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源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江苏淮安 223005
摘要:施工阶段是工程质量的具体体现,因此,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即人、材料、机械、施工方法和环境,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应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人手。混凝土广泛用于各种工程建设项目,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建筑结构材料。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建筑物及构筑物的结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方法;措施
前言
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特别是水灰比)、搅拌、运输将是工程建设施工和监理工作的重点。因此,施工中应引起高度重视,按质量控制点等级程序进行控制,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和钢筋锈蚀,始终如一的加强监理力度,在坚持旁站、巡视监理的同时,必须从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拌合、运输等基础工作入手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预控。
1 混凝土工程原材料控制
⑴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如钢材、水泥、黄砂、碎石、外加剂等,在订货前,施工单位应向监理工程师申报,并提供样品,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后方可订货。对于水泥、黄砂、碎石、钢材等大宗材料,监理工程师还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多家生产厂家或供货厂家进行考察,对其生产或供货能力、质量保证情况、企业信誉及在近两年的销售情况等方面进行考察,选择最优供货单位,以保证质量。
⑵进入施工现场的工程原材料,在使用前施工单位均应按有关标准要求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监理单位根据情况进行平行抽检,经监理认可后方可使用。到工原材料应按批次、规格、生产厂家等分开堆放并作明显标志,对复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坚决要求施工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清除出场,以确保所用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2 配合比控制
配合比是保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关键,混凝土的水灰比应以骨料在饱和面干状态下的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对单位胶凝材料用量的比值为准,单位胶凝材料用量为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与混合材料重量的总和。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施工方法确定是采用普通混凝土还是采用泵送混凝土。材料专业监理工程师将与施工单位试验人员一道,根据规范、设计要求、工程部位、质量等级、生产工艺水平等确定水灰比和最低水泥用量。施工过程中,根据28d混凝土强度及砂、石材料的含水率变化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从而保证使用材料和试验材料的一致,减少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混凝土拌和的质量控制
对于混凝土拌和质量检查,应检查以下项目:
(1)水泥、外加剂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拌和时间应通过试验决定;混凝土强度保证率大于等于80%,混凝土抗冻、抗渗标号符合设计要求。
(2)混凝土坍落度、拌和物均匀性、抗压强度最小值、混凝土离差系数满足质量标准。
(3)水泥、混合材、砂、石、水的称量在其允许偏差范围之内。
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持砂、石、骨料含水率稳定,砂子含水率应控制在6%以内。掺有掺合料的混凝土进行拌和时,掺合料可以湿掺,也可以干掺,但应保证掺和均匀。
混凝土拌和均匀性检测:定时在出机口对一盘混凝土按出料先后各取一个试样(每个试样不少于30kg),以测量砂浆密度,其差值不应大于30kg/m3。
坍落度的检测:每班应进行现场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测,出机口应检测四次,仓面应检测两次。混凝土的坍落度,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钢筋含量、混凝土的运输、浇筑方法和气候条件决定,尽可能采用小的坍落度。
4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出拌和机后,应迅速运达浇筑地点,运输中不应有分离、漏浆和严重泌水现象。混凝土入仓时,应防止离析,最大骨料粒径150mm的四级配混凝土自由下落的垂直落距不应大于1.5m,骨料粒径小于80mm的三级配混凝土,其垂直落距不应大于2m。
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应符合浇筑时规定的坍落度,当有离析现象是,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及减少转运次数。因故停歇过久,混凝土产生初凝时,应作废料处理。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中途加水后运入仓内。
5 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⑴混凝土浇筑时要严格控制浇筑速度,要求均衡上升,密切注意模板支撑稳固情况。
⑵混凝土浇筑层允许最大厚度为插入式振捣器头长度的1.25倍,上下相邻两层同时浇筑时,前后距离不宜小于1.5m,振捣器移动间距应不大于有效半径的1.5倍,垂直插入下层混凝土深度≥5cm,振捣器头至模板的距离应约等于其有效半径的1/2。
⑶各仓面上安装的漏斗串管距混凝土面保持不大于2m高差,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
⑷浇筑时,保持各墩墙混凝土面同步上升,保证底板承重的平衡性;另外,在浇筑过程中,控制好各仓面的进料速度,防止进料过快侧压力较大而使模板产生变形。
⑸采用分层浇筑时,控制浇筑厚度以相邻两坯混凝土间隔时间不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为宜,一般为30—50cm,防止产生施工缝。
⑹对墩墙与底板接缝等施工缝结合面处,应采用凿毛方法清除老混凝土表层的水泥浆薄膜和松弱层,并冲洗干净,排除积水。临浇筑前,水平缝均匀均铺一层1—2cm的水泥砂浆,垂直缝刷一层净水泥浆,其水灰比较混凝土减少0.03—0.05。
6 为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建议在混凝土浇筑工序质量控制中采取以下措施
混凝土浇筑是混凝土施工中最关键的工序,浇筑与振捣不得法很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孔洞、露筋,必须把好每道工序的质量关,对关键工序更要充分考虑对待,特别是混凝土振捣要密实,外表光滑。
⑴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具备混凝土浇筑条件。
⑵严格执行工序交接检查和混凝土浇筑申请审批制度。上道工序未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混凝土浇筑前,钢筋、模板、止水及伸缩缝等工序未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未提出浇筑申请单并经总监或副总监审查批准,不得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⑶及时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完毕应督促施工单位派专人做好养护工作,冬季施工还要按规范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⑷把好试验关。浇筑混凝土时,根据浇筑方量及总班次,试验工程师与施工单位试验人员共同取样并在试块上作标记,到达龄期时,共同试验、共同记录,从而保证试验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
7 结语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阶段,也是最终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和投资,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提高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使工程早日发挥效益。保证工程质量,既是一个技术问题,又是一个管理问题,我们必须以规范、规程为标准,严格操作、科学管理,用认真的态度控制好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参考文献
[1]邢艳,张宏伟,夏留厂.中小型水利施工中对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1)
[2]李梅.浅析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9).
[3]任晓东.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3).
[4]张玉东.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8,(9):172-173.
论文作者:胡淑文,陈婧,张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混凝土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工序论文; 水灰比论文; 材料论文; 工程论文; 原材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