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三江学校 644000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师生对话是一个隐匿的、关键性因素,正面发展可以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积极反思和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能够有效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本文从看图说话课、图形教学课、计算教学课、概念教学课等不同课型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对话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对话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也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缜密性,语言的连续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对话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很有必要。”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对话,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从小培养学生对话能力,将对其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对话能力,使信息得以及时反馈,及时校正错误以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课堂上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对话,加强对学生对话的训练,重视“对话”能力的培养。
1.看图说话教学中可通过看图说话、表述图意对学生进行对话训练。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全面地看图,看清图上画的是什么,让学生能根据不同图意学会讲几句话。这样学生在看图、讲图意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学对话能力得到培养。
2.在教学图形的初步知识时,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学习探究,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及意见展开讨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答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前,要求每个人学生准备数十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并自主预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内容,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就要观察学生的进度与变化,挖掘出有利于学生生长的点和面,让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正方体积木摆成长方体。然后让学生对正方体的数量进行统计,学生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对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进行验证。最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长方体共有几层?最下面一层有几排?每排包括几个?”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长方体的长和宽,营造了活跃的学习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3.计算教学,算理表述要有条有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计算教学的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与否,还要看他是否能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口述算理和法则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其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学生通过这样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前后连贯地叙述计算的算理和过程,逐渐达到运算技能的自动化阶段,不仅使他们获得运算的速度和较高的正确率,而且充分运用语言表达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思维,优化了自己的思维程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4.小结汇报。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刚开始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要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课堂小结时,可以问:“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对话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5.概念教学,语言表述要准确严谨。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学生在对某个概念抽象概括时,将感性认识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把非本质性剔除,抓住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并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述。学生语言表达是否严密,直接反映了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程度。如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在教学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概念时,如何让学生正确地表述“小数的末尾”是这个概念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时,我首先安排了—组比较长度单位的直观图,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直尺直观的感知到: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点,说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而且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10厘米是10个1/1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0.10=0.100,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小数的大小特点,让学生试着说出他们所想到的规律。这样,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到概念教学中语言表达要严谨准确,否则,就会“差之秋毫,失之千里”。
总之,在课堂中,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各显其才的机会,坚持面向全体,紧抓少数的原则,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向不同水平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来对话:难度偏低的问题,和学困生进行对话,那怕是说头丢尾,也以鼓励为主,再请其他同学补充,让后进生拿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记忆更深,又不打击说的积极性;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和较好的同学对话;不太难的问题则和中等学生对话,这样,调动每个学生对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类学生的对话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论文作者:聂学高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小数论文; 长方体论文; 正方体论文; 分米论文; 概念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