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加快,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必须加大投资,突出基础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应用先进的技术、集成的可视信息系统,允许接入各种分布式发电机,构建双向通信系统,鼓励用户与电网互动,通过智能控制实现传统配电网向智能配电网的转变,构建高度自动化的智能配电网。
关键词:智能项目管理系统;配电网;项目后评价
前言
电网公司作为电力生产、销售、维护、保障的主管企业,对配电网相关项目的投资建设需考虑其经济性,所以研究对配电网投资的投入产出效益分析和经济评价,对电网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配电网的发展正处于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过度关键时期,其经济运行方式从工业经济向消费经济转型,投资结构以民用负荷和居民用电销售量为主导,投资方向从输电网向配电网投资倾斜。
1配电网资产投入产出的主要特征
配电网资产投入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前期调研、规模预测、可行性分析、投资规划、投资建设以及运营维护等阶段。配电网资产的投入与产出具有层次性、整体性、全局性、长期性和有效性等特征。其中,层次性特征是指配电网的产出随着投资过程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方式,使得投资效益具有多层次特点。另外,如建设阶段、生产阶段、运维阶段等不同层次的效益是相互制约的,共同构成了配电网投资效益的全部内容;整体性特征则主要表现为配电网投资效益需与社会投资效益相统一,局部投资效益与全局投资效益相统一,彼此相互制约并共同构成投资效益统一的整体。全局性特征则是指配电网投资效益关系到项目自身、电网公司生产及营销部门乃至国民经济电力建设领域,其效益的好坏对以上所述均具有重要影响。长期性特征意味着配电网投资效益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通过长期观察、积累、评测才能确定该投资项目收益的好坏,另外,影响收益的因素很多,对电网公司收益、国民经济收益的影响也是长期的。有效性特征是指配电网资产的投入需是对军民用电、社会利益是有效的。
2项目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1项目后评价的基本概念
项目后评价是指对已经完成项目的规划目的、执行过程、效果效益、实现程度和影响进行的系统而又客观的分析评价。它对于总结项目管理的经验教训、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反馈控制与现代系统工程的管理理论,对项目决策、实施和运营效果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评判,并通过对项目实践活动的检查,总结项目的预期目标是否达到,项目的规划是否科学合理,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经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向业主有效反馈信息,为未来项目的决策和提高决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议,也为被评估项目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提高项目投资效益。
2.2项目后评价的主要依据和方法
2.2.1项目后评价的主要依据
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项目后评价编制依据主要包括:(1)《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开展2015年电网项目后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家电网发展[2015]28l号);(2)《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实施规定》(国网(发展/3)363—2014);(3)江苏省电力公司《2015年度项目后评价工作方案》;(4)江苏省电力公司《配电网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试行)》。
2.2.2项目后评价的基本方法
按照反馈控制机理,结合项目后评价工作所包含的广泛内容,分析方法是定量和定性相结合,配电网工程项目后评价可以采用前后对比法、有无对比法、逻辑框架法、层次分析法等。这里介绍本文所主要采用的层次分析法(AHP)、对比法、成功度五级评分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
层次分析法把评价对象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指标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并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和两两判断矩阵;然后利用求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的各元素对上一层元素的权重,最后再用加权求和的方法递推各层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清晰的层次结构是AHP分解简化综合复杂问题的关键,在此基础上确定的属性权重反应了同层次指标间的重要程度。AHP的思想是首先通过建立清晰的层次结构来分解复杂问题,其次引入测度理论,通过对比,用相对标度将人的判断标量化,并逐层建立判断矩阵,然后求解判断矩阵的权重,最后计算方案的综合权重。AHP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先分解后综合”。基本AHP的综合评判决策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层次结构一建立方案属性决策表一形成判断矩阵一判断矩阵一致性校验一判断矩阵权重求解一综合权重计算和排序。
(2)对比法(ContrastiveMethod)
本次后评价采用三种对比:前后对比(T市供电公司公司本年度与上年度之间对比分析);标准对比(实际指标与一流配电网区间对比分析);横向对比(各区供电公司之间对比分析)。
(3)成功度法
成功度法,是指依靠评价专家的经验,以项目的目标和效益为核心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评价,通过打分的方法对项目的成功程度作出定性结论的方法。成功度评估法的关键在于根据专家的经验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它一般是以通过逻辑框架法分析的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和经济效益分析的评价结论为基础,综合后评价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虽然该方法过程是比较复杂,但其结论相对明确。
3配电网智能化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构架
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区别在配电网上有更加明确的体现。智能配电网是以配电网高级自动化技术为基础,通过应用和融合先进技术,集成各种具有高级应用功能的信息系统,利用智能化的开关设备、配电终端设备等,实现配电网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可靠的监测、保护、控制和优化,并在非正常运行状态下具备自愈控制功能,最终为电力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环保的电力供应和其他附加服务。配电网具有电网结构复杂、负荷分散等特点,智能电网技术在配网侧可以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因此,对配电网进行智能化改造建设,安装智能通讯、智能监测等设备,逐步解决配电网目前残留问题,确保配电网可靠、优质、高效的电能供应是配电网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建设智能配电网时应考虑的问题:
1)支持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人。
2)良好的兼容性。
3)较强的双向互动能力。
4)可视化信息系统的集成。
5)实现远方操控和试验。
为了能够准确、有效地反映配电网的“智能化”建设特点,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要突出智能配电网与传统配电网的区别,掌握智能配电网的核心价值,深入具体的把握智能配电网的主要特眭。在建立智能化建设状况指标体系时,应遵循系统性、科学性、独立性、适应性和可比性的原则,使指标具有涵义明确、计算简单和易于比较等特点,保证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指标间的相互独立性。配电网直接面向用户,是控制、保障用户用电的关键环节
结束语
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电网企业将更加重视电网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电网规划项目的投资效益评价分析是项目决策科学化、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以及提高项目建设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电网发展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供应的要求,要成为资源优化配置、服务于低碳社会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提高配电网项目投资效益评价的路还很长,但却是电网企业的必归之路。
参考文献:
[1]黄平.强化电网投资管控及提高电网投资效益探讨[J].广西电业,2017(168):39-31.
[2]赵俊光,雷波,聂崇峡,等.投资效益分析法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推广[J].电力建设,2018(29):83-86.
论文作者:罗磊,邹杨,李朝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6
标签:配电网论文; 项目论文; 电网论文; 评价论文; 效益论文; 智能论文; 层次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