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学研究发展现状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研究论文,发展现状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909(2003)05-0036-02
1 竞技体育日趋国际化和科学化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间的体育竞赛次数不断增加,比赛规模越来越大,吸引的观众也越来越多。除奥运会外,还有各单项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14个非奥运会项目的单项国际体育组织联合举办的世界单项运动会、各大洲运动会、世界大学生、中学生运动会以及各种各样的体育大奖赛、邀请赛、冠军赛,这些重大国际比赛的胜负,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种国际体育组织大量涌现,成员不断增加,参加国际体育比赛的运动员越来越多。运动成绩的提高已由自然发展阶段(1896-1940)进展到技术革新与大运动量段(50年代到70年代初),既利用科学理论指导,有通过系统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以提高运动成绩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后,体育学科又发展为多学科综合利用阶段。运动训练广泛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新成果,充分挖掘人体的潜能,进行科学的训练,进而提高体育运动成绩。竞技体育的发展,改进了许多运动项目的成绩计量方法。常常要以千分之一秒和终点照片确定运动员的名次;在射击比赛中,由于满环的大量出现,竞赛组织者不得不缩小靶纸,增加比赛难度。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竞技体育的职业化、体育队伍的年轻化及体育产业的出现,是当代竞技体育发展的四个显著特点。
2 人类社会对体育的需要更加迫切
现代化的生产,改变传统生产过程中以手工操作、体育消耗为主的劳动方式,正日益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化发展,人体的活动相应减少。同时,现代化生产中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要求大脑神经中枢高度集中,比单纯的肌肉活动更容易使人疲劳。有人统计报道,脑力劳动者的社会就业人口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有不少国家的脑力劳动者的比例已超过体力劳动者。如,1966年脑力劳动者的比例为43.3%,而到1997年为5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都市化发展阶段。据统计,城市人口占人口比例最的是美国,为91%,澳大利亚为89%。美国77%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迫使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不仅有可能使流行病、传染病的发生率提高,而且还可能加重环境污染发生。因日常生活中体力消耗的减少,高热量的摄入造成人类普遍“营养过剩”现象已屡见不鲜,同时,因生产和生活节奏加快,人的工作压力加重,精神焦虑状态加深,各行业之间的生存竞争加剧,从而造成患高血压、脑中风、心肌梗塞等发病率增多。
体育具有强身健体、调节情感、娱乐身心等特殊功能,所以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很多国家对本国体育政策、法令的制定、体育经费的预算,甚至学校体育教育的安排等都十分重视。日本曾专门制定《振兴体育法》来加强学校体育各方面的管理,引起各级部门的重视。各国不仅把学校体育看作是培养竞技体育选手的手段,更重要的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养成终身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将体育列为必修课,还有许多国家规定,体育不及格不能升学或毕业。法国1969年规定,小学体育课在每周27个课时占6个学时,每天下午课后锻炼30分钟。日本从小学到大学,任何一级学校都规定,在课程设置中必须包括有一定比例的体育课。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体育必将在现在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加强,不仅在体育设施,体育师资上会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而且在体育教材、教学方法、组织管理等方面将更加科学化。人类社会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将会有质的飞跃,未来学校体育将以“育身”为主向“育人”为转变,与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相互融合,成为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
3 科学在当代体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3.1 现代科学的理论、技术及其研究成果在体育领域里得到广泛的运用,加快了体育科学的发展步伐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在运动训练过程的应用,模式训练方法,使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体育统计学、模糊数学以定量分析的方法,探索体育发展的规律。生物工程技术不仅在运动营养、食品、饮料等研制中发挥了作用,并且运用于肌肉收缩、神经兴奋、遗传特征的传递等项研究。用激光测距、测位移、测角速度等,不但可以迅速准确地反映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还可以帮助运动员改进技术细节的错误。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各种运动性损伤的预防和治疗,血乳酸的测定,有氧锻炼的理论等,已经成为体育锻炼的理论指导依据。通讯技术、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更为体育科研仪器设备的高水平、多功能和自动化奠定了基础,并使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和裁判方法不断改进,更加科学化。
3.2 体育科学中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应用的联系更加密切
随着人们逐渐摆脱自然体育、经验体育的影响,对体育科学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许多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很快地被运用到体育的各个方面。如广泛运用在田径、游泳、自行车等运动项目中的间歇训练法,就是根据运动生理学研究中发展的输出量最佳心率范围创造的。流体力学中的“马格努斯效应”理论被用于足球的“香蕉球”、排球的“勾手大力发球”、乒乓球的“弧圈球”等运动技术。心理学中的大量研究成果亦被广泛运用于解决体育中各种心理压力的处理、注意力的控制、运动员的选材等方面。教育学和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为训练周期的安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解剖学、生物力学、电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改进技术和体育仪器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3.3 体育科学的发展呈现出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
在现代社会中,大量科学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体育科学上不断精细分化,据统计,目前体育科学体系开始向多门学科发展。同时,体育科学又有综合化趋势,单学科的研究开始向多学科的研究方向发展。运动心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情报学等子学科大举出现,进一步推进了体育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