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中医院 安徽 庐江 231500)
【摘要】 低分子肝素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文从注射部位及体位、注射方法、适当按压、皮下出血的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护理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降低疼痛和皮下出血,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护理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005-02
低分子肝素是20 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药,是肝素经降解得到的低分子量片段,抗血栓作用与出血作用分离,具有皮下注射吸收好、抗血栓作用强而不增加出血风险的优点。目前,临床广泛应用于防治急慢性静脉血栓、心肌梗死、肺栓塞、其他体外抗凝治疗等。但在使用过程中,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据文献报道,传统方法注射低分子肝素,其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可达30.13%。为减轻疼痛、防治皮下出血,现将众多护理研究综述如下:
1.注射部位及体位
1.1 注射部位
腹部的面积较大且皮下组织丰富,脐周的腹壁血管网丰富,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在脐周U状区域内注射低分子肝素已成为共识。杨静1、葛琪2等研究表明,避开脐周1cm,在左右距脐周10cm,上下距脐周5cm的区域内注射,两次注射之间应上下左右交替,同一侧注射应避开已穿刺点直径2cm之外,可有效减少皮下出血,易于穿刺部位的恢复。
1.2 患者体位
注射低分子肝素时,患者取仰卧屈膝位疼痛程度轻。曹江霞3等研究表明:平卧时腹部皮肤相对张力大,不易捏起,腹部紧张,进针疼。而仰卧屈膝位则腹壁紧张例小,易捏起,且捏起皮褶厚,对针尖形成支撑固定作用,减少注射过程中针尖的移位,减轻痛感。
2.注射方法
2.1 注射器内气泡留置技术
根据一次性注射器乳头内及针头残留量为0.07ml~0.08ml的原理,常规方法排气,总会有药液残留。低分子肝素药液抽吸后,再吸入0.1ml的空气,注射前将空气弹入上方,注射前不再排气。注射最后注入空气,正好让空气停留在针头及针梗部位,起到了封堵药液的作用,避免药液返流。
2.2 捏起皮褶后垂直进针
张利霞4等研究表明,捏起皮褶后皮下脂肪高度也相应增加,垂直进针可减少组织损伤,针尖可绝对位于皮下组织内,不会注入肌肉层,伤及肌层的毛细血管。
2.3 保持皮褶至注射结束
左手拇指及无名指捏起注射皮肤形成皮褶,右手作握笔姿势持注射器由皮褶最高点以90度快速进针,垂直刺入皮下组织,进针深度0.8~1.2cm(视患者胖瘦而定)。针头刺入后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注射器针栓,右手回抽无回血后缓慢注入药液。沈德婷5研究表明这样的注射方法既保证了注射过程保持皮褶,又能固定注射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缓慢推注和停留
张菊霞6等研究表明,推注时间为10S和30S所致皮下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面积存在明显差异。延长推注时间能减慢药物进入皮下的速度,在药物的吸收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可减少药物在皮下局部的堆积,从而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3.适当按压
3.1 一次性预灌针剂不需按压
一次性预灌针剂的针头很细很短,拔针后不会引起皮肤出血。杨静、刘巧云7等研究认为,如果此时用棉签压迫,不但增加了对局部的刺激和挤压,容易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导致出血形成局部瘀斑,而且增加了护士无效工作时间。龙艳8等通过研究认为不按压比按压10min以上可有效控制和减少患者皮下淤血的发生。
3.2 普通一次性注射器需按压
由于腹部皮肤相对松弛,注射后药液易沿着进针路径返流,使药液在局部直接吸收后形成局部药物高浓度,是引起注射局部皮下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李红俊等研究认为,注射后分别按压3min、5min的出血面积,发现出血面积与按压时间有关,适量增加按压时间,自3min增至5min,可以有效地减少出血面积。
4.皮下出血的护理
多数研究者将出血程度分为三种:瘀斑直径<0.5cm为轻度,也可称为不出血;瘀斑直径0.5cm~2.0 cm为中度出血;瘀斑直径>2.0cm或有硬结为重度出血。瘀斑面积直径>2.0cm,出现硬结和疼痛,要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必要时停药。
4.1 云南白药贴敷减轻皮下出血
邵纯10等研究认为,云南白药是我国传统的治疗出血及淤血肿痛性疾病的良药,具有缩短凝血时间、止血凉血、止痛等功效。利用云南白药散剂,将粉末涂洒在输液贴上,贴敷在注射部位,能有效减轻出血的发生率并能减轻其出血程度。
4.2 新鲜马铃薯外敷治疗皮下出血
袁薇11等研究认为,马铃薯中的活化物质能软化血管及恢复血管弹性,降低血管脆性,其中的龙葵素可缓解血管痉挛、减少渗出。应用新鲜马铃薯外敷治疗皮下出血效果优于25%硫酸镁湿敷,平均痊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5.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5.1 护士应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认真聆听患者的主诉,降低患者的焦虑与心理应激水平。
5.2 观察全身不良反应,协助医生做好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的监测。
综上所述,目前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多采用屈膝仰卧位、脐周U状区域内,捏起皮肤在皮褶顶点垂直进针,气泡留置技术、轮换注射部位,缓慢推注及注射后停留,已成为比较普遍的做法。一次性预灌针剂多主张不按压,普通注射器主流观点是按压5min,可降低皮下出血率。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可获得患者的信任,消除紧张情绪。云南白药、新鲜马铃薯贴敷等方法防治皮下出血,应涉及更大样本量,并针对不同的患者,做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杨静,按压对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年8月第23卷第8期.
[2]葛琪,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皮下出血的原因及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10月第10卷第30期.
[3]曹江霞,低分子肝素注射体位对皮下出血和疼痛的影响,吉林医学2013年2月第34卷第4期.
[4]张利霞,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与皮下出血关系的探讨,基层医学论坛2014年3月第18卷第8期.
[5]沈德婷,低分子肝素注射减少皮下出血方法的探讨,吉林医学2012年10月第33卷第30期.
[6]张菊霞,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不同推注时间对皮下出血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14年2月第49卷第2期.
[7]刘巧云,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是否按压与皮下出血关系的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9卷第16期.
[8]龙艳,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与否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10卷第9期.
论文作者:汪贻娟,夏娜娜,卢睿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皮下论文; 肝素论文; 分子论文; 药液论文; 注射器论文; 云南白药论文; 患者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