员和技术背景浓厚的科研人员、律师、医生等专业人士接触图书馆的机会较其他群体可能更多,也更少有图书馆工作舒适的刻板印象;第五,对未来职业者来说,真正地喜爱专业意味着认同这份工作是辛苦的,对专业的不认同往往是由其认为图书馆工作舒适而造成的;第六,在图书馆中相对轻松的群体包括新近入馆、即将退休、省市馆以及数字资源部的图书馆员,仅职称较低的助理馆员对工作辛苦程度有突出的抱怨。

      3 结论

      3.1 图书馆员刻板印象与图书馆工作的复杂性是预测彼此最重要的因素

      三个群体的回归方程均表明,当图书馆工作被认为复杂时,图书馆员获得的认同度更高;反过来当图书馆员获得高认同时,他们的工作也将被认为是复杂的。图书馆员印象与图书馆工作印象的复杂性有着非常紧密的共生关系,他们彼此成为预测对方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改善图书馆员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人们看到这份工作的复杂性。

      考虑到工作的复杂程度与专业化水平紧密相关,即越是复杂的工作越需要专业化教育的参与才能完成。未来职业者的回归方程也表明,专业认同感越强,专业前景越看好,接受的教育水平越优质(“211”和“985”高校),越认同图书馆工作的复杂性。也就是说,提升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关键在于提升职业的专业化水平和对专业的认同感。

      3.2 做好服务是提升图书馆员形象的重要途径

      对三个群体的回归分析表明:对服务满意者的图书馆员印象更好、服务水平相对更好的东部及东南沿海公共图书馆读者(即一般公众)对图书馆员印象更好。另外,复杂性的回归结果也表明,作为事业发展更具优势的东部及东南沿海,未来职业者和一般公众也更认为图书馆工作复杂,尽管事实上其复杂程度可能与其他地区图书馆无异(当地的图书馆员并没有认为他们的工作复杂)。

      3.3 高学历群体对图书馆员和工作的舒适度有明显偏见

      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和舒适度的回归结果表明,目前的图书馆服务并没有达到高学历者所期待或勾勒的水平,以至于对图书馆员印象相对更好的是低学历者和产业工人;另外,对舒适度的分析结果也表明,社会的高学历人群拥有这份工作更舒适的刻板印象。

      考虑到高学历者作为社会精英群体,往往掌握更多的社会资源并主导着话语权,对图书馆员与图书馆工作存在偏见无疑不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全行业需要充分重视这一现象,并着力消弭偏见,增强其对图书馆职业的认同感。

      本研究已发现,改善公众与未来职业者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途径是长期展示与提升图书馆职业的专业性、做好用户服务,虽然过程艰辛而漫长,但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其所带来的回馈必将十分丰硕。

标签:;  ;  ;  

内外群体理论视角下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_图书馆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