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 江西省九江市 332000
摘要:目的:将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治疗中,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及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参照组31例单纯使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研究组32例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观察。结果:通过表1得出,两组治疗前VAS疼痛评分相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疼痛评分与参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与参照组77.42%相比,明显更高(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少腹逐瘀汤;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针灸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妇科常见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目前临床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普遍认可种植学说[1]。子宫内膜异位症会造成女性月经不调、性交疼痛等,痛经为其最常见的一种症状,患者在经期前后会出现下腹疼痛、坠胀等症状,对其正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为提升女性生活及工作质量,减轻其经期痛苦,本研究将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用于我院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治疗中,取得较好成效。报道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数据收集时间在2015年9月-2017年2月,对象为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共63例,以治疗意愿将其分为研究组(n=32)与参照组(n=31)。研究组年龄22~35岁,平均(28.41±5.37)岁,病程6个月~3.5年,平均(2.12±0.51)年。参照组年龄23~36岁,平均(28.43±5.36)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2.11±0.49)年。两组治疗比较后,发现差异不大(p>0.05),有比较意义。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诊断标准;患者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因盆腔炎、宫颈口狭窄、子宫肌瘤等原因引发痛经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丢失者;对研究使用药物过敏或有禁忌症者;合并造血系统疾病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
1.3方法
两组均给予少腹逐瘀汤治疗,配方:川芎18g,赤芍、当归、蒲黄、没药各15g,五灵脂、小茴香、延胡索、肉桂各12g,炮姜9g。加减治疗:对肝肾亏虚患者,可加菟丝子、山萸肉15g;对气血两虚患者,可加黄芪、熟地黄15g,去炮姜与肉桂;对肝郁湿热患者,可加川黄柏6g、郁金15g,去炮姜与肉桂。将诸药煎熬成药液,于月经前7天温服,持续用药至痛经停止,或者持续用药一周。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方法:选取地机、次缪、中极、关元、足三里、肾俞、太溪等穴位,得气后留针20至30分钟,1日针灸1次,治疗疗程与口服中药相同。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临床疗效。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测评,分值为0至10分,0分表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分为剧疼难忍。疗效标准[3]:痊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彻底消失,VAS疼痛评分<1分;好转: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VAS评分减少≥3分;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VAS疼痛评分减少<1分。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18.0,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
通过表1得出,两组治疗前VAS疼痛评分相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疼痛评分与参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
表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x±s)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十分常见,其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出现周期性出血,内膜周边组织出现纤维化现象,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孕、痛经、异位结节等。有相关研究表示,有50.13%女性存在痛经,而严重痛经者超过10.0%,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的痛经为继发性痛经。痛经不仅给患者生理带来痛苦,还对其日常生活、工作造成一定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采取合理的手段治疗疾病、缓解症状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中医理论认为,痛经发病机制主要与经期受寒、使寒邪客于冲任相关,或是肝郁气滞,使得经血在胞宫内瘀滞,引发疼痛症状,或是机体气血两虚,肝肾亏虚也会引发痛经症状[4]。西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孕酮、雌二醇、前列腺素、心理、社会等因素相关。目前临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的痛经多采用对症止痛治疗,可一定程度减轻疼痛,但仅能缓解症状,治疗效果不佳。为进一步提升痛经临床疗效,临床将中药联合针灸用于痛经患者治疗中,可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目的[5]。本次研究使用少腹祛瘀汤,方中赤芍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效,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之效,川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效,延胡索有理气止痛、活血散瘀之效。诸药合用可共奏调经止痛、活血散瘀之效,期间配合针灸,针刺中极、地机等穴位,可散瘀止痛,针刺足三里可补益胃气[6]。
综上所述,少腹祛瘀汤配合针灸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红恩.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9例[J].河南中医,2016,36(2):331-332.
[2]刘双萍,权海霞,王磊等.少腹逐瘀汤合药组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58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0):98-99.
[3]杨玲.观察针灸、口服少腹逐瘀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2):126-127.
[4]陈莉,杜昊,张雯.热敏点灸结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3(3):348-349.
[5]范海英.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42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9):336-337.
[6]黄国和.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76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8):28-29.
论文作者:夏琴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内膜论文; 子宫论文; 患者论文; 异位症论文; 针灸论文; 疼痛论文; 症状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