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版课程标准:写作教学对话_写作能力论文

2011年版课程标准:写作教学对话_写作能力论文

2011年版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的对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对写作教学目标是怎样规定的?

答:九年义务教育是公民的基本素养教育,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写作阶段目标的梯度比较明显:

1~2年级是写话,强调“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自由写话,说什么就写什么,怎么说就怎么写,能完成口头语向书面语的转换即可;鼓励“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

3~4年级是习作,不拘文体,不拘形式,鼓励自由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同时,还提出了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的要求。

5~6年级继续习作,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常见的应用文。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7~9年级提出写作的要求,主要目标是“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阶段目标中还包括以下一些方面的要求:观察与思考,体验与感受;顺畅地表述,有创意地表达;语言文字的运用与锤炼;善于调动和运用平日积累的语言材料;标点符号;片段练习,如缩写、扩写、读写、变换文体、变换表达方式等;修改习作;交流作品;写作的量;课外练笔。

写作教学目标序列,体现了新的写作教学思想。从第一学段“写话”,到第二、三学段“习作”,到第四学段“写作”,不只是名称的改变,而且是一个新的发展路径的设计,具有丰富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问:老师们在实施写作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首先,放低门槛,重在兴趣。

儿童开始学习写作时,门槛不宜高,能够对写话有兴趣,能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就很好。对写作的兴趣,是学习写作最初的动力,也是永远的动力。一开始就让他们失去兴趣,就会影响今后的学习,甚至终身的发展。

写话,尝试把能说的话、想说的话写下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像学习认字一样,他们特别希望把已经认识的事物、已经形成的概念用文字表达出来,建立事物、概念与文字之间的联系。用文字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愿意做、很有兴趣做的事情。而且,从说到写、怎样说就怎样写,也是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因此,先说后写、以说引写,把口头语转换成书面语,在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是非常好的选择。即使具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先说后写、以说引写也是练习写作的很好的办法。话还没讲清楚,还不能说完整,就要求学生去写作文;字还认识不几个,会认会写的字与能说的话还差得很多,就要求学生去写作文,都是勉为其难。操之过急,只能损伤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定位于“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内容和形式的要求都很宽泛和开放。有什么写什么,什么都可以写;怎样写都可以,能怎样写、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可以成文,也可以不成文。可以写成片段,可以插入图画。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乐于书面表达,增加写作的信心。对写作有兴趣了,对写作有信心了,也就乐于书面表达与交流了,学习写作就有了持续的动力。

其次,放缓坡度,夯实基础。

写作是一种表现和创造的能力,在语文的听说读写诸多能力中属于比较高级的能力,需要以其他能力为基础。同时,写作还与学生心理发展机制有关,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放低门槛,放缓坡度,循序渐进。夯实基础,才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根据写作的学段目标与内容,我们可以从兴趣、观察、文体、基本能力、标点符号、修改、数量与速度等方面去做仔细的分析。比如对观察的要求:第一学段是“留心周围事物”;第二学段是“观察周围世界”;第三学段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第四学段是“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简单地一对比,就会发现,阶段之间坡度不大,特别在第一、二、三学段,学生们是不难做到的。

再次,解放心灵,激发创造。

在放低门槛、放缓坡度的同时,为了降低写作起始阶段学习的难度,《2011年版课标》在设计写作教学序列时,还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上规矩不早,也不严。比如“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不拘形式”等,自由度都很大。

上规矩不早、不严,给学生的自由发展留出空间,解放学生的心灵,有利于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问:《2011年版课标》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其实长久以来许多老师都是这样要求学生的。可是,现在,中小学生作文文风不正相当普遍。为了骗取高考的分数,甚至可以编说自己母亲身患绝症的“故事”。此外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套话连篇,干人一面。几万人同时作文竟可以大同小异,难得有几篇好文章。为什么现实和要求相差这么远?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答:文风不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

中小学生被封闭在学校里,远离社会,生活单调,面对作文题,真正是无话可说。

写作目标重形式、重技能、轻立意,工夫都花在字词句篇上。

命题作文多,且命题脱离学生生活。

写作束缚多,甚至连主题思想都预设好了,而且政治的、道德的、教化的味道太浓,学生缺少自由表达的空间。

作文指导往往是写作知识加上学生作文选,以为这样就与学生水平贴近,便于模仿,其实取法乎下,所以等而下之。

学生一流作品读得少。

既没有什么底蕴,也没有什么见识,加上老师又这样引导和指导,学生只能说假话、空话、套话了。

造成文风不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个问题也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必须解放学生。把他们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能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丰富生活,增长见识。

其次,要降低写作的门槛,不要有过多的束缚。要培养写作兴趣,激起写作愿望,让学生爱写、想写。

再次,要有正确的引导。要引导学生从小就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对自己说过的话、写过的文字负责。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调查,学会查找和核对资料。写作要重内容,不能只重形式和技能,不能只是在字词句上雕琢。要言之有物,写出真情实感。王国维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人间词话》)韩愈也说过:“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应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即使说出来不合老师的意,但只要是真话、实话、心里话,都应该肯定和鼓励。应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

问:《2011年版课标》对实施写作教学提出了哪些具体建议?

答:第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2011年版课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科学地阐明了“写作”“写作能力”“写作教学”的内涵与要点。

写作不只是一种技能,它还是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力,又是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写作的过程中,人们会不断深化对世界、对自我的认识,因此,写作的过程又是人们自我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过程。写作是复杂的精神生产,写作的过程充满了创造。写作能力是人的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就提示我们应十分重视写作教学;应注重作文与做人的关系,注重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之间的关系;应多从写作方面去考查评价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这是写作教学总的指导思想、总的原则,内涵非常丰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第二,准确地把握阶段目标。

写作教学指导应围绕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根据学段的特点组织教学。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建议”突出了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四种能力,而不仅仅是表达能力。观察、思考是表达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不能只靠语言文字的训练。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与表达能力紧密相连,也表现了人的基本素养,因此,观察、思考、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意义不仅在于有利于表达。

第四,注重学生的自主写作与自由表达。

写作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与自由表达创设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解放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放开手脚,表达真情实感。特别是在他们初学写作的时候,不要用过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他们,使他们动辄得咎,望而生畏。要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要爱护童心、童趣、童真,不要总是用各种规范去束缚他们,用成人的眼光去挑剔他们。要提倡平时多练笔,有感而发,有感即发,不要总是在作文课上应命而作。总是应命而作,往往也就命而难作,难以应命,绞尽脑汁,作文也就成了“榨文”。要改进命题作文方式,命题作文要贴近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要多让学生自主拟题,要给他们自主选题的机会。

第五,重视学生写作的过程与实践。

写作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重视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学会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修改,这是任何文体的写作都必须经历的几个环节,因而指导任何文体的写作,都应重视这些环节。在这些环节中,《2011年版课标》突出了“立意”。实验稿中的“构思”也含有“立意”的意思,但突出“立意”,更加鲜明地提示文以意为帅,正是所谓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练意。空洞的文章、套话连篇的文章,就等于没有灵魂。

重视这些写作的基本环节,在提高学生写作的基本功上下工夫,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学生的写作能力只能在写作实践中得到提高。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学会听说读写,是《2011年版课标》的基本思想。重视学生的实践,不等于不要知识,也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指导。但是,写作知识的教学要精要、有用,太多、太系统了,反而会束缚学生的学习。

第六,注意写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写作教学的指导,还应加强听说读写之间的沟通,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大量的实践证明,这样不但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第七,注意积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媒体革新了教育的手段,改变了教育的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能够丰富表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相互评改的机会。在很多学校,学生建立了自己的网页,开通了自己的博客,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在网络上相互评改作文,这对培养、提高写作能力都很有帮助。

第八,注意各学段写作数量与速度的要求,不能要求过高、过严。

问: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写作评价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处理好的,您能讲一讲写作评价应注意的事项吗?

答:写作评价,不是简单的对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术性评价,而是对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评价。因此,应该重视写作兴趣、真情实感、写作过程以及写作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写作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还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发展。

第一,依据学段目标,突出重点,综合评价。

要依据不同学段目标的要求,综合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顾年段特点,用“主题鲜明、层次清楚、文字通顺”之类套语去评价,是不可取的。

每个学段都应突出评价的重点。尤其是第一、二学段,不要过于注重技术层面的评价。第一学段重在兴趣,第二学段鼓励放胆。在写作起始阶段,尤其要注意培养兴趣和自信心,多鼓励,少批评,规矩太多,要求太高,压力太大,心理负担太重,都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每个学段都要关注学生书写的情况。认真、正确、规范、整洁,是写作书写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不仅仅是写字课的事情,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重视学生书写问题,作文书写尤其应该注意。

第二,重视兴趣与习惯、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写作评价当然要重视对具体的每一篇“文”的评价,但更要重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习惯,以及每一篇“文”中表现出来的真情实感和创造力。作文评价要眼中有“文”,心中有“人”,要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要有正确的启发引导。因此,“评价建议”提出:“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第三,重视写作过程的评价。

写作评价不能仅仅是对写作结果的评价,还应该重视对写作过程的评价。对写作过程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态度,比如认真观察,注重搜集真实的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写作方法,比如通过观察、调查、访问、阅读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搜集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比如构思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基本能力。因此,重视过程性评价,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是十分重要的。

重视对写作过程的评价,还应特别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作文修改是学习写作的重要环节。修改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作文内容与文字表达的修改,还应关注学生修改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比如修改是否认真、细心,是否关注到文章的内容、构思与文字运用诸多方面,等等。学生自己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也是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过程。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学生互相评价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自我修改、互相修改,是非常有意思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四,关注写作评价呈现方式的多样性。

对于写作评价的呈现方式,“评价建议”采取非常开放的态度,提倡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

“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的内容应该没有什么区别。书面评价可以比较审慎和准确,口头评价可以更加亲切友好和具体,二者没有优劣之分。每个学生都是具体的单个人,他们的作文不同,他们的心理状况也不同,评价的方式也应因人而异、因文而异。书面与口头的评价也可以有学生参与。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

“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义务教育阶段不用分数评价学生,作文尤其不要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评价。等级与评语也是各有利弊,提倡运用等级与评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评语更能体现个性的特点,要改变写作评语的套路,从学生作文实际出发,从作文练习的重点要求出发,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展示和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表现、表达,参与、合作,多边互动与交流的愿望和热情,也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晰、深刻地认识自我,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应该为学生的写作创造更多、更生动活泼的展示与交流的形式与机会。

“提倡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存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和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分析,以反映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成长记录”是学生评价的新形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实验稿相比,《2011年版课标》强调了“代表性”和“有价值”,不在于多而全,而在于精当。一方面,避免了“成长记录”里材料过多过杂;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自己的作文进入“成长记录”时,有一个选择的过程。作文进入“成长记录”的目的,是反映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网络与信息技术为学生作文的评价,提供了更多更生动的工具与平台,应该积极合理地加以利用。

标签:;  ;  ;  ;  ;  ;  

2011年版课程标准:写作教学对话_写作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