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角色融合时就接纳现实论文

做不到角色融合时就接纳现实论文

做不到角色融合时就接纳现实

□ 孙开霞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项公益心理培训。给大家做培训的,是一所知名大学的教授。由于主题是关于亲子沟通的,教授很自然地举了她和孩子的事例。 她说她很喜欢和她儿子聊天,因为不但可以借此了解年轻人的一些想法,还有助于她和学生沟通。她还说每次和她儿子谈一些对人性、对社会现象的看法,都会得到新的启发,以致每次聊过之后,她都要回味好几天。 有一个学员随即提了一个问题:我女儿上九年级了,可我发现虽然我是学校心理老师,虽然我长期做学生心理工作,但我和女儿交流时,总无法做到和学生交流时一样。我就很郁闷,我学的那些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怎么就不能用在亲子沟通上呢?所以,我特别想问问您,您是怎么处理好心理工作者和母亲两个角色的关系的?当孩子的观点和您不一致时,您又是如何应对的?

这个问题真是问到我的心坎上了。我立即打开手机上的录音功能,准备把教授的回答录下来。因为我也有着同样的困扰,只不过她家是女孩,我家是个高一男生。

首先,注重提高英语阅读材料的新颖性。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阅读活动时,要尽量确保英语阅读活动的多元化,针对所选英文阅读材料中的时事新闻和故事进行具体的讲解,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另外,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设备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利用互联网来搜索相关的英语阅读材料,播放英语故事或英文电影等,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英语兴趣。除此之外,针对英语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也可以在抄道黑板上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体会到英语阅读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乐趣,进而提高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

教授是这样回答的:我以前也纠结过和你一样的问题,总觉得自己是做心理工作的,有专业的理论和技术,把它运用到亲子沟通中应该不是难事。但实际情况是,强行地把心理工作者和母亲这两个角色融合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它们有着完全不同的责任担当和角色定位,所以我建议你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再说,我们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处于发展自身独立认知的时候,和母亲有不同意见很正常。作为母亲我想一定要做好自我心理建设,并接受这种事实的存在。至于处理观点不一致的事,我是这样想的:我和我儿子年龄、经历各不一样,有不同的看法才正常。且这不同的看法可以丰富我们彼此的认知体系,它们从来不是对立的。所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我认为都没事。

教授的话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顿时有幡然醒悟之感。身为学校心理老师,同时又身为母亲,我很希望把我所学的专业知识用到与孩子沟通上,但每当观点相异时,每当我的苦口婆心不被他接纳、认可时,我的负面情绪会突然涌上来,自责也随之而来。听了教授的话,才明白我实在是太想把两个不同的角色融合到一起了。因此当愿望不能实现时,我才会有很难受的情绪。而真正应该做的是,可以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去助力亲子沟通,但达不到期望的效果时,也要接纳自己的局限和孩子的成长渴望——他已经到了需要成为他自己的阶段了。

这之后,我及时调整了沟通理念,改变了沟通方式。我欣喜地看到,我和孩子的关系变好了,孩子愿意和我说更多的话了。更重要的是,我的自我认知也更清晰了。这样的认知革新,还对我的工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每当有家长向我咨询亲子沟通话题时,我都会在适当的时候做个自我表露,和家长们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从后续的反馈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设Cn=C×…×C为n维复Euclidean空间.对z=(z1,z2,…,zn),w=(w1,w2,…,wn)∈Cn,z与w的内积表示为

也缘于这件事,我想到学校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真的是永远在路上。因为无论接受过怎样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再专业的心理教师,也不能完全剥离身为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人性的天然弱势以及角色惯性,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以及不断地自我剖析,才能在不同的角色间越走越通达。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港中学,镇江,212028)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标签:;  ;  ;  ;  ;  ;  ;  ;  ;  

做不到角色融合时就接纳现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