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型社会的深刻主题_终身教育论文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型社会的深刻主题_终身教育论文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型社会的深刻主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面发展论文,学习型论文,进人论文,深刻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学习型社会发展历程的一条基本线索,是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实践目标。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学习型社会发展历程的一条基本线索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最高理想之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则是一个伴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自“20世纪的后半期”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背景,迎合科技革命、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对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学习型社会应运而生。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实践模式,这一实践模式之门首先从教育领域开启,逐渐推开至管理领域、社会发展领域,表现为不断演进的三个发展阶段和相互呼应的三个领域的创新理论。

(一)“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学习社会”的提出是教育理论的创新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神经系统”,教育最能敏锐地感知经济发展对它的要求和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所以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技术的惊人跃进和对教育的新的迫切要求就迅速在教育领域、在教育理念上得到了反应。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会议,著名教育家蓝格朗以《论终生教育》为题作了学术报告,引起强烈反响。

1968年美国著名教育家赫钦斯在他所著的《学习社会》一书中,提出了学习社会的理念,他指出,学习社会除了指提供成年人不同阶段的成人教育以外,更是一种以学习、以自我实现、个性发展为目标的社会。

20世纪70年代,学习社会的提法引起广泛重视。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国际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指出,教育和社会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反映这一变化的概念,“我们称之为学习化的社会”。指出,“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1973年和1974年,美国的教育机构和学者先后出版《通向学习社会》、《实现学习社会》等著作。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科技革命风起云涌,教育领域得风气之先,敏锐地捕捉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把它推向前沿并奉为核心,概括说,这个阶段人们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的认识成果是:第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对这个时代的回应,一方面,只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多方面的能力,迎接科技革命、新的经济社会的挑战,另一方面,全球经济的发展在本质上已经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即:把人本身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人的发展正在进入从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的转变。第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是全面的:“知识并不是文化所要求的一切……,这种新人只具有人类智慧和人类技巧是不够的;他还必须感到他自己和别人之间融洽无间:具有一种人类和谐。”(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1.)第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载体是学习社会,“建立具有尊重个性又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的全民性终身学习社会”。

(二)“由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学习型组织”的提出是管理理论的创新

20世纪后半期科技革命的冲击,使管理理论也历经变革,人们越来越把着眼点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人性化的视角上。被誉为“21世纪管理的圣经”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管理学家彼得·圣吉的著作《第五项修炼》,就是这样一部代表作。这部著作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概念。由于学习型组织的提出,使学习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由理论到实践,由提倡到组织,并表现为两条线索在互相影响中的积极推进。一条线索表现为在教育领域,积极引入管理因素、组织因素,使学习社会的发展更趋落实,如1991年美国政府提出教育发展的“四大战略”,其中第三项是“把美国成就为人人学习之国”,第四项是“把社会变成大课堂”;1992年日本文部省发布了《我国的文教政策》年度报告,1995年欧洲联盟将1996年定为“欧洲学习年”,并发表了《教与学:迈向学习社会》的政策白皮书,提出了迈向学习社会的具体途径。另一条线索是在管理领域,表现为积极引入教育因素、人文因素,使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论更彰显人性特征。事实上,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论正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逻辑起点的,彼得·圣吉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许多团体中,每个成员的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整体智商却只有六十二?”这就是组织压制了人的创造力,阻碍了人的个性发展,所以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改善这个组织,再造组织的无限生机,使组织在结构上和机制上民主化,使每个人的生命空间变大;在功能上,使组织变成一个学校,使每个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在目标上,通过学习重新创造自我,注重在工作中育人,由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注:(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14.)

(三)21世纪是强调“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的世纪:“学习型社会”的提出是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

20世纪末21世纪初,“学习型”的提法表现出强大的思想创新魅力和号召力,继人们提出“学习型组织”之后又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学习型社会”超越于教育领域的“学习社会”和管理领域的“学习型组织”,被赋予了更广阔的含义,成为社会发展领域的新概念。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题中应有之义,随着历史进入21世纪,更加鲜明地凸现了出来,从而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时代要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充分地表现出来。

首先,在力度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主旋律。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是“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的世纪,教育不再只是发展的手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和目标。所以不仅要重视终身教育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的作用,“还要重视终身教育在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评精神和行动能力方面的意义。”

其次,在广度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建学习型社会,不仅受到发达国家的重视,而且受到发展中国家的重视,他们力图凭借学习型社会这一实践模式,“为人类找出一条新路”,(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这条道路,不是步前工业社会的后尘,而是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通过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使处于社会边缘的教育进入到社会的中心位置,走一条通过开发人力资源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发展”。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已迅速地融入到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潮流中。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研究、探讨之后,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党和政府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主张。1999年江泽民提出:“21世纪的中国应该成为人人皆学之邦”,2001年江泽民又明确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再次从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高度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以看出,我国党和政府非常清醒地把握住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点:把构筑终身教育体系作为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石,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从而使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创建从一开始就以较高的起点跃上了世界的前沿。

最后,在深度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在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深入构建活动从理论变成实践。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一般来讲,是指社会所含的各种部分、各种“细胞”都必须建成学习型组织:如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等等。新加坡提出要建立“学习型新加坡”,并要求把政府建成“学习型政府”;日本提出要把大阪建成学习型城市;我国的上海、北京、大连、南京、常州、青岛等几十个城市也提出要建设学习型城市,并制定或正在制定发展规划,很多地方还提出要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人才等等。正是通过这些具体的建设,促进社会“细胞”的发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二、学习型社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创建学习型社会决不仅限于热爱学习的提倡和口号,而且更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模式。这种新的社会发展模式不可避免地被注入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内涵。这种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在发展理念上,把社会发展看做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传统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战略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尤其是20世纪以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发达的物质文明,但与此同时人类的活动也造成了一系列问题: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过度消耗了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创立者彼得·圣吉对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十分关注,告诫说:千万别重蹈西方人所犯下的错误,希望我们找出一条有利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路。而找到新路就要找到一种可供开发和利用的新的资源,这就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摒弃那种仅仅把自然资源的开发看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的旧观念,形成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观念。据此,党的十六大指出了中国工业化的新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里提出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就必然要求形成一个学习型社会。

(二)在发展战略上,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发展道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决定性作用,使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可能。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它的一份报告中首次公开宣称,未来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的生产、流通、分配,使用和创新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这意味着知识将替代土地与资本、替代权力与财富,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人类进步的直接驱动力。知识对一国经济的贡献率将日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注重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树立新的资本观,人力资源不仅是自然性资源,而且是一种资本性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物质资源已变得不那么重要,而知识人格化的人力资本却变得越来越重要。要树立新的人才观,人才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也不是暴发户式的“能人”,而应是具有较高素质、具有完整能力、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人力资源视为最宝贵的资源;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提高到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依托学习型社会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在发展途径上,教育的发展要先于经济的发展

人力资源不等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只有经过教育和培训,才能成为资本。因此要发挥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离不开教育这个途径。教育的发展先于经济的发展,这首先是由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决定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教育的发展,通过教育培养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要素和先决条件。其次是由教育的特性决定的。教育的特性是什么?是解放。教育给人以解放的头脑、解放的意识、解放的力量和解放的能力,而这正是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和不可缺少的氛围和保障。最后是由教育的功能决定的。教育的功能是为未来培养新人。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培养人们去适应变化。教育先于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与标志,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教育先于经济的发展,就必然要求教育社会化,学习生活化,要求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四)在发展动力上,追求变革与创新

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变革、不断超越的时代。变革就是优胜劣汰,创新就是发展。据美国肯尼迪大学的一位教授称:美国的企业每年要倒闭几万家,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上升到9年来的最高水平,仍有83300多家企业倒闭。中国正处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现代化的伟大转变时期,面临的变革与挑战是严峻的、多方面的。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要创新,就需要人们具备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这些就离不开学习,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学得快,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速度,如果学习速度小于变化速度就等于死亡,“未来惟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注:(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11.)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型社会去塑造适应变革、勇于进取、善于创新的人。

(五)在发展机制上,实现组织学习化和学习组织化

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各类组织的良性运转。所谓组织学习化,就是指在学习型社会里,应以建设学习型城市为核心,构建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模式。因为城市是社会的主导载体,是聚集生产要素、创造财富和传播文化资讯的中心。以城市为核心开展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活动,就会把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各项工作统揽和带动起来。创建学习型城市应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龙头,带动整体;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躯干,强化主体;以创造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村镇为两翼,辐射城乡;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单元,活化细胞。所谓学习组织化,就是在学习的组织过程中,有效发挥管理因素的作用。首先要更新观念。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组织团队学习,提高团队素质,形成团队共识,积累团队能量,推进团队发展。其次要转换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不是个人英雄,而是学习的设计师,引导的教师和服务于共同发展目标的仆人。最后要重新认识管理和组织的功能。管理就是帮助人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实现人生价值。

(六)在发展目标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自身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结果,当今时代的进步把人自身的发展问题推到了日益突出的地位。人的发展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的基本需求的满足;二是人的素质的提高;三是人的潜力的充分发挥。从以往的历史看,一个国家在起飞阶段常常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经济和物质层面。从某种角度看,这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然而由此也常常产生片面性。这种片面性表现在,重视了经济物质需要的满足,而忽视了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从而导致了社会生活的不完善,使人们不能获得高质量的生活。创建学习型社会,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既着力于人的物质需求的满足,又要努力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挖掘人的生命价值,依靠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又使社会的全面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

三、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现阶段我国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现实目标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学习型社会是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要自觉地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现实目标。

(一)明确树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

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过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不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理论上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现在,党的十六大提出追求人的幸福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既说明我国社会的进步与文明跃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不再以生产指标和经济增长作为最终和惟一的目的,又说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解和把握的成熟。当然,现阶段在人的全面发展上不能不受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的限制,因而不可能做到每个人都能得到同样发展的机会和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社会主义社会应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切工作只有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取向,才能切实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政治、文化和本身发展的需要,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实现,从而不断地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开发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内涵:注重投资人力资本,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经济条件

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就是重视教育的投入,这对于创建学习型社会来说是不容置疑的首要前提,也是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发展经济的特点。教育的投入就是经济的投入,教育的发展就是经济的发展。“二战”以后一些基础落后国家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其重要原因和重要条件就是教育先行,切实实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投资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本投资观,进而走出了一条发展工业化的新路;进入21世纪以后,新的社会发展理念进一步要求将自然资源开发和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发挥人的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我国目前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中,“十五”规划提出了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经济结构调整必然要求人才结构有相适应的调整,要求开发人力资源以适应调整后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总之,中国政府要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就必须大力投资人力资本,全面提高人的学习能力,在现阶段既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有力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并为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开发学习型社会的管理内涵:探索学习型组织模式,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组织条件和发展空间

学习型组织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概念和重要组织模式。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揭示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是使人“活出生命的意义”,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社会发展理念是与民主化、公开化、开放化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紧密相连的。因此,我国现阶段创建学习型社会,就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切实贯彻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体系;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三大要素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践模式;把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社会主义人权观念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先决条件;唤醒人们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独立意识和发展意识,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溶入基层民主建设,借助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途径和模式改造、完善和推进基层政权组织、社会经济文化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使各级各类组织都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建设工具和服务工具,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四)开发学习型社会的文化内涵: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培养人的平等发展、完整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的能力

构筑终身教育体系,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石和标志性的口号与内容,对于我国来说,构筑终身教育体系的现实意义在于: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这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是解决人口压力过大、教育机会不均的社会问题的思路,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经济发展的思路。终身教育体系,一般说,主要由发展各种形式教育、改革学校教育和协调各类教育三方面构成,通过这一立体的教育体系,能够为国家铺就育人的阳光道,为人民群众架设成才的立交桥。通过这一全民的教育体系,可以促进人的平等发展,改变教育机会的不均等,通过教育的途径关注和改变所有人的生存状况;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获得知识,而且提高素质,增强能力;可以促进人的长远发展,不仅着眼解决当前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而且通过终身学习满足人的持续发展的需要;可以促进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在社会化学习中不仅实现自我发展,而且通过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学会做事,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可以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即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命运,并具有健全的人格。

(五)开发学习型社会的思想内涵:扎实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

创建学习型社会,可以说是全球性的学习运动。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素有开展群众性学习活动的传统、优势和经验,我们应借这次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世界性浪潮,乘势而上,弘扬民族精神,抓住发展机遇,用好创建学习型社会这一思想建设的有力载体。首先要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创建方向。只有坚持这一方向,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克服把创建学习型社会一般化、概念化的认识和倾向,使创建学习型社会不停留在只提倡一种学习风气的表面上,而向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深入下去。其次,要摆脱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的旧观念,树立把人作为目的本身的新观念。只有坚持这一观念更新,才能形成人在创建学习型社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创建学习型社会是眼睛向下、面向群众的建设过程,而不是眼睛向上、形式主义的走过场。第三,创建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现阶段的具体内容主要表现为促进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实现人的现代化。要通过营造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环境,让人们懂得,学习是一种生存状态,只有学习,才能生存,只有提高学习能力,才能有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特别是那些受体制转换影响的群体,要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现状和命运,从而在学习中,在学习与生存、发展的紧密联系中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的能力,实现人的现代化。

(六)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研究,指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

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有待深化和拓展的全新课题。只有对学习型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必须进行理论思考、理论研究、得到理论指导,才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现实目标的实现。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其中包括: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前提、实践条件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是什么?现实中的问题是什么?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怎样?现阶段不断推进人的发展的原则、重点、途径是什么?还要研究市场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例如:怎样解决人的发展在全球化过程中、现代化进程中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不同年龄段的社会主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区域个人发展的特点、规律、方向是什么?人的道德和价值观念、人的素质、人的能力、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等等。

标签:;  ;  ;  ;  ;  ;  ;  ;  ;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型社会的深刻主题_终身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