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发展态势及其国际竞争力:“金砖四国”比较视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态势论文,四国论文,国际竞争力论文,视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克拉克(1940)、库茨涅茨(1971)和钱纳里(1975)等人的研究发现: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务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会不断上升,并最终超过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而占据主导地位。这一产业结构演化的规律得到了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大量经验数据的证实,服务业的比重和发达程度也因此成为人们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产业结构变迁呈现出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23.7%上升到2007年的39.1%。对于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学者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较为典型的是把中国和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横截面或时间序列比较,从而得出不同结论,并据此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1][2]。应该说,用中国同发达国家的比较来揭示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不足,为我国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寻找突破方向是有益的[3]。但是,这种比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不仅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上存在着较大差距,而且在经济的发展背景和发展模式上也存在极大的特殊性和异质性,这决定了新兴市场国家在服务业比重及其变动趋势、服务业内部结构和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特征,而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发展经验也不全部适应于新兴市场国家。从这一意义上,将中国的服务业发展同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所得出的结论并不全面,而同具有相近经济发展背景和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新兴市场国家间的服务业水平的比较更能够增强对问题的认识。
基于此,选择具有相似发展背景且同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被称为“金砖四国”的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①。在过去的20年,这四国因其快速而持续的经济增长备受世界瞩目,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其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4]。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06-2008年,“金砖四国”的经济平均增长率为10.7%,2008年四国的GDP占世界GDP的14.6%,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12.8%,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超过50%[5]。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金砖四国”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由此也在学术界掀起了对“金砖四国”服务经济发展比较研究的热潮(Hui Fangcheng,2007;李江帆、朱胜勇,2008;汪德华等,2007)。其中尤其以中国和印度的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居多(Hiroko Ouro,2007;张勇等,2009;车文立,2009)。但在“金砖四国”层面上,有关服务业的整体水平、结构水平及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尚不深入,对各国服务业发展的异质性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也不够全面。由此,通过对具有相似发展背景和相同发展阶段的“金砖四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回答以下问题:中国作为“金砖四国”的成员之一,服务业发展水平同巴西、俄罗斯和印度相比是否有着明显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差距是否会对中国的产业升级、发展路径和国际竞争力带来不利影响?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更为深入地认识中国服务业发展方面的不足和差距,为正在进行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转型提供经验借鉴。
图一 金砖四国人均GDP
一、服务业整体水平比较
(一)人均收入水平和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比较
20世纪80年代以来,巴西、中国和印度人均收入水平都取得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到2008年年底,三国的人均GDP水平分别达到8115美元、3263美元和1025美元,分别是1980年的4.3倍、10.5倍和3.8倍。俄罗斯由于体制改革的反复,1990年后人均收入经历了近10年的持续低迷,1999年人均GDP仅达到1990年的1/3,但从2000年以后,俄罗斯人均GDP出现快速增长,近年来由于能源价格上涨因素影响,人均GDP在2008年甚至达到12039美元,是1990年的3.1倍。不过总的来看,在“金砖四国”中,尽管中国的人均GDP不高,一直排在俄罗斯和巴西之后,但增长速度最快,显示了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潜力(见图一)。
图二 巴西三次产业构成(%)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金砖四国”的产业结构是否也呈现出同发达国家相似的演化规律,农业和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增加值比重会不会出现下降而服务业比重上升呢?图二描述了自1980年以来巴西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巴西的农业和工业增加值比重从1980年开始趋于下降,服务业比重趋于上升,到1990年服务业比重开始超过50%,之后一直高于其他产业而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尽管1995年以后巴西三次产业比重开始处于稳定发展期,农业和工业比重没有继续下降,服务业比重也没有持续上升,即使如此,巴西的服务业比重仍是“金砖四国”中最高的,2008年为66%,分别高出中国、印度和俄罗斯25.9、12.3和11.2个百分点。图三、图四分别描述了印度和俄罗斯从1980年和1989年以后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从图中可以发现,印度和俄罗斯的农业增加值比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工业增加值比重却较为稳定,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并分别在2000年和1995年超过50%。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服务业发展环境的日益改善,中国服务业也出现释放性增长(见图五)。1980年的服务业比重仅为21.6%,到1990年就达到31.6%,年均上升1个百分点。尽管此后由于服务业增速减慢,但到2008年,服务业比重仍达到了40.1%,1990年以来年均上升0.47个百分点。农业和工业比重分别为11.3%和48.6%。很明显,农业比重虽然有明显下降,但由于中国工业发展较快、工业对服务业的支撑度较低以及中国正成为世界制造业转移的中心地之一等因素,工业比重反而有所上升。这同时也解释了在1990年后服务业增速为何会减慢甚至徘徊不前。从目前来看,大幅提升中国服务业比重的产业环境还未形成,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尚需时日。
图三 印度三次产业构成(%)
图四 俄罗斯三次产业构成(%)
图五 中国三次产业构成(%)
图六 金砖四国服务业就业比重(%)
(二)服务业就业比重比较
国际发展经验表明,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制造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会不断下降,服务业就业比重会逐渐增加。从可获取的历史数据来看,“金砖四国”的服务业就业比重表现出与发达国家经验相一致的趋势(见图六)。巴西的服务业就业比重从1995年的54.3%增加到2006年的59.3%,俄罗斯1998-2005年以来服务业就业比重一直保持在57%以上,这两个国家均超过了发展中国家平均40%的水平,接近发达国家平均60%~75%的区间水平。就印度的数据来看,其2003年的服务业就业比重为25.9%,仅比1983年增加4.7个百分点。印度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较大而就业比重较小的事实,反映了印度农业就业比重较高和服务业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就业比重逐步减少,从1980年的68.7%减少到2007年的40.8%,工业则从18.2%上升到26.8%,服务业就业比重增速更快,从13.1%增加到32.4%,上升了19.3个百分点②。2007年新吸纳就业人数303万人,占全部新增就业人数的51%。因此,无论是就业比重还是新增人员数量均明显超过印度。但就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地位来看,中国的服务业就业比重偏低,与巴西和俄罗斯相比差距也较大,仅相当于低收入国家的水平。
图七 “金砖四国”服务业内部构成(%)
图八 “金砖四国”服务业发展速度(%)
注:A批发、零售贸易;机动车及个人、家庭用品修理业;B旅馆和饭店业;C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D金融中介;E房地产、租赁及商务活动;F公共管理和国防;社会基本保障;G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其他团体、社会和个人服务活动。
(三)服务业发展速度比较
尽管中国的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偏低,但就服务业发展速度来看,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并不慢,服务业增加值从1980年的98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00053.5亿元,年均增长18.7%以上,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9.8%的增长速度。同时也高于世界(1978-2007年)高收入国家年均增长水平的3.5%、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增长水平的5.5%和低收入国家年均增长水平的4.6%。在服务业就业数量上,从1980年的5532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24917万人。因此,即使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的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他们在服务业增长率和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吸纳总量上还是明显逊于中国。但是,这种数量的增长并不代表中国服务业整体质量的改善,从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角度看,中国仍然是四个国家中最低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中国服务业为何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二、服务业内部结构比较
伴随着现代经济增长进程的深化,传统服务业(包括商业与运输仓储等)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将会不断下降,现代服务业(包括房地产、金融、保险和商务服务等)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则会持续上升。
从“金砖四国”的服务业内部构成来看(见图七和图八),中国服务业在2002-2005年间平均增长率超过15%的(按第三版ISIC分类)有批发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这些传统的服务业部门,除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服务外,其他服务业部门的年均增长率都超过了10%,旅馆和饭店业增速甚至达到14.3%。从增加值的构成来看,中国服务业中比重超过15%的行业有批发、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公共管理和国防;社会保障等领域,这三大类服务部门占服务业比重总体超过了60%。从服务业的内部构成变化来看,中国传统服务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和服务业的比重3年间分别下降1.8和8.5个百分点,金融中介、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同比上升了0.2和0.6个百分点。其他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性服务和公共服务的比重同比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总体来看,中国的服务业结构仍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印度服务业增长最快的部门与中国相似,包括批发、零售贸易,旅馆和饭店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但印度的金融、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活动12.9%的增速明显快于中国,这些现代服务业部门特别是商务活动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印度20多年来IT产业的迅速发展。印度的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变动也反映了这一特点,2000-2005年,印度的金融业和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活动服务的比重各增加0.5和0.9个百分点,传统服务业比重也出现下降的趋势。巴西服务业的内部构成中,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只有批发、零售贸易部门在2005年超过25%。接下来是公共服务部门如公共管理和国防;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部门的比重也较高。但是,巴西的非传统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中介、商务服务和专业技术等部门的增长速度较快,金融业和保险业都超过了中国和印度,巴西的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仍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与前面三个国家相比,俄罗斯的服务业增长速度更是惊人,2004-2007年的3年间,俄罗斯的服务业实现了平均18.5%的高速增长,其现代服务部门的增速更是达到了24%。与此相对应,俄罗斯的传统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不断趋于下降,现代服务部门的比重则不断上升,这在金融中介和商务服务业领域的表现较为突出。
从服务业结构看,“金砖四国”的服务业结构演化都表现出与发达国家经验一致的规律。但就目前来看,四个国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的格局尚未改变,但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的现代服务业如保险、金融、咨询、房地产的比重明显都高于中国。就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经济规模而言,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使得服务业内部结构失衡的问题更为突出。
三、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比较
(一)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及其增速比较
从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及其增速来看,1990-2007年的27年间,与世界服务出口贸易的发展扩大了4倍相比,印度和巴西的服务出口贸易分别扩大了18.8倍和6.1倍,俄罗斯仅在2000-2007年的7年间,服务贸易出口就扩大了4倍。并且,在大多数年份,这三个国家的服务业出口贸易的年增长率都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见表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发展速度更快,在17年的时间里,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实现了年均20%的高速增长,比同期的印度和巴西的增长各高出1.2和8.8个百分点,仅比2000-2007年间的俄罗斯服务出口贸易低1.8个百分点。无论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是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都是世界上服务出口贸易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在服务出口的总额方面,表1中的数据表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从1990年的57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26.7亿美元,27年间增长了22倍。在1990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还仅是印度和巴西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1.2倍和1.5倍,而到2007年,这一差距扩大到1.5倍和5.6倍,即使服务贸易同样发展较为迅速的俄罗斯,从2000到2007年间,其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同中国的差距从最初的3.1倍扩大为3.3倍。与此同时,中国的服务出口贸易占世界服务出口贸易的比重从1990年的0.7%增加到2007年的3.9%,国际排名位于第七位。这表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增强。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当前中国的整体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相比,中国的服务业出口还处于较低水平。与2007年中国货物占世界货物出口额的11.9%相比,服务贸易仅为货物贸易的1/3。此外,从服务贸易出口的构成和竞争力指数来看,中国服务贸易不仅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即使同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相比,服务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也不明显。
(二)服务贸易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比较
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来看,“金砖四国”的服务贸易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并不一致。从表2(见下页)可以看出,交通运输、旅游、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和通讯是印度的主要出口行业,2006年五项合计占出口比重达到74.3%。其中,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通讯和其他商业服务这些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项目达到服务贸易出口额的52.1%,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一项就达到36.2%,并实现30%以上的增长。而中国、巴西和俄罗斯2006年在这一项目上的出口比重分别是3.2%、0.5%和2%,印度的竞争优势非常明显。此外,印度在通讯服务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巴西除运输和旅游外,金融、其他商业服务和政府服务项目比重较大,并在2006年全部实现顺差。尤其是其他商务服务一项的出口比重就达到44%。俄罗斯的服务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建筑和其他商业服务项目上,三项合计占比79.9%。与此比较,中国的服务贸易优势主要集中在运输和旅游这些较为传统的领域,2006年两项出口占比合计为59.7%,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服务产业,除其他商业服务外,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专利、版税和许可证费用等产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比重仍然偏低。对比“金砖四国”的出口结构可以看出,印度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上具有明显优势,其传统服务出口的比重在四个国家中最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比重在四个国家中最高,2006年的贸易顺差就超过200亿美元。与此相比,虽然巴西和俄罗斯在运输和旅游这些传统项目上出口比重较高,但都趋于下降。相应地,在多数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都出现比中上升的趋势。而中国除计算机信息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外,通讯、金融、保险等技术高附加值服务项目的出口占比却没有明显的上升,这表明中国目前的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也不符合当前世界服务贸易结构调整的趋势和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化的规律。
(三)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
从“金砖四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指标来看,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指数)等竞争力指标来看,表3显示,2000-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都高于其他三国,2007年达到3.9%,分别高出印度、巴西和俄罗斯1.3、3.2和2.7个百分点,在服务出口规模上有大幅度的提高,但这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这一比重也与中国整体的贸易地位不相称。例如,以美国2007年服务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13.93%为例,即使“金砖四国”的服务出口市场占有率的总和仍低出其5个百分点。在服务出口占商品出口的比重上,2007年,巴西和俄罗斯比重分别为12.3%和9.7%,印度为37.2%,中国是9.4%,这表明中国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极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甚至在2000年以后有所扩大,如果这种不平衡继续扩大,将会对中国的整体国际贸易竞争力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此外,从2000年以来四国服务出口占该国商品的出口比重还可以发现,印度的服务贸易占该国贸易出口的比重波动较大,但仍占有较大的比重,这表明在印度的贸易出口中,服务业出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巴西该指标比重的变化表明2000年以来巴西服务业发展迅速,俄罗斯则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
从四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指数(TC指数)来看,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的国际竞争力整体较弱。印度服务业的竞争优势相对较为明显。中国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截至2007年前一直为负值,且近年来变动幅度不大,说明中国服务贸易整体上属于比较劣势。而巴西和俄罗斯的指数值与中国相比更接近于1,表明这两个国家的服务出口贸易整体竞争力不及中国。而印度的TC指数自2005年后就一直为正值,显示其服务业出口贸易相对于中国、巴西和俄罗斯有比较优势。从服务贸易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来看,2007年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各为0.49、1.96、0.65和0.51,只有印度的RCA指数大于1,这表明在“金砖四国”中,只有印度的服务业出口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指数)也揭示了同上述两个指标一样的结果,中国、巴西和俄罗斯的CA指数都小于0,只有印度的服务贸易指数大于0,印度的服务贸易整体上有比较优势,而中国、巴西和俄罗斯的服务贸易的发展还比较滞后,国际竞争力薄弱。
(四)服务贸易的分行业竞争力指数比较
从服务贸易的分行业情况看,表4显示,中国在运输、旅游、建筑和其他商业服务方面的RCA指数都大于1,特别是旅游、建筑和其他商业服务方面的竞争优势更为明显,尽管旅游和建筑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但在广告、咨询、审计、会计和法律服务这些现代服务业中也开始显现出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运输服务竞争优势并不明显。而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这些现代服务部门和专利、版税和许可证费用以及个人文化和休闲服务、政府服务及其它等服务领域缺乏竞争力,尤其是金融服务领域的劣势更为明显。总体来看,服务贸易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或资源密集型行业,而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比重偏低,劣势明显,与中国情况不同的是,印度的通讯和计算机信息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最强,其中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RCA指数为9.236,远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印度的保险、金融、个人文化和休闲服务比中国略显优势,其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旅游、建筑部门则明显缺乏国际竞争力。从RCA指数看,巴西的主要竞争优势在其他商业服务和政府服务及其他两个部门较为明显,而在传统服务部门和其他现代服务部门则缺乏国际竞争力,但在金融、保险等领域则较中国略显优势。俄罗斯的情形与中国类似,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集中在运输、建筑和其他商业服务部门,RCA指数分别为1.44、4.57和1.45,建筑部门的竞争优势更为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国家。旅游部门的竞争优势不明显,而通讯服务部门较中国与印度略强,但其他现代服务部门的处于劣势。
从可获得的TC指数来看,中国在旅游、建筑、计算机信息、其他商业服务和个人文化和休闲服务领域为正值,说明中国在这些领域具有一定竞争力,而处于竞争劣势的领域集中在通讯、保险、金融、专利、版税和许可证费用以及政府服务等项目上。比较而言,印度的竞争优势主要有旅游、通讯、建筑、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和个人休闲服务部门,这些服务贸易部门的TC指数都为正值,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服务领域,TC指数为0.86,接近于1,这反映了同RCA指数同样的结果,印度在计算机与信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较强。尽管中国的计算机与信息服务部门的TC指数也为正值,但与印度相比,差距仍然较大。鉴于巴西和俄罗斯TC指数数据的缺省,尚无法从该指数中得出更为具体的信息,但从既有的数据结果来看,巴西的通讯、保险和金融业竞争力都较中国更有优势。俄罗斯的建筑部门也比中国更有竞争力。然而从总体看,巴西和俄罗斯的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尚不如中国和印度。
四、对中国目前服务业发展差距的进一步认识
在整体上,尽管中国目前的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在四个国家中最低,但这并不表明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原因在于:中国的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水平在“金砖四国”中是最高的,工业增速快于服务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服务业比重的提高,并不意味着服务业发展滞后,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也大都遇到过同样的问题。中国工业的较快发展伴随着较高的服务业增长率,实际上就表明中国的工业与服务业之间相互驱动程度的提高,这也为中国服务业的强劲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在服务业结构层次上,相对印度、巴西和俄罗斯,中国的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和金融、保险不动产等现代服务比重偏低和增速较慢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全球价值链嵌入、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因而在“金砖四国”的未来产业竞争中至关重要。在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层次上,中国服务业贸易规模和国际市场占有率虽然明显高于印度、巴西和俄罗斯,但与中国的经济总量相比并不算高,并且存在着明显的出口结构低级化问题,即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行业,但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竞争优势不明显或缺乏竞争力,而这正是决定未来国际市场竞争是否占优的关键。
因而,在今后一段时间,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并非简单地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而是如何在维持服务业传统比较优势的同时,通过技术和服务创新、深化服务业管制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等举措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注释:
①“金砖四国”最早由美国高盛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提出,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组成。“金砖四国”都以大国发展模式为背景,人口多、土地面积大、自然资源丰富、主张市场化改革但经济体系不完全开放。
②张本波(2009)认为,即使考虑到我国现有劳动力统计的不完善,低估了服务业的就业比重的因素,中国的服务业就业比重应接近或超过第一产业,但仍低于40%。
标签:贸易结构论文; 巴西经济论文; 国际竞争力论文; 贸易金融论文; 金融服务业论文; 国家部门论文; 服务贸易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