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的青少年思想教育略论
吕维萍
(兰州交通大学 附属小学,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 :忧患意识放射出来的思想光芒,是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忧患意识能凝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亿万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以诗言志,用自己的激昂文字,扬浩然之正气,唤社会之良知。当代中国青少年要增强忧患意识,弘扬进取精神,勤学修身,励志图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建功树勋,谱写新时代更加高亢的青春之歌。
关键词: 忧患意识;精神动力;爱国主义;进取精神
在波澜壮阔的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转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也正是具有忧患意识的伟大巨人,推动了社会前进。第一次历史性转变,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唤醒了广大民众,推翻了反动统治。第二次历史性转变是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历经艰辛、浴血奋战,让天安门城楼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从此进入了和平历史发展时期。第三次历史性转变,是邓小平同志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历史的长河中,忧患意识始终放射着的思想光芒,是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
标准节相关知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几何参数,包括标准节规格、主弦管规格、角钢规格、斜腹杆规格、齿条规格、联结螺栓、联结螺母以及垫圈规格等,选择所需这些零件的规格建立标准节模型。第二类是物理性能,选取设计所需材料,读取知识库中相对应材料的密度、质量、热处理方式,为力学计算打下基础。第三类力学性能,针对上述两类知识的选取,计算得到相关的力学知识,节约计算时间。
1 在反思中奋起
1919年5月4日,无数热血青年走上街头,向黑暗的旧社会宣战。在这以后的几十年间,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历经艰难,终于换来了我们这个独立、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今天,当我们走在在阳光明媚的大道上,我们心中是否还能留存一份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21世纪的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少年,并没有黑暗旧势力需要去打破,也不用时刻面临用生命去拯救民族危亡的严峻考验。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就会发现,青少年的历史使命并不会随着时代的推移而淡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青少年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无论怎样,永远不能舍弃的,是一代代青年人用青春和生命去捍卫的永不磨灭的爱国主义情怀。我们的先辈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独立,更重要的是,他们唤醒了一个沉睡的民族,他们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这就是忧患意识和民族精神[1]。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这种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建国后的困难时期,这种精神使我们的国家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阶段,这种精神,又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 忧患意识是继续前进的动力
保持和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奋斗历程中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继续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失去了忧患意识,就会失去奋斗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居安思危,处治思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些蕴含深刻哲理的警言名句,都是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在现代社会里,忧患意识则显得更为重要。没有人能够真的高枕无忧,平静与平安永远是相对的。因为“不安”才会有忧患意识,才会有奋斗与开拓的意志和精神,完全“平安”了,生命便停止了努力与进取。坐船的人都知道,即使风平浪静,舵手也不会掉以轻心,他“不安”的精神一直写在脸上,因为他明白,平静的水下还隐藏着暗礁,海面上还有别的船在行驶,而撞礁与撞船事故却往往是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发生的。“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也确切地表现了存在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和失去忧患意识的危险性。
《左传》的笔法不似《经》那般毁誉褒贬,它承认卿、大夫包含在“国号+人”之中。另外,虽然具体的内容上尚不可确认,但“国号+人”实际指该“国”卿、大夫的事例却很多。如前所述,“国号+人”是以别“国”的存在为前提而采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国号+人”之使用,几乎是在本“国”对他“国”的外交场合及本“国”对他“国”的决策之际。因此只要承认卿、大夫是“国”策决定的日常垄断者,“国号+人”也就自然包含了卿、大夫。[12](P91)
在21世纪,保持和增强忧患意识,就是要坚定信念,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研究和解决新问题。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要在实践中开拓创新,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妄自菲薄,悲观失望,又不妄自尊大,忘乎所以;不仅要埋头苦学,用知识武装自己,还要锐意进取,志存高远。
3 古人忧患仕途坎,我辈忧患兴中华
千百年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以诗言志,在他们笔下,有对艰危时事的种种忧心,有对山河破碎的悲愤叹喟,有对苦难百姓的哀伤同情,有对黑暗统治的无情鞭挞,有对光明正义的执著追求。他们用自己的激昂文字,扬浩然之正气,唤社会之良知,其才也纵横,泪也纵横。
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里,突现着一种伟大的品格,即忧患意识,它是历代有为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一种高尚品质,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它宛如一条红线,贯穿古今,成为炎黄子孙永远传承的法宝。
(2)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核算的变革。目前会计核算并没有将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也不计入费用,因此对资产的价值不能准确反映。按新政府会计准则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规定,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并且按照有关经济利益等的预期实现方式按月计提,这样可以客观真实反映账面资产的价值,便于高校成本核算,为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与固定资产折旧相比,无形资产计提摊销进行类似处理。
一切伟人、英雄、智者都有着强烈的“不安”意识。科学家们开发新能源,是对地球能源匮乏的“不安”;提倡保护生态环境,是对生存条件恶化的“不安”;国家狠抓经济建设,是对国际经济处境的“不安”;而青少年刻苦学习,勇攻难关,为社会做出贡献,体现自己的生存价值,正是对现实社会职业竞争的“不安”。这些“不安”所形成的大环境,才会促进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与昌盛。
4 忧患存高远,不安求发展
综上所述,良好的家庭环境、全面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为抑郁的大学生成长提供潜移默化的力量,而家庭的核心支持是抑郁的大学生个体社会功能完善的根本保障,父母有责任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得成长,实现科学教养,实现教养与时俱进,创建和谐、有序、民主、团结的家庭氛围,使孩子远离抑郁,远离伤害。
保持和增强忧患意识,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90多年来,我们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我们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必须以强烈的忧患意识继续奋斗、不断开拓创新,这是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要求。目前,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仍十分激烈。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我们不进则退。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肩负着推动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只有保持忧患意识,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永葆生机与活力,才能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爱国主义从来都与忧患意识紧密相连。古代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诠释了人生的真谛[3];屈原为国分忧,为民着想,“上下而求索”,写出了《离骚》《国殇》等动人诗篇,最后以身殉国,树立了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的形象;杜甫生逢乱世,满怀济世之心,用诗歌来记录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疾苦,写出了《三吏》《三别》等杰作;白居易身居官场,却心系百姓,“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道出了《卖炭翁》的辛酸,指出了“重赋”的弊害;陆游一生“忧国复忧民”,常怀“橫戈上马,一身报国,万死不辞”之愿望,暮年仍“铁马冰河入梦来”,为祖国统一而战,临终前写《示儿》以言志[4];范仲淹为官朝中,“进亦忧,退亦忧”,为昌国兴华而忧。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精华,只有这种意识才能凝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变成亿万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因此,忧患意识是我们不断攀升的持久动力。
培养和增强青少年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一定要让他们了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抗震救灾、港澳回归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5],这样不仅能使他们懂得近代文明,更重要的是保持和增强青少年的忧患意识,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每个青少年的胸中都能跳动一颗振兴中华的“中国心”。
5 忧患促进取,当好弄潮人
我国要加快科技发展的步伐,促进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必须要有一批优秀的青少年脱颖而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百舸争流,人才辈出。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曰:“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科技进步也好,社会发展也好,总是在昨天超过前天、今天超过昨天、明天又超过今天的历史运动中前进,这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年轻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风华正茂,接受新事物快,富有创造精神,但一定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把青春与智慧奉献给祖国的伟大志向,这样才能大有作为。“江山代有才人出”,唯有英才不断涌现,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发展,社会才能日新月异,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孔子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6]。”这是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义利观和执著追求的理想人格。但现在,市场经济把人们的社会贡献和物质利益乃至人生价值紧密地结合起来,广大知识分子从“耻于言利”到“取之有道”,义利并重逐渐成为新的价值取向。青少年应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用进取托起明天的太阳,用拼搏创造耀眼的辉煌,用汗水浇灌理想的花朵,用智慧实现美好的希望。
伟大的时代需要崇高的精神,当代中国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让他们增强忧患意识,弘扬进取精神,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合一、脚踏实地的人。
参考文献:
[1]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2] 杨泽波.孟子性善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3] 黄俊明.孟子思想史论[M].台北: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1.
[4] 沈德潜. 唐诗别裁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 刘宝楠.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57.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Adolescents Based on Worry Consciousness and Aggressive Spirit
LYV Wei-ping
(Primary School Affiliated of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 : The ray of light thought radiated from awareness of hardship is a summary of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Rising up from reflection, the awareness of hardship can condense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the time spirit, which become powerful forces for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to devote themselv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iza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plenty of literates used the poem to show their ambition utilize passionate words to spread awe-inspiring righteousness and to exchange for the social conscience. Contemporary Chinese youth should strengthen awareness of hardship even more and carry bold enterprising spirit, study diligently and cultivate their moral character, decide to fulfill their aspirations to stronger. In the great cause of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Socialist construction of China, contemporary Chinese youth can perform meritorious deeds for the society and compose a loud and song of youth that is more sonorous in the modern era.
Key words : awareness of hardship; spiritual power; patriotism; enterprising spirit
收稿日期 :2018-05-25
作者简介 :吕维萍(1975-),女,甘肃兰州人,中小学中级教师,硕士.
文章编号: 1009-2269(2019)04-0119-03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志码: A
(责任编辑:朱晓燕)
标签:忧患意识论文; 精神动力论文; 爱国主义论文; 进取精神论文; 兰州交通大学附属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