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附属医院南京同仁医院儿科门诊 江苏 南京 211102)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救治38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了抢救,并就其护理策略进行了研究与回故性分析。结果:38例患儿均在一周内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6.5d。其中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以及治愈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未采取全面护理的对照组,且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用全面的临床护理策略,对于小儿高热惊厥的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 急诊;全面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241-01
高热惊厥又称之为0“抽风”,是医院儿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为单纯因体温骤升达到38.5~39.5℃后发热诱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常伴有意识障碍,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不自主收缩,反复发作时由于神经细胞不正常强烈放电,容易导致缺氧性脑损伤,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严重者会给小儿智力发育带来不可逆影响,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对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救治38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了抢救,并就其护理策略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例高热惊厥患儿,其一般资料如下:男患儿20例,女患儿18例;年龄4个月~5岁,平均年龄(2.3±0.7)岁;首次发生惊厥(原发性高热惊厥)患儿30例(79.5%),既往有高热惊厥发病史(继发性高热惊厥)二次或以上患儿8例(20.5%);患儿发病时间45s~6.5min,平均抽搐时间(3.2±0.8)。在所有发病患儿中,发病体温大于40℃者3例,38.5℃~40℃者28例,38.5℃以下者7例;按发病因素分:上呼吸道感染24例,支气管感染8例,扁桃体炎4例,急性细菌性痢疾2例。将所有入组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时间以及病理状况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监护人均已知情同意。
1.2 临床表现
本研究所有患儿均出现高热惊厥症状,高热出现至惊厥发作时间低于12h者32例,12h~24h者6例。全身发作30例,主要表现为抽搐,双眼上翻或斜视,口唇紫绀、意识丧失、呈面部四肢强直痉挛性发作,并伴有面色青紫,有些患儿出现口吐白沫、口角抽动、大小便失禁;部分发作8例,主要表现为身体一侧或部分抽搐,呈现痉挛。单位时间内惊厥发作次数次数如下:24h内发作1次者共36例,两次和两次以上者2例。惊厥持续时间1min以下者20例,1~5min者16例,5~6.5min者2例。
1.3 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1)保持呼吸道畅通。发现小儿高热惊厥发作时应该第一时间进行抢救操作,保持患者平卧,清楚呼吸道分泌物和口腔中残留的呕吐物,同时在抢救过程中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为了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还要提前预备好吸痰气等应急抢救工具。在患儿卡痰时,需要使用吸痰器将闷在胸腔内的痰液吸出,防止其堵塞呼吸道。另外,惊厥时应用鼻导管供氧1~2L/min或面罩法给氧2~3L/min,以减轻缺氧对脑细胞损害,防止缺氧导致脑水肿。(2)给患者降温。首选物理降温,常用方法有头部置冰枕、冷水毛巾湿敷额部、解热贴敷前额、温水擦浴和冷盐水灌肠等。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时可遵医嘱采用药物降温,使患儿体温控制在38℃以下。
另外对研究组患儿除一般护理外加以全面护理干预。主要包括: (1)防止坠床事故:在患儿发病的时候,相关的医护人员一定要保护好患者,避免坠床发生不必要的损伤。(2)防止咬舌:在患儿的上臼齿和下臼齿之间放置牙垫,防止患儿因肌肉不自觉痉挛导致的咬舌事故。(3)避免皮肤擦伤:把纱布或者是棉球放在患儿的手心腋下,避免患儿发病时由于惊厥产生皮肤擦伤。(4)专人负责制:对于抽搐频繁的患儿医院要专门设置专人的护理治疗,在护理操作的时候要集中进行,室内光线不宜过强,并保持安静,防止发生不必要的刺激,再次诱发病情。(5)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患儿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高热惊厥复发的可能性及预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小儿住院疗程进行密切的观察和记录,待两组入选小儿出院3月、6月后进行回访随访,详细记录其高热惊厥复发情况并计算高热惊厥复发比例。(高热惊厥复发比例=高热惊厥复发例数/该组高热惊厥小儿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8例患儿均在一周内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6.5d。其中研究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4.3±0.6)d,低于对照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5.5±0.7)d,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研究组患儿有1例再次复发高热惊厥,复发率为5.2%;对照组有2例再次复发,复发率为10.5%,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感染或非感染产生的高热是引发小儿惊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发生高热时的体温骤变可能导致患儿未发育成熟的神经系统进行强烈异常放电并最终导致惊厥的产生。另外,高热致惊厥的患儿不仅会出现肝、肾、脑等器官的功能衰竭,更有情况严重者,患儿的呼吸、循环系统受到影响致患儿死亡。根据本次研究成果显示,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以及治愈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未采取全面护理的对照组,且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临床上采用全面的临床护理策略,对于小儿高热惊厥的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改善患儿的预后,尽早对癫病进行控制,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雷小丽,朱燕华,王静.小儿高热惊厥急诊的护理措施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5):1039.
论文作者:王玉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7
标签:高热论文; 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统计学论文; 意义论文; 呼吸道论文; 时间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