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提问技巧论文_蒋方元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提问技巧论文_蒋方元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东湖学校 638300

无论是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还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双边学习活动。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诱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使提问真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而优化教学效果。

一、无疑设疑,激发兴趣

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皆无疑,至此方为长进。”这句话很有道理。“须教有疑”,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提问,使学生心中产生颖窦,引起积极的思考。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语文教师如果善于挖掘课文中可质疑的材料,于无疑处生疑,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很有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以中心问题为重点进行探究。比如通过设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西蒙临死前那种心境,这个“抓”不仅写出了这位母亲撕心裂肺的牵挂,更体现了一份伟大的母爱,对文章主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新颖别致,饶有趣味

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对于那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学生听后有新鲜感。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习作园地一时,我出示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学生购物图让学生观察,然后我提出了以下问题:“你猜他们要干什么去?”“你会买东西吗?”“买东西时你会对售货员说什么?售货员又会说什么?”这一连串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了亢奋状态,也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因素。

三、抓住矛盾,适时追问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如教学《月光曲》一文时,在充分细读文本之后,让学生感悟这位盲姑娘酷爱音乐、想实现亲耳听一听贝多芬的钢琴曲的愿望,可入场券太贵了,家境太穷,因此哥哥为无法实现妹妹的愿望而伤心、难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生感受哥哥那份无奈之时,通过抓住妹妹话中的矛盾点,不断追问,从中体会妹妹善良、体贴、善解人意的美好品质及兄妹情深。

四、重视情感,因才施“问”

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把握一篇课文的情感基调。我们知道“言为心声”,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把握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要感染学生,造成一种情感的传递,在课堂中制造一种情感的氛围,以此来感化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善于发现其中掩藏的情感因素。例如一个典故,你可以就此讲一个故事。学生都喜欢故事,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就比空洞的字词有意思得多。对于文学常识,最好用自己的语言来讲授,不要用记忆性的思维来回忆,溶进自己的理解、感受,如同讲故事一样讲解,这样就有意思得多。通过教师的引导,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提问一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程度、不同位置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如要求回答“是不是”或“对不对”的判别型、回答“是什么”或“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回答“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其中第一种主要针对差生,第二、三种主要针对中等生,第四、五种主要针对优等生。只有这样,才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压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积极思考,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各有所获,使他们都能形成“我能学好,我会学得更好”的良好心理状态,增强学习信心。

五、适时适度,难易适量

适时,是指课堂提问要把握火候时机,所提问题要能使学生形成“愤”、“悱”的情境,产生欲罢不休的心理。首先,从教师的教学视角去把握。要在知识的重、难点和关键处提问,提纲挈领、主旨突出;要在知识的联贯处提问,形成网络、融会贯通。其次,从学生学习的视角把握。当学生的思考处于“狭谷”,不能走向“开阔”时,要迷途点津;当学生遇到疑难厌倦困顿时,重点提问,排除障碍;当学生上课时走神、精神不集中时,提问警告,使其“悬崖勒马”。

适度,是指课堂提问要有度得体。第一,要有层次坡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原则,这样就使成绩差的学生也能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然后逐步增加难度、扩大坡度,使差生跟着优等生一起“跳一跳摘桃子”,避免把大多数学生当成局外人的做法。第二,要讲究分寸。提问不能太肤浅、太深奥、太空泛、太呆板。

适量,即根据教时、教材内容,设计提问抓住重点关键、提问数量,不能形成“满堂问”。

总之,精巧而有吸引力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发散思维、培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何根据教材、教法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做好课堂提问,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好好研究的课题。

论文作者:蒋方元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  ;  ;  ;  ;  ;  ;  ;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提问技巧论文_蒋方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