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才洪[1]2003年在《水溶性药物微胶囊化的制备工艺及释放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综述了微胶囊技术的研究进展,应用领域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微胶囊的囊心、囊壁材料及制备工艺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微胶囊技术自1957年开创以来,由于具有改变物质的外观及性质,延长和控制囊膜内物质的释放,以及提高药物的存储稳定性等特性,这些特性引起药学界学者对药物微胶囊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对药物微胶囊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在微胶囊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微胶囊的一个突出应用就是在药物的控制释放方面,微胶囊内的药物可以达到定时、定速的释放。对油溶性药物微胶囊化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对水溶性药物的研究比较少。本实验主要是利用微胶囊药物的缓释性能,对水溶性药物的微胶囊的包封工艺、释放性能做了探讨,为水溶性药物微胶囊的制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实验选用甘草酸为包封物,采用了两种实验方法:油浴干燥法和有机溶剂蒸发技术。每一种方法都考虑了微胶囊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在两种方法中影响微胶囊质量参数的因素主要有搅拌速度及搅拌时间,壁材浓度及保护液浓度的影响。第一种方法中采用的壁材为明胶,第二种方法中的壁材为乙基纤维素。实验中主要通过两种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的释放性能的对比,优选可采用的方法。在实验中微胶囊的释放性能的测定,采用的是常用的动态透析法。对两种微胶囊的释放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明胶微胶囊的释放速度太快,没起到缓释的目的。而乙基纤维素微胶囊的释放具有明显的缓释性能,符合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在乙基纤维素的微胶囊的制备过程中,主要考虑了乙基纤维素溶液的浓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保护剂种类、保护剂浓度及有机溶剂的种类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可以得到在实验条件下:搅拌速度1500r/min,时间10min,壁材浓度为4%,明胶保护液浓度为1.5%,蒸发温度为30℃的时得到的微胶囊的粒径最小,分布最均匀,粒径为180um左右。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发现,采用有机溶剂蒸发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缓释特性的微胶囊。有机溶剂法制备的甘草酸乙基纤维素微胶囊的释放特性更符合Higuchi模型,属于骨架控释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有机溶剂蒸发微胶囊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水溶性药物的包封、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冷延国, 黄明智[2]1999年在《明胶微胶囊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微胶囊化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明胶是用作微胶囊壁材的主要材料之一。明胶的性质对微胶囊的制备、应用有重要影响,人们往往侧重于其应用性,缺乏关于不同明胶对微胶囊化过程、对其应用性能的系统研究,因而不同文献中的结果的可比性就比较差,对微胶囊的选材缺乏指导意义。
孙林丽, 龚彦铭, 但卫华, 但年华, 林海[3]2010年在《明胶基微粒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用对比的方法主要阐述了明胶微胶囊、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在生物医学、食品、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对明胶微囊、微球的性质和分析检测方法等做了简要的介绍,并指出了明胶微囊、微球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苏峻峰[4]2004年在《用于墙体具有自调温功能相变储热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相变材料应用于建筑材料的方式之一是将其微胶囊化(microPCM),这可以解决相变材料的疲劳及相变材料与周围材料界面等问题,使材料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本文采用微胶囊技术,以不同包覆方法制备了不同壁材的相变储热微胶囊,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采用复合凝聚法,以明胶-阿拉伯树胶为壁材,在水相体系中通过控制pH值和物料比,制得相变储热微胶囊。采用光学显微镜、TEM、SEM、激光粒度分析仪研究了微胶囊的表面形态、包覆效果和粒径分布;采用TG和DSC研究了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和储热调温效果。结果表明:以明胶-阿拉伯树胶为壁材制备的相变储热微胶囊平均粒径均匀;壁材完整,包覆效果较好;热分析显示,相变储热微胶囊具有自调温功能,但明胶-阿拉伯树胶为壁材的微胶囊热稳定性较差。 采用原位聚合法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包覆一种相变点为24℃的相变材料,制得相变储热微胶囊。利用激光粒度分布仪、SEM、DSC和TG分别研究了所得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表面形态及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表面光洁,具有很好的致密性和一定的强度。其中当乳化速度为2500r/min、乳化时间大于5min、壁材滴加速度小于0.5 ml·min~(-1)且系统调节剂为芯材的30%~40%时微胶囊的粒径分布集中;DSC显示微胶囊包覆相变材料不影响其相变点,相变储热明显。此种微胶囊中的相变材料在发生相变时具有调温作用,将其应用于室内墙体材料中,可使墙体材料具有自调温作用。 采用乳液体系,以2,4-二异氰酸酯基甲苯(TDI)及二亚乙基三胺(DETA)为单体,应用界面聚合法制备直径约1μm的聚氨酯微胶囊。所用相变材料为十八烷,乳化剂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P-10。制备聚脲树脂微胶囊的过程不仅包括TDI和DETA的反应,还包括TDI与自身水解产物的界面反应。TDI与DETA反应质量比为3:1。另外,NP-10还与TDI反应生成脲烷。包含十八烷的微胶囊在29℃~30℃范围内表现出了十八烷的相变温度特征。用十八烷熔融热法测得的芯材含量低于理论计算值。随芯材含量降低,十八烷的微胶囊化效率提高。
冷延国[5]1999年在《明胶微胶囊化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微胶囊化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明胶是用作微胶囊壁材的主要材料之一。明胶的性质对微胶囊的制备、应用有重要影响,人们往往侧重于其应用性,缺乏关于不同明胶对微胶囊化过程、对其应用性能的系统研究,因而不同文献中的结果的可比性就比较差,对微胶囊的选材缺乏指导意义。 本文从明胶的凝胶过程开始着手,以维生素E为囊芯,首先研究了明胶的单凝聚过程微胶囊化,考察了各种参数的改变对微胶囊化过程的影响,确定了微胶囊化比较适宜的条件。发现凝冻速度是影响微胶囊化的非常重要的条件,对比了不同冷凝速度的明胶的单凝聚微胶囊化过程,发现凝冻速度适中,完全冷凝时间50~80s左右的明胶,微胶囊化效率最高,过程便于控制,易于获得产率高、VE残余少、稳定性好的微胶囊,并且其粒径分布更接近于正态分布。明胶的种类对所制得微胶囊的释放影响不大,其释放的快慢与交联程度的大小直接相关。 首次以明胶—阿拉伯树胶体系包覆维生素E制备了微胶囊。发现等电点高、或分子量大的明胶有利于复凝聚,高等电点的酸法明胶RT-52706和分子量大的RT-53808明胶都有高的微囊产率和包覆效率。与单凝聚相比,明胶的凝冻速度在复凝聚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在复凝聚体系中,异性电荷的相互作用是产生凝聚的主要因素,微胶囊化的效果与明胶冻力不呈比例,但微胶囊的产率越高,VE包覆效率越高。复凝聚微胶囊的规整程度和粒径分布好于单凝聚法微胶囊,其释放速度比较缓慢、均匀,近乎一条平缓的直线上升。 对明胶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进行研究,建立了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明胶—丙烯酰胺接枝产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方法。研究了各种条件改变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发现单体和明胶的配比、引发剂用量对接枝产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有重要影响,适当增加单体用量有利于得到高分子量的接枝共聚产物;引发剂用量较低时,得到的产物接枝效率较低,引发剂用量为1~1.5%时,控制合适的反应时间,可以得到高分子量的接枝共聚产物。温度升高有利于得到高分子量和高粘度的产物,80℃为明胶、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较为合适的温度;
冷延国, 黄明智[6]1998年在《明胶微胶囊化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微胶囊化技术及其分类方法,微胶囊的性质和主要的应用领域。对以明胶为基础的壁材体系、利用单凝聚和复凝聚方法制备微胶囊的过程、检测分析方法和微胶囊的释放机理等作了评述,并且指出了明胶微胶囊技术中尚未解决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赖凌峰[7]2017年在《明胶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复合凝聚作用及其微胶囊制备》文中指出复合凝聚微胶囊具有载量高、可控制释放等优点。目前复合凝聚微胶囊多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其中阿拉伯胶价格昂贵且性质不稳定,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来源广且价格低廉,有望替代阿拉伯胶从而降低复合凝聚微胶囊的成本。然而,由于CMC、明胶的类型及性质参数众多,明确适合于复合凝聚微胶囊包埋的CMC与明胶的关键属性,对于拓展复合凝聚微胶囊壁材的选择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研究了CMC粘度及明胶凝冻强度对复合凝聚物形成与性质的影响,探讨了优选所得的明胶/CMC复合凝聚行为,在此基础上,优化并确定了复合凝聚法制备肉桂醛微胶囊的工艺参数。以体系浊度、复聚物产率、显微形态及粒径分布差异为指标,研究CMC粘度及明胶凝冻强度对复聚物形成与界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粘度CMC及不同凝冻强度明胶的复合凝聚体系,均在明胶/CMC之比为9:1(w/w)、复凝聚pH为4.50时具有较高的复聚物产率。基于明胶(200,Bloom g)/CMC(FL9)的复合凝聚体系具有较高的乳化活性和较低的界面张力,可形成大小均一的球形多核微胶囊,产率及效率可达87.56%、91.03%。通过改变总浓度、明胶/CMC混合之比和混合顺序确立了明胶/CMC/水/三元体系的相边界,绘制明胶/CMC复合凝聚体系的相图,研究了明胶与CMC之间的复合凝聚行为。结果发现,pH对明胶/CMC体系的相分离行为有重要影响,相比于pH 4.50时的三相图,pH 3.50时的相分离区域要更大,表明相分离需要在更高的电荷浓度下才能发生。借助浊度滴定曲线,确定了明胶/CMC混合质量比为1:5,1:3,1:1,3:1,5:1,9:1的体系开始形成不可溶性复聚物所对应的临界pH值(pHφ1)分别为2.97,3.10,3.76,4.23,4.71,4.80。通过软粒子理论、傅里叶红外光谱、圆二色谱技术对明胶/CMC复聚物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明胶/CMC之比对应的pHφ1值下,不可溶性复聚物形成过程中明胶与CMC所带电荷的绝对值相等;明胶与CMC之间无化学键生成;明胶、CMC复凝聚过程中明胶分子由无规卷曲状态转变为有序的PPII螺旋。采用明胶/CMC复凝聚体系对肉桂醛进行微胶囊化。通过比较不同pH、壁材浓度、乳化条件、搅拌速率下肉桂醛微胶囊的显微形态、粒径分布、包埋效果,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pH 4.50,壁材质量浓度为1.0%,明胶/CMC质量之比为9:1,乳化条件(10000r/min、2 min),搅拌速率400 r/min,微胶囊产率及效率可达88.92%、92.13%。对芯材浓度分别为1.0%、2.0%肉桂醛微胶囊的热稳定性、高盐离子稳定性进行研究,发现芯材浓度1.0%时制备的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及高盐离子稳定性更佳。将芯材浓度1.0%肉桂醛微胶囊应用于卷烟中,结果表明肉桂醛微胶囊化后进入主流烟气的转移率有所提高,并且在烘丝过程中的损失率降低。
张瑶[8]2005年在《中药盐酸川芎嗪缓释微囊制备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中药川芎嗪类药物广泛应用于医药界,最近研究表明川芎嗪类药物能有效预防腹腔术后肠粘连的发生,但目前的控释型川芎嗪类药物的缓释时间(<1d)远低于术后肠粘连的高发期(5~7d)。为了满足临床对长效缓释剂型川芎嗪类药物的迫切需要。本课题进行了川芎嗪类药物缓释微囊的研究。本试验创新地提出了乳化—高压电场法制备盐酸川芎嗪(LTH)缓释微囊。不仅制备得到了缓释时间达9d的LTH微囊,有效延长了LTH的缓释时间。而且为水溶性物质的微囊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此方法操作简单,可控性强,拓宽了LTH和高压静电成囊装置的应用范围。由于LTH比其它川芎嗪类药物在应用上具有更多的优点,所以,选择LTH为芯材。根据囊材选择要求、高压电场成囊装置的限制和试验条件,选择海藻酸钙做为壁材。LTH具有较强的水溶性,为克服其在高压电场水溶性的成囊环境中易出现的包封率过低的问题,先对LTH药液进行W/O乳化,然后将其分散在海藻酸钠溶液中制备微囊。即采用乳化—高压电场法制备LTH微囊,并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乳化—高压电场法可制得LTH微囊。微胶囊的粒径大小等表观参数受电压,水相和油相体积比(Φ),乳化剂浓度(CSp80),海藻酸钠溶液和载药乳剂体积比等因素的影响。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得到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电压。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LTH微囊,可缓释4天左右,但包封率不高,只有31.0%,载药量为2.10%。分析可能是微囊中的乳液滴在高压电场中的稳定性较差,载有LTH的乳液滴易破裂,使得其中的盐酸川芎嗪难以包覆在微囊中。为了提高包封率,探讨了在LTH溶液中加入明胶增加乳液滴的稳定性。通过试验得到,在优化工艺条件下:电压24kV,CGel为10%,LTH药液配比浓度为5:1,(S/O)和海藻酸钠溶液体积比1/20,CSp80为5%,Ф为5,制得的微囊平均粒径在200~250μm左右,形状圆整,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提高到72.2%和4.91%。释放时间达9天左右。本试验结果表明,乳化—高压电场法可用于水溶性芯材的微胶囊化。本文为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05ZR14088)、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T0503)和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川芎嗪抗腹腔粘连实验研究(01KJB 360009)的部分研究内容。
李金影[9]2008年在《硫酸亚铁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缺铁会引起各种疾病,如贫血及缺铁综合症。据统计,我国有近30%的人群存在铁营养缺乏或缺铁性贫血的问题。目前,预防缺铁性贫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铁强化食品。硫酸亚铁是一种生物利用率高且价格低廉的铁营养强化剂,但这种铁盐性质活泼,容易氧化变色,产生金属异味,将其直接加入食品中会影响食品的感官性质及货架寿命,且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微胶囊技术是利用天然的或者合成的高分子包囊材料,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包埋在微小、半透性或密封的胶囊内,使内容物在特定条件下以可控的速率进行释放的技术。通过微胶囊技术可以达到隔离活性成分、保护芯材免受环境影响、掩盖不良味道或气味、控制释放等目的。微胶囊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农业等许多领域。为了强化铁以防止铁缺乏问题,以硫酸亚铁为芯材,分别以多糖类物质(黄原胶、卡拉胶、阿拉伯胶、麦芽糊精)和蛋白类物质(明胶)为壁材,采用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两种工艺,制备了硫酸亚铁微胶囊,并研究了微胶囊产品对乳粉脂肪氧化的调控作用以及在复合营养强化铁片剂中的应用。分别以黄原胶、阿拉伯胶、卡拉胶三种多糖为壁材,以硫酸亚铁为芯材,采用冷冻干燥工艺,制备了包埋率相对较高的硫酸亚铁微胶囊;并确定了清洗微胶囊表面铁采用50%乙醇水溶液作为溶剂,处理时间为5分钟;此外,壁材浓度对三种微胶囊的包埋率几乎无明显影响,综合实际因素,本试验中三种多糖壁材浓度都选择5%;随着壁材/芯材比例的增加,包埋率明显增加。其中,5%黄原胶作壁材,壁材/芯材为30:1时,包埋率相对较高,可达97%。分别以明胶、阿拉伯胶、阿拉伯胶与明胶复合、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复合四种多糖为壁材,以硫酸亚铁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工艺,可以制备包埋率较高的硫酸亚铁微胶囊;四种壁材的壁材浓度、复合壁材比例以及壁材/芯材比例,对硫酸亚铁微胶囊包埋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壁材/芯材比例较大时,硫酸亚铁微胶囊包埋率较高。结果表明:四种喷雾壁材中以明胶为壁材,壁材/芯材=10:1,壁材浓度为4%时,包埋效果最好,包埋率为89%,但其他三种壁材的包埋率相对较低(53%~71%),这也与试验测定中的人为误差相关;此外,确定了较适宜的工艺参数:进风温度为170℃,进料流量为4ml·min-1。分别制备含硫酸亚铁微胶囊的强化乳粉和直接含硫酸亚铁固体的铁强化乳粉,采用三种不同的贮藏条件(室温条件下自然氧化,35℃、50℃,RH=85%高温高湿加速氧化),进行贮藏稳定性试验和脂肪氧化分析。结果表明:硫酸亚铁微胶囊强化的乳粉中脂肪酸败速度较低,乳粉氧化稳定性提高。将上述制备好的硫酸亚铁微胶囊产品,以维生素C、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硬脂酸镁、滑石粉、蔗糖、香精等辅料混合,采用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制成了两种剂型的复合营养强化铁片剂;并以片重、硬度及感官评价作为片剂的质量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制备的硫酸亚铁微胶囊复合营养强化铁片剂可以达到片剂的质量要求。
李芳, 王全杰, 侯立杰[10]2011年在《明胶微胶囊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指出对明胶的结构、性质、明胶微胶囊的性质与制备特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对明胶微胶囊在食品、功能材料、医药、农业和制革行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 水溶性药物微胶囊化的制备工艺及释放特性的研究[D]. 沈才洪. 重庆大学. 2003
[2]. 明胶微胶囊化技术研究[J]. 冷延国, 黄明智. 明胶科学与技术. 1999
[3]. 明胶基微粒的研究进展[J]. 孙林丽, 龚彦铭, 但卫华, 但年华, 林海. 皮革与化工. 2010
[4]. 用于墙体具有自调温功能相变储热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苏峻峰. 河北工业大学. 2004
[5]. 明胶微胶囊化技术研究[D]. 冷延国. 北京化工大学. 1999
[6]. 明胶微胶囊化技术研究进展[J]. 冷延国, 黄明智. 明胶科学与技术. 1998
[7]. 明胶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复合凝聚作用及其微胶囊制备[D]. 赖凌峰. 江南大学. 2017
[8]. 中药盐酸川芎嗪缓释微囊制备的实验研究[D]. 张瑶. 上海理工大学. 2005
[9]. 硫酸亚铁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 李金影. 东北农业大学. 2008
[10]. 明胶微胶囊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 李芳, 王全杰, 侯立杰. 中国皮革. 2011
标签:有机化工论文; 鱼胶论文; 微胶囊技术论文; 相变材料论文; 乳化作用论文; 硫酸亚铁论文; 川芎嗪论文; 阿拉伯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