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明华
(黑龙江省绥滨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 绥滨 156200)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4年6月急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成功抢救45例,成功率为94.6%。结论:急性左心衰竭时的缺氧和高度呼吸困难是致命的威胁,必须尽快使之缓解。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104-02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因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急剧降低而导致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是严重的急危重症,抢救是否及时合理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急性右心衰竭即急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由大面积肺梗死所致[1]。急性左心衰竭病情危急,其高度呼吸困难和缺氧是致命性威胁,必须尽快使之缓解。现对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急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0~72岁,平均54岁。患者出现肺水肿症状38例,出现心源性休克症状12例。临床心功能II级者8例, III级者30例, IV级者12例。
1.2 方法 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四肢轮流绑扎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通常同一时间只绑扎三肢,每隔15~20min轮流放松一肢。血压计袖带的充气压力应较舒张压低10mmHg,使动脉血流仍可顺利通过,而静脉血回流受阻。此法可降低前负荷,减轻肺淤血和肺水肿。立即高流量鼻管给氧(6~8L/min),对病情特别严重者应采用面罩呼吸机持续加压,使肺泡内压增加,加强气体交换,同时可以对抗组织液向肺泡内渗透。吗啡3~5mg静脉注射,不仅可以使患者镇静,减少躁动所带来的额外的心脏负担,同时也具有小血管舒张的功能而减轻心脏的负荷。必要时每间隔15min重复1次,共2~3次。老年患者可酌减剂量或改为肌内注射。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于2min内推完,10min内起效,可持续3~4h,4h后可重复1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利尿作用外,本药还有静脉扩张作用,有利于肺水肿缓解。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或静脉滴注,扩张小静脉,降低回心血量,使LVEDP及肺血管压降低,患者对本药的耐受量个体差异影响很大,可先以10μg/min开始,然后每10min调整1次,每次增加5~10μg,以收缩压达到90~100mmHg为度。硝普钠为动、静脉血管扩张剂,静注后2~5min起效,起始剂量0.3μg/(kg?min)滴入,根据血压逐步增加剂量,最大量可用至5μg/(kg?min),维持量为50~100μg/min。硝普钠含有氰化物,用药时间不宜超过24h。重组人脑钠肽具有扩管、利尿、抑制RAAS和交感活性的作用,已通过临床验证,有望成为更有效的扩管药用于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洋地黄类药物可考虑用毛花苷C静脉给药,最适合用于有心房颤动伴有快速心室率并已知有心室扩大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者。首剂可给西地兰0.4~0.8mg,2h后可酌情再给0.2~0.4mg。对急性心肌梗死,在急性期24h内不宜用洋地黄类药物;二尖瓣狭窄所致肺水肿洋地黄类药物也无效。后两种情况如伴有心房颤动快速室率则可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室率,有利于缓解肺水肿。
2.结果
50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成功抢救45例,成功率为94.6%。
3.讨论
心力衰竭的表现取决于该综合征发展的速度、已过去的时间和是否足以使流体在间质空隙中积累。通常,如果基础的心脏异常发展缓慢,有足够的时间使代偿机制激活,病人将能够适应改变的心排血量。如果基本条件发展迅速或存在急性诱发因素,其结果可能是器官的灌注不足,或引流至受影响的心室的静脉床急性充血,造成心脏失代偿骤发,同时心排血量减少以及症状的急性发作。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可能是由收缩功能异常导致从心脏射出的血液降低(收缩性心力衰竭)或心肌舒张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量的降低(舒张性心力衰竭),或两者兼有所致。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引起的充盈量降低,导致心搏量下降和与低心排血量相关的症状,而充盈压的增加可导致肺部充血的症状。
对严重泵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病人常需血管加压药、正性肌力及扩血管药联合应用。严重低血压者,开始用血管加压药如肾上腺素、正肾上腺素或多巴胺以维持动脉压,目前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治疗,发病开始即再灌注治疗,若方便的话尽快测定血流动力学情况,根据血流动力学表现进行药物治疗并观察其反映,再灌注的顿抑心肌可对正性肌力剂有反应,如小剂量多巴酚丁胺(2~10μg?kg-1?min-1)可增加每搏量及心排出量,而大剂量多巴酚丁胺可能因心肌氧供不平衡造成缺血心肌收缩功能恶化,引起心动过速及低血压[3]。因此若用多巴酚丁胺后心排血量增加不够,可静脉给予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氨力农、米力农或恩那西蒙。多巴酚丁胺及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加心排血量并降低肺毛压,比任何一种药单独使用好。然而这种联合药物治疗也有潜在引起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危险。若心排血量仍低,伴血管阻力及肺毛压增高,则应加硝普钠。若肺毛压、右心房、肺动脉压仍高,则考虑同时用硝酸甘油及利尿剂,治疗步骤根据血流动力学而定。降低主动脉阳力及收缩期负荷可增加每搏量同时降低左心室收缩末及舒张末容量,降低肺毛压,其血流动力学改善是不一致的,在缺乏心脏储备情况下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可能很小。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65-72.
[2] 陈国伟,顾菊康,陈灏珠.心血管病诊断治疗学.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15.
[3] 温伟,张新超,全锦花.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对急性呼吸困难诊断的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683-685.
论文作者:邱明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3
标签:心力衰竭论文; 肺水肿论文; 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心室论文; 症状论文; 洋地黄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