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学科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奠基工程,培养民族创新人才,语文教学责无旁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大力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3-024-01
在新课改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当今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核心所在。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师应彻底转变“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教材转”的传统教学方法,构建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平等的首席”的现代教学理念。在课堂中,教师首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共同参与,并组织、引导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是学生畅所欲言、主动学习的地方,教师要循循善诱,以耐心和爱心去启发学生。对于回答问题中的错误不能挖苦、指责,诱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过程的乐趣,而不是老师包办代替。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和创造的课堂,才能引导学生学会求知,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目的。
二、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是铺垫学生创新的土壤
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识解释,认识解释引起唤醒知觉,唤醒知觉导致情绪体验。因而那种昏昏欲睡的思维状态,死气沉沉的思维空间,是诱发不出创新激情,迸发不出创新火花的。怎样创设和谐教学氛围呢?首先,教师要以情激情,以情启智,以情动人,摒弃“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呵护,倾心于师,信从于师,“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其次,教学中把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突出主体作用,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千奇百怪的疑问,教师不得压抑、挖苦和讽刺,实事求是地解答或组织讨论,对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避免简单的指责和训斥,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三是打破师言堂的教学格局,避免牵着学生鼻子走,师生之间要共同讨论,达到配合默契,心灵相通的教学境界,用“谁愿试一试?”,“你能解答吗?”等商量的口若悬河吻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学习,促进学生敢学、愿学、乐学的最佳状态的形成,营造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诱导学生自主探索是促进学生创新的催化
质疑只是成功的一半,善导才是创新的催化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质疑问难的内容变成理解课文的思路,根据问题设置障碍,引发矛盾,造成疏漏,或者有意错误,把学生“激”起来,引起争论,发表新看法、新见解,巧妙地将打开思维的钥匙交给学生,“授人以渔”,让学生自主探索,把质疑问难的内容弄个水落石出,把似是而非的问题想个一清二楚。教师的知识、思维总是小于学生信息量的总和,课上应充分调动学生,师生同读、同疑、同悟、同得,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创新的催化,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双方实现自身价值和自身创新的舞台。
四、创设教学情境是训练创新思维的策略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学生答案的统一性,这只能抹杀学生创造的天性。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就是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问题,并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创造性的见解和观点。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疑问,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分析、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得以形成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营造能锻炼学生思维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教师要培养训练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敢于提出疑问和辩解,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有的教师就喜欢学生异口同声“对”“是”,对于学生中的不同意见不屑一顾,甚至训斥,课堂没有激情,只有老师在独自一人表演。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敢于指出老师授课中的错误。在一节语文课中,我把“一叶扁舟”中的“扁”piān读成了biǎn,有一个学生课下给我说:“老师, ‘扁’的音读错了。”我一查,果然错了,我没有掩饰自己的失误,而是抓住这么好的教育机会,对全体学生说:“老师的话不是金口玉言,课本上的话也不是金科玉律,老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这个同学很有观察力,很有勇气,希望以后同学们多指出老师讲课中的错误和不足,老师感谢你们。”这样,教师鼓励学生指出其讲课中的错误,承认学生在一些方面做得比自己好,在这种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气氛下,学生慢慢地就敢于质疑了,善于质疑了。
五、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创新成功的喜悦
创新能力包括深刻的认识能力,敏捷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其中创新性的思维能力是核心。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是激活学生的思维。怎能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点燃创新的火花呢?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活跃的思维依赖于主体的积极性,信赖于主体的求知欲。因而,语文教学要运用直观、形象的挂图、实物、投影、课件等先进的设备、设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绪,将录相、表演、艺术欣赏引入课堂,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创新,获得成功的机会。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检验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并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让他们感受语文的实际价值,给学生联想的空间,展示的机会,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论文作者:朱建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3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课堂论文; 老师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3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