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娴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人民医院 湖北黄冈 438600)
【摘要】目的:探讨脑外科术后气管插管患者定时定量向管内注入生理盐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科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脑外科手术后进行气管插管的90例患者,采用每隔4h向气管插管内注入0.9%生理盐水20ml,引起患者呛咳,利于吸痰的方法,预防痰痂形成,使其保持呼吸道畅通,确保其生命安全。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安全度过复苏期,有1例形成痰痂,但无生命危险。结论:对脑外科患者进行术后气管插管护理时,每隔4h向气管插管内注入0.9%生理盐水20ml,可以有效预防痰痂的形成,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外科;术后气管插管;生理盐水;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7-0144-02
脑外科手术是临床常见的手术之一。脑外科大手术后,部分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和意识障碍等现象。临床上,术后通常运用气管插管的方法,以便危重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时进行紧急抢救[1]。但运用气管插管后,如果护理不当,患者易出现痰液堵塞、阻塞呼吸道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循环骤停,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更好地防止术后气管插管患者出现痰液堵塞症状,本科护理人员采取定时、定量向气管插管内注入生理盐水的方法,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科脑外科手术后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9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28例。年龄20~75岁,平均44.8岁。其中,脑溢血患者11例,颅内肿瘤患者16例,脑外伤患者58例,慢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4例,占总数的37.78%。
1.2 护理方法
1.2.1体位 如病情许可,将患者置于平卧或将头部抬高10°~15°,头偏向一侧。每1~2h调整头部位置,避免因长时间插管压迫而导致局部损伤。患者翻身或侧卧时,一定要保持头、颈、胸在一条直线上。
1.2.2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时,应及时吸出,防止堵塞呼吸道危及生命。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吸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吸痰管,不宜过粗或过细,遵循一次一管、一用一换的原则。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s。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吸痰前、后适当吸入100%纯氧1~2min。
1.2.3湿化气道 用两层湿纱布覆盖气管导管口,每隔1h向管内交替滴入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以便稀释痰液咳出和抑制细菌的生长。每日进行4次雾化治疗,用生理盐水20ml加沐舒坦30mg雾化20min,可促进黏膜-纤毛系统转运,稀释痰液,使痰液容易排出。雾化治疗结束后15min内要翻身叩背,反复吸净气管内分泌物,避免感染。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在以上常规护理过程中,每隔4h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0.9%生理盐水20ml,贴近气管插管的管壁向管内注入1次,引起患者呛咳后,及时迅速地吸出痰液及生理盐水。吸痰前后给患者吸5min左右的100%高浓度氧,避免吸痰过程中出现缺氧及窒息现象[2]。
1.2.4定时翻身叩背 护理人员运用正确的拍背方法,每隔1~2h帮助卧床患者翻身拍背。注意保护气管管道的畅通及头部手术部位。翻身拍背可以使附着于肺泡周围与支气管壁的稠痰液松动,改变附着位置,易于被吸引或排出。拍背时五指并拢形成空心拳,由肺底到肺尖,自下而上地反复拍打背部。有咳嗽反射者,拍背力度以能引起咳嗽反射为宜。
1.2.5气管套管护理 气管导管的套囊,每隔3~4h放气5~15min,预防气管壁损伤。每隔4~6小时进行1次套管消毒[3]。
1.2.6健康宣教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在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前,应告知家属气管插管的重要性。术后患者易出现意识模糊、躁动等症状,应当嘱咐家属注意看护患者,防止意外拔管而导致呼吸道梗阻,危及生命。一旦发现意外脱出,应立即通知医生更换套管,确保呼吸道通畅。为了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出现肌肉萎缩,护理人员应对其肌肉进行按摩。每日6~10次,每次15~30min。并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按摩,促进其全身功能的恢复。对长期卧床患者,还需提醒家属经常帮助患者翻身,避免形成褥疮。对于清醒患者,应向其讲解自主咳嗽的重要性及吸痰的必要性,配合护理操作。对于语言交流困难的患者,长期卧床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或恐惧感,护理人员可采取手写或卡片等多种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一般认为,痰痂形成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呼吸浅、快,每分钟30次以上,心率在100~160次/分,有些患者出现躁动、面色潮红、口唇青紫、血压较以前升高、血氧饱和度异常,常规吸痰无痰液吸出。
2.结果
本组脑外科术后气管插管90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复苏期,有1例形成痰痂,但无生命危险。其余患者未形成痰痂。
3.讨论
为脑外科术后患者运用气管插管的方法,可以更快地对出现危险的患者进行紧急抢救,为挽救生命提供便利。但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使呼吸道水分减少,降低纤毛运动力度,使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干涸而不易被排出,形成痰痂,阻塞呼吸道,导致通气不畅或窒息,重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4]。通过临床护理观察可见,为脑外科患者进行术后气管插管护理时,采用每隔4h向气管插管内注入0.9%生理盐水20ml,引起患者呛咳,利于吸痰的方法,可以有效预防痰痂的形成,使其保持呼吸道畅通,确保其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5]。
【参考文献】
[1]吴晓燕.脑外科手术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3):391.
[2]王秀娟.脑外伤患者术后气管插管管道护理两种方法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2):156-157.
[3]盛卓人.特殊用途的气管导管.实用临床麻醉学[M].第3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389.
[4]刘晓艳,张莉.脑外科患者术后带气管插管的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0):33-34.
[5]王秀娟.脑外伤患者术后气管插管管道护理两种方法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2):156-157.
论文作者:朱翊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患者论文; 气管论文; 脑外科论文; 术后论文; 呼吸道论文; 生理盐水论文; 每隔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