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 回归本体论文_何城

正本清源 回归本体论文_何城

——走出中学写作教学困境初探

何 城 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学 350300

摘 要:文章就“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手写我心”“文无定法”三种写作观念展开探讨,以期唤醒或加强人们对写作观念的认识,改变或转换原有错误、片面的写作观念,进而努力寻找出相应的教学行为策略,逐渐走出中学写作教学的困境。

长期以来,中学生写作教学现状并不使人满意,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不仅对写作不感兴趣,而且还把写作当作沉重的负担,原本应该是放飞心灵翅膀的写作却变成广大学生无法摆脱的“紧箍”;另一方面从整体上看,中学生写作水平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写作教学的开展而得到提高,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写作怪现象仍在大行其道,虚情假意、无病呻吟像工厂车间流水作业一样,一次一次地被生产制造,也难怪有些社会评论不无尖刻地指出学生写作是“涛声依旧”。造成中学生写作教学的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的路在哪里呢?我觉得要正本清源,要回归写作的本体。只有对一些正确的写作观念有清醒的认识,进而努力寻找出相应的教学行为策略,方能逐渐走出中学写作教学的困境。现就这一问题谈如下几点:

一、关于“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对写作而言,生活才是它的源泉,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对作家和一般的文字工作者是如此,对中学生也是如此。“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加强阅读,注重观察,不管是来自直接的生活环境,还是来自间接生活的范文。于是写观察日记或周记,写读书笔记则成为最为常见的积累方式。其实,着眼于写作素材的积累并没有错,但我们并不能仅仅满足于材料本身定量的积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开掘”,积累对生活的“感悟”。感悟犹如一道闪电,它能照亮学生尘封已久的心灵,让看似平淡无奇生活素材显得生动起来;它能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激扬写作才思,让单调常态的生活真正地变成了写作的“源泉”。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传统中“多读,多观察,多练笔”做一番顺应规律、符合学情,利于实践的辩证分析。更科学的说法是在多观察、适当的读与练的基础上,教师要强调学生必须加强对感悟的积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关于“我手写我心”

每个学生不是班级记事薄上的一行字和一个号码,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独特的人的世界。写作的本质是写作者个性的张扬,即写作者内在情感的自由呈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郭沫若和宗白华在探讨诗歌创作时认为“诗人的主要成分总要算是‘自我表现’”。真正的好文章是从写作者的心中流淌出来的,这已经成为写作的一个共识。杜甫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袁宏道的“独抒性灵”的创作观、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提出“文学即人学”的理论,无一不是对这一共识的恰当诠释。“我手写我心”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写作共识提出来的,它所追求的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抒写自己的情感;追求的是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哪怕某些想法暂时显得有点幼稚、浅薄,甚至出格。从教学的策略来看,鼓励或提倡学生在写作中坚持“我手写我心”,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而不是权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去积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及时地指出学生成熟、偏激的观点,不正确的写法,但不能要求学生按照自己预先设计的轨迹展开,更不能以“你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简单粗暴的权威话语去扼杀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关于“文无定法”

“文无定法”是古人总结的创作经验,经常被广大语文教师所引用、借鉴。它认为写文章充满丰富的情感,拥有许多意念,“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写起文章就能左右逢源,“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并无一定规矩可循。

“推崇者”认为:“文无定法”打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道出了写作的真谛,并充分相信这才是写作的最高境界。无可置疑的是持这种见解的老师对当前“模式化”作文教学做出了极有力的反思,同时又积极地把学生引导到抒写真情,表现自己个性的符合写作规律的道路上。反对者也承认“文无定法”是写作高境界,但又主张虽“文无定法”,但“有法可循”。道理是言之凿凿,但对技巧的青睐或迷恋,却使相当部分老师打着“科学训练”的旗号走进了技能教学的死胡同。他们不断总结范文的创作经验,不厌其烦地向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技巧。于是各色的作文秘笈、宝典应运而生。久而久之,技巧也就成了写作教学的全部。当发现这种教学并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明显的提高,在考试的压力下,这时老师只能赤膊上阵,干脆自己从技法里挑出几个模式,要求学生“跟着模式走”。写作需要技巧,至少需要文体方面的“入格”技巧训练:什么样的文章怎么写,什么样的内容该怎么去表达,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忘记了写作教学重在引导,技巧训练只是写作教学的一部分;抽枯了学生的鲜活情感,使学生失去了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变成木偶、傀儡,这样的写作教学不可能会成功。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郭沫若 田汉 宗白华 三叶集[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论文作者:何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3月总第2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  ;  ;  ;  ;  ;  ;  ;  

正本清源 回归本体论文_何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