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统计特征_经济周期论文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统计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征论文,经济周期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统计学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总体性,二是数量性。统计研究的总体性是说统计着眼于总体,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和本质属性,以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达到正确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本质的目的。统计研究的数量性是说统计着眼于数量,从数量上观察、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属性表现,寻找其发展变化规律,在质与量的统一中全面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用统计学的这两大特征研究我国经济的周期流动,既具有全面性,又具有深刻性。

一、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总体性

在西方经济周期波动理论中,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论述,较为著名的有:蛛网周期理论、外部周期理论、消费不足理论、投资周期理论、货币效用理论、政治周期理论等等。然而,中国的国情有别于西方完全市场经济国家,我们应该立足于本国社会经济的现状,潜心研究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规律,在继承过去理论成果和鉴借世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经济周期波动理论。

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工作者在进行大量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形成了以下几种主要观点:①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属于货币推动型,因为国家对货币供应量的宏观调控松紧有度,因此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随着市场上资金流量的多少涨跌起伏。②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属于消费拉动型,社会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因此消费水平的高低支撑着整个经济增长的快慢。③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属于投资推动型,因为从我国最近几次完整的经济波动来看,每次经济的过热都是由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度膨胀引发的,因此固定资产投资是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本原因。④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属于结构失衡型,国民经济是个有机整体,客观上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有比例地协调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已严重失衡,不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这必然引起经济发展中的较大波动。⑤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是由于经济体制原因造成的,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导致经济发展过程中矛盾百出,我们在宏观管理中往往顾此失彼,无法统筹安排,因此经济的波动就在所难免。也有人认为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是上述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宏观治理的难度也特别大。但以统计研究的总体性为依据,我们可以把上述因素归结为: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从根本上说是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寻求更大发展的动机造成的,这种寻求经济更大发展的动机和愿望才是引起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内在原动因。

我国是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国际横向追赶的巨大压力。落后挨打的惨痛教训和西方国家的示范效应;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高度投资的渴望;农业人口众多而迫使产业必须迅速转移和升级的国情……都使人们一有机会就想加速发展,希望永远保持发展高峰的势头。然而,对资源的制约、资金的限制、生产能力的落后、文化素质的低下往往无暇顾及,或者只能在发展过程中、甚至是在经济被迫调整中逐步补救。这样,在一个长时期内经济发生周期性的波动在所难免。因此,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从本质上说是广大群众和整个民族寻求更大发展的动机,它不是短暂的爆发,而是持久的、锲而不舍的行动。因为有了这种寻求更大发展的动机和渴望,所以当经济运行由于缺乏资金而生气不足时,国家才会想方设法通过货币政策进行资金调节,而只要经济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国家就会增加投资,以加速经济发展。也正是有了这种寻求更大发展的动机和渴望,所以人们才会不断地去追求更高的生活和精神享受,这才使传统产业结构和现代消费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这种动机和渴望只有受到来自人、财、物力各种资源的综合制约时才被迫收缩,但只要时机成熟又会重新爆发。因此,只有从指导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从积极引导适度消费入手,我们才能在经济的动态发展中正确把握其波浪式的运动规律。我们才能既在可能发生大起大落的危机时刻把波动幅度控制在可承受的数量界限内,又在限制大起大落的同时积极地驾驭波动,使经济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展。

二、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数量性

经济周期波动存在于任何社会经济形势,但经济体制改革以前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片面强调平衡发展、稳定增长,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周期波动规律并不明显,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日趋明显。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数量特征进行描述,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用反映经济周期波动的统计图,如早期英国政府使用的“国家波动图”,但这种波动图一般只能反映经济周期波动的大致情况,在对其波动趋势进行跟踪、控制时,在量上很难达到准确的要求。二是用经济波动指数,它不仅能跟踪经济波动的动态,而且有很强的量感,能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现以1976—1996年我国GDP的有关统计资料加以说明。

表一 我国1975—1996年GDP资料及有关指标

年份GDP 环比发展 增长速度波动强度

(亿元)速度(%)(%)

指数(%)

1975

2503.0 / /

/

1976

2427.0 96.96-3.04

-17.88

1977

2644.0108.94 8.9452.59

1978

3624.1137.0737.07

218.06

1979

4038.2111.4211.4267.18

1980

4517.2111.8611.8669.76

1981

4862.4107.64 7.6444.94

1982

5294.7108.89 8.8952.29

1983

5934.5112.8412.8475.53

1984

7171.0120.8420.84

122.59

1985

8964.4125.0125.01

147.12

1986 10202.2113.8113.8181.24

1987 11962.5117.2517.25

101.47

1988 14928.3124.7924.79

145.82

1989 16909.2113.2713.2778.06

1990 18547.9109.69 9.6957.00

1991 21617.8116.5516.5597.35

1992 26638.1123.2223.22

136.59

1993 34634.4130.0230.02

176.59

1994 46622.3134.6134.61

203.59

1995 57733.7123.8323.83

140.18

1996 67795.0117.4317.43

102.53

注一:表中GDP资料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3)、 中国统计摘要(1996)资料整理,其计算价格均为当年价格。

注二:经济波动强度指数是普遍使用的描述经济发展状态数量的统计指标,波动强度指数=(报告期增长率/平均增长率)×100%。

将上述环比发展速度资料绘制成曲线,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已经历了四个较为完整的经济周期:1976—1981年为第一周期;1981—1986年为第二周期;1986—1990年为第三周期;1990—1996年为第四周期。在这二十年的经济运行过程中,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统计特征从数量上分析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增长力度大,但增长势头趋于平稳。

从1976—1997年我国GDP平均增长速度为17%, 经济增长势头猛、波动剧烈。但从总体上看,经济波动升降的振幅逐渐趋向平稳、大起大落的矛盾有所缓和,现以我国最近四次经济周期波动的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表二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表

单位:%

序列

平均增长速度 峰谷落差 平均落差 平均波动强度指数

第一周期111.7040.11 6.68

63.82

第二周期117.8216.12 3.22

95.75

第三周期115.7415.10 3.78

95.59

第四周期125.6818.04 3.01 142.78

从表二资料可以看出,二十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虽然仍保持了迅猛的增长势头,但经济周期波动的平均落差明显下降,最近一个经济周期的平均增长速度是四个经济周期波动中增长最快的,但其波动的平均落差不足第一次经济周期波动的50%,与以往经济周期波动相比经济波动的振幅明显下降,经济发展中的稳定增长趋势日趋明显。而且在我国历次经济周期波动中,平均波动强度指数是稳步上升的,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强劲势头,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降低经济波动的幅度,减少经济大起大落对经济发展的损失,这是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的标志。

第二、经济周期波动的长度的趋势走向明显不规则。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长度不一:第一周期长度为六年;第二周期长度为四年;第三周期长度为四年;第四周期长度为六年。在西方经济周期波动理论中,经济周期波动分为三大类:康德拉捷夫周期,平均长度为15年,称为长周期;朱格拉周期,平均长度为9 年,称为中周期;基钦周期,平均长度为3.5年,称为小周期。 由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长度不规则,故不能用西方经济周期波动的模型来划分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时期,也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周期理论中的指标、公式进行分析推算。因此,我们不能仅从静态的、定性的角度分析研究,而必须在经济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中从动态角度进行量化快速跟踪,以揭示经济周期波动规律的实质,并根据经济周期波动的规律在动态中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管理方式的转换等等,以减少经济波动对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第三、经济周期波动中收缩期大于扩张期的状况有所改变。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势头剧烈,扩张力度大,很快到达峰顶,但这种高速增长都只能维持很短时间,对经济高速增长的回报则是更长时间的经济收缩。在前三次经济周期波动中,平均周期长度为50个月,而平均回落时间长达29个月。第四次经济周期波动与以往相比,这种状况有了较明显的改善,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期长达40个月,自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后景气回落时间也长达14个月。基本上实现了以“软着落”的方式使国民经济从紧运行状态逐步趋向平稳发展,表现出较高的经济周期波动质量。

上述用单一GDP 指标分析的我国经济波动的统计特征虽然不能囊括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全貌,但由于GDP 指标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其周期波动能起到基准循环周期的作用。因此用它作为分析指标能反映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总体特征。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旧经济周期交替的关键时期,认真研究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规律,寻求一套既能从本质上反映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特点、又能在动态中跟踪控制经济周期波动程度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跨世纪任务。

标签:;  ;  ;  ;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统计特征_经济周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