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材料用量控制管理办法论文_缪健东

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40

摘要:随着建筑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总体思想方针指引,以及对精细化管理标准要求的深入,本文将以装饰材料用量控制管理为其中一个切入点,分析和总结装饰材料用量控制中的管理通病,提出对应的预防及改善措施,以达到降低施工成本、改善项目经营、提高项目利润为目的。

关键字:深化设计、材料管控计划、限额领料

0引言:

自建筑工程全面推行综合单价包干、总价包干等风险承包方式以来,以及建筑市场普遍遵循的最低价中标原则,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建筑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压力日趋加大。

作为装饰工程的材料部分,其费用一般约占工程总价的60~70%左右,项目的最终盈利与否很大程度上与材料的有效管控存在重要关系。在目前建筑市场行情普遍利润率低下的情况下,加强这方面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此次就关于工程项目的装饰主材用量控制,提出以下切实可行的控制管理办法。

1装饰材料消耗量控制管理的目的

1.1通过本文以下技术管理手段,合理有效的控制材料用量,以达到降低项目施工成本、确保项目的合理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

1.2为企业积累材料消耗量的统计分析数据,强化企业内部施工定额(或企业定额)管理工作,无论是对加强将来的项目成本管理能力,还是为提升企业投标竞争力打下基础。

2目前关于主材消耗量控制的管理不足

2.1领导管理意识薄弱,重生产轻经济,对成本目标控制重视度不够;

2.2对材料用量控制缺乏计划管理意识,或管理意识薄弱;

2.3设计深化加工方案等技术工作不到位,对所承揽的项目施工界面不清晰;

2.4对材料性能了解不充分,或该方面对材料专员的工作要求不到位;

2.5未意识到材料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缺少专人专岗或虽有该岗位但对管理工作不到位;材料数量核算缺乏科学管理办法,目的性或可操作实施性不强,无法形成真正有效的目标管理;

2.6施工管理环节混乱,无论施工进度、材料验收,还是材料入库出库管理、施工交底、成品保护等管理中的漏洞,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材料不必要的浪费;

2.7管理过程中的措施与策划不周到,没有做到一定的风险转移;

2.8项目材料管理与项目绩效考核不挂钩,项目管理人员对材料用量的有效控制缺乏主动性。

3控制管理办法

3.1用量统计:

1)施工图审图

全面开展图纸会审工作,进场施工前应做到充分审图,对已达到施工图深度的设计图纸,应做到全面熟悉。而对于仅达到设计图初步方案的图纸,应与设计方积极沟通。同时,在关于施工界面方面应做到与相关专业不碰撞。

对于建设单位或总包的基准定位点,运用现场成熟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案对现场进行全面核查,并复查原建筑完成面质量是否达到土建验收标准。

2)深化设计

由于方案设计单位专业设计局限性、施工工艺掌握深度,以及现场各专业影响和实际现场施工情况的缺乏全面了解,有效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图进行细化、补充、完善,具备真正可实施性,就其精确度及完善度可达到工程竣工图的要求。

具体工作内容可以包括:施工节点设计、材料排版设计、工艺设计(如家具类)、末端点位设计(安装专业工程)、材料加工图设计(二次深化设计)等。

在不违背设计效果及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也可对原施工图设计部分节点进行优化设计(如基层做法)建议,避免某些部分因设计考虑周全问题而产生的设计过度。

3)BIM技术的运用

创建并维护本工程施工阶段的BIM模型,提供BIM数据、电子文档等,发现寻找本专业内、专业间的管线平衡,专业碰撞等技术问题,以确保本专业工程的BIM模型与施工图纸一致,充分发挥由BIM所解决的问题和发挥的作用。

4)材料用量计算

统计装饰材料用量的方法,一般可采用实测法(图纸实测法与现场实测法)、定额法、经验统计法等。

实测法是按照现有的详细深化图纸(包括设计深化、排版施工图、加工图以及现场的复核尺寸图),对装饰面层材料用量进行详细计算。实测法的用量计算一般按照净用量+合理损耗的方法进行。材料净用量不难理解,如铺贴块料类饰面材料,可按照施工排版图直接计算实际铺贴块料数量;卷材类则按照不同规格宽幅分类,分别计算铺贴材料的长度;金属制品、玻璃制品由于是供应厂家,依据完成面加工尺寸,故可按加工图直接按展开面积计算。装饰材料的合理损耗(主要可分为施工损耗和搬运损耗,运输损耗、库存损耗因影响很小,可不作为考虑对象),原则上块料面层损耗不应大于2%,卷材类材料不大于5%,线材类不大于10%,末端安装点位类不大于1%。

定额法,又可具体到概算定额、预算定额、施工定额(或企业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等,具有一定的通用型,对于装饰面层及基层材料的统计,均可采用该方法。由于定额法未考虑到项目的特殊性,统计数据精确程度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故该方法可作为实测法的分析校对。

经验统计法主要适用于设计方案阶段的材料估算,在此不做详细解说。

3.2施工阶段

1)材料进场计划。

在满足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以及考虑到现场具体施工条件的影响(如材料加工堆放条件、运输条件、交叉施工等因素),详细策划和合理安排装饰材料的采购到场实施计划,具体工作详见下方表格。

项目材料管控计划表

2)限额领料

根据材料目标控制数量,将实际采购施工数量控制在目标数量范围内。可按照不同的施工阶段,限工序、限专业、限部位加以控制。做到物尽其用,杜绝浪费,减少边角料,避免长料短用,整料零用。

材料到场后应做好质量验收工作,对质量未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以签收。

过程中做好材料领用或材料发放的动态统计工作,以确保已采购总量,与完成的施工量和库存量总数的一致性。

3)场地布置、文明施工

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完善解决场内外交通组织。最大限度的缩短场内的运输距离,减少场内不必要的二次搬运。材料进场时间应充分考虑现场施工场地条件,以及交叉施工作业带来的影响,按施工进度计划分期分批次陆续进场。

材料包装和堆放的不合理,以及不必要的二次搬运,极有可能产生额外的搬运损耗和意外损失,同时也会增加材料看护管理成本。

对于现场已安装施工完毕的装饰材料,在竣工验收移交前严格做好成品保护工作,避免因返工维修造成的材料损失。

3.3有效措施

1)落实有效考核责任制。

对项目经理及相关管理人员,可采取材料管理控制结果与经济责任考核相挂钩的奖罚措施,使每个责任人都充分明白经济责任考核的重要性。

落实施工劳务班组的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施工劳务班组的施工内容、操作工艺、规范技术、质量验收标准、以及成品保护工作。在满足施工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对劳务班组材料用量达到限额定额的要求。对于材料消耗超出预计测算的,应做到及时分析找出原因,寻求最终解决办法。

2)采取采购+安装方式。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部分材料可要求供应单位既供货又含安装的所谓“专业分包形式”,由其进行现场的装配安装(像一般我们所熟知的地毯、地板、金属制品、固定家具类等可采取此方式)。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及现场情况测定,对主要材料用量进行计算核量由双方确定组织实施,而结算则采取按现场实物完成量验工计量的结算方式。其优点是无论过程中材料节约与否,均使材料用量处于受控范围,有效的做好了风险转移。

3)两算对比分析

采用由概算数量指标控制预算定额数量,由预算定额数量控制施工定额数量,最后由施工定额数量控制实际采购数量。通过自上而下、由粗到细的数据管理体系,分级设置数量管理控制红线,将材料消耗量控制的有效的计划范围内。而通过每级数据之间的对比,又可通过分析总结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和优化方案。

4)变更索赔

在过程中及时做好设计变更或技术核定、以及非乙方原因产生的索赔工作。因变更及索赔原因引起的材料用量变化,应及时做好用量统计调整工作。

相反,通过用量对比后发现材料消耗过大的,分析原因后发觉确属部分索赔工作遗漏的,应在索赔有效期内及时做好申请追加工作。

4总结

材料用量控制的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部分,而项目管理其实又是对人的管理工作。我们希望通过以上的原因分析和管控总结,能对项目材料用量控制管理有个进一步的认知。而通过做好这些工作,从侧面反映了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标准的提高,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谢谢!

论文作者:缪健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2

标签:;  ;  ;  ;  ;  ;  ;  ;  

装饰材料用量控制管理办法论文_缪健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