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孝道思想现代价值综述
——以近15年来硕博论文和期刊论文文本为对象
张 梅
(闽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福建 漳州363000)
〔摘 要〕 通过对2003年以来关于孝道思想的文献检索,选定了28篇硕博学位论文作为现代价值构建的样本,提炼出儒家孝道思想在家国治理、日常生活和个人发展三条主线轴上的维护家庭伦理、制约乡村社会秩序到个人行为和人格塑造直至灵魂终极关怀共10个维度的现代价值。并通过选定的67个期刊论文样本进行检验,得出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个人发展的成长价值、(乡村)社会和谐的制约价值和国家管理的政治价值三方面。
〔关键词〕 孝道思想;文本分析;构建主义;现代价值
十九大报告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强调:“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自人口控制和城市化推进以来,随着社会结构和思潮的转变逐步形成孤寡、留守、空巢、啃老、消极赡养甚至遗弃等一系列的显性社会问题。自古以来,孝道文化就是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秀传统,儒家尤为重视孝道思想的建构与传播。
硫酸铜溶液在浓缩结晶槽内完成蒸发、冷却结晶之后,边搅拌边用气动双隔膜泵抽取至真空带式过滤机进料口;硫酸铜晶体在带式过滤机上过滤、洗涤、吸干[1],然后通过埋刮板给料运输机输送至流化床受料斗,进入干燥包装工序。实验数据表明过滤后的硫酸铜含水率在5%~10%,与原过滤器含水5%~9%基本一致,可满足后段工序流化床干燥设备的工艺要求。
一、“孝”和“孝道思想”
“孝”源于人类“亲子”而“子亲”的生物本能,在人种繁衍“亲子”的哺育过程中自然衍生出“子亲”的“信任、依赖、取悦和反哺”等情感和行为。因为这种情感和行为发乎本能,形成一种浑然天成的和谐之美,其感染力和动情处在文明的进程中自发形成一种文化的感召。经春秋孔子《论语》的描述和解读逐步形成一种我国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仁孝”(一说“德孝”),《礼记》侧重孝仪。而系统总结先秦儒家思想的理论经典《孝经》的诞生,一方面标志着“孝经关于孝道、孝行、孝治理论系统化”的形成,另一方面也开始将孝道思想从“仁孝”体系中逐步抽离,重孝道的治民功能而忽视人道的基础,在汉代与政治结合而成为一种组织和控制民众的方法,为宋明理学中僵化的“吃人礼教”的“孝道”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后在一定程度上对孝道思想的体系和方法进行了全盘否定(少数学者例外),直到改革开放后学术界普遍提出孝道的重构、重建,开始对传统儒家孝道思想进行重新审视和再定位,研究内容也逐步多元和具体。总之,“儒家孝道思想”是个随人诞生的永恒主题,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2000多年文化和社会实践中,有众多的经典和注疏,有明确的制度和典仪,有丰富的社会风俗和行为习惯,更是涌现了无数动人的传说和故事,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并充实着诸多实践的文化体系。
根据巷道地质条件,采用3级煤矿安全许用炸药,药卷规格为直径×长×重=Ф32 mm×200 mm×200 g,毫秒延期电雷管,FD200XS-B型电容式起爆器。
在进行文献检索过程中,“孝文化”口径最为宽泛,有《中国孝文化概述》(肖波,2012)的教材和《中国孝文化十讲》(许刚,2011)的讲义。其次是“孝道”,而“儒家孝道思想”最为精确。除了《孝经现代读》(东方桥,2002),《孝经——人伦的至理》(宫晓卫,2008),《孝经全解》《孝经通鉴》(外八种)(薛菁,2009)等这种普世教化的著作外,相关作品以博士文库的专题研究最为典型,如《先秦儒家孝道研究》(王长坤,2007)。在cnki硕博文库以“孝道”进行主题检索发现相关研究从2003年开始快速成为成为哲学、思政、社会学等专业硕博生的研究对象,2011年开始进入高潮,至今未衰。共计检索到博士论文23篇和硕士论文67篇,而期刊论文达8000多篇。通过对硕博论文题目和摘要进行文本快览,发现“孝”主要是“孝道思想”的研究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孝”和“孝道思想”体系的主体研究。主要包括对孝的起源、哲学思想,内涵意韵,发展与丰富,变迁与异化等内容进行探讨,是硕博生选题的重要内容。如《近代以来中国人孝观念的嬗变》(何日取,南京大学,2013)将孝的含义解读为:爱护、尊敬、顺谏、慰藉、赡养、照顾、丧祭7大方面24项指标,用以描述孝的身体维度、情感维度、地位维度、权力维度、物质维度、扩展维度和象征维度。
3.生命价值和灵魂抚慰的重要依托。“儒家之孝道,表现为对生命生生不息的肯定和对血缘关系的眷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TM15,P34)“曾子认为行孝就要保全身体,说话做事都要考虑父母,这样才不会让父母的名誉受损,也只有这样才能保全生命,作为尽孝的本钱。”(TM21,P29)从人的本能来说,孝本身就是一种生命意识和价值观,是关于人生的终极关怀。孝理论指向的是人的大生命系统,去寻根生命的源头,关爱生命的现在,并以生命的传承为希望。从某种程度上我们认为孝的人学意义在于追求人类的永恒、传承和生生不息。(TM29,P10)从而获得灵魂的安宁。
3.对“孝道”行为、规则、故事、榜样等的研究。如《木兰故事的文本演变与文化内涵》(张雪,南开大学,2013)就是搜集古代以木兰为中心的各种文本,对文本的发展和演变进行历时性的梳理,对木兰相关故事在演变过程中的文化主题脉络和轨迹进行建构和分析,从而发掘人物变化和情节演变背后的文化内涵。
1.样本选择:我们将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剔除掉第一部分中关于1,2,3,4和其他研究内容的文献,得出关于5的博士论文TD1-TD7共7个样本,硕士论文TM8-TM28共21个样本。(表1)期刊论文为了研究样本的数量和质量,我们通过关键词“儒家孝道思想”进行检索得出70个样本,以“孝道”+“当代价值”限定检索范围为SCI、EI、CSSCI和核心期刊进行检索得出52个样本,然后对第一次筛选后两者加总的102个样本进行第二次筛选人为剔除掉不符合研究主题的样本,最后得到67个样本。我们整合相关样本,从样本的基本内容,地域分布,学科分布上对样本进行预选择,发现上述样本硕博论文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故表一28个样本将作为我们进行文本建构的基础材料。我们这样做基于如下假设。
最后,在这个主线轴中,TM15,19有提到孝具有凝聚民族精神,TM23提到有凝聚向心力,TM28提到有助于忠于祖国的作用,这个跟“移孝为忠”的政治理念相关,其现代价值需要更多的探讨。
当然,根据文献来看,还有关于孝道的中外、佛教等各种比较和传播研究。囿于研究主题,针对“孝”和“孝道思想”的主体等前4种研究不做更为详细的分析。
二、样本选择和研究思路
专著中如上面提到的《中国孝文化概述》《中国孝文化十讲》《孝经现代读》《孝经——人伦的至理》《孝经通鉴》(外八种)等多是普世教化的著作,大部分不涉及到现代价值,里面偶尔提及经典价值如教化价值,榜样价值等传统规范性价值表述。硕博和期刊论文检索中,我们发现关于当代价值的研究颇丰,适合用建构主义方法来完成现代价值的提炼与总结。
4.1、2和3的相关性或者说契合度的研究,也就是说孝道行为、规则、要求和管理是否偏离“孝道思想”和“孝”的本质规定。如南开大学王丽珍的《“人道”与“孝道”——家核心伦理的省察》发现以顺从为主的“子道”扭曲了“人道”,所以她认为中国缺乏人道主义精神,或者说普世性的“人道”至今未发育完全。也正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缺乏超越意义上的自觉,当时代发展过程中,伦理不能再保障“孝道”的今日之社会,为人父母者反过来偏于另一极的“顺从”。
假设一:硕博学位论文都做过基本文献整理和田野调查,其结论具有代表性和原创性;
假设二:所有结论都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和认同性。
表1 孝道及其当代价值硕博学位论文样本目录
2.基本研究思路:我们将从以上样本逐步提炼出当代价值的基本表述,利用价值实用体系对其进行归纳和分类,根据建构主义方法对所有的价值表述从现代价值的角度进行结论的建构。然后我们将对研究结论跟期刊文献进行再验证看是否出现巨大表述偏离,如果有将对结论进行修正,如果基本符合传统文化表述将直接作为本文研究结论。
式(1)中:ef为人均生态足迹(hm2/人),j表示为区域内生态生产性土地类型,Wj为土地均衡因子,i表示为消费项目的种类,Aj为消费项目换算为某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人均面积(hm2/人),ci为第i种消费项目的人均消费量(kg/人);pi为第i种消费项目的单位面积全球平均产量水平(kg/hm2)。本研究均衡因子采用目前最新的均衡因子[12],即耕地、建筑用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化石原料用地的均衡因子分别取值为2.51、2.51、1.26、0.46、0.37、1.26。
三、儒家孝道思想的现代价值
通过对表1的28个样本研读并对涉及到现代价值的表述进行提取,我们将其现代价值分成三条主线轴。1.家国治理轴:基本上所有样本都认同孝道核心价值体现在(1)家庭伦理上,由于家庭是国家构成的基本单位,因此家庭伦理秩序的维护和稳定直接导致(2)乡村秩序的稳定和谐,进而成为(3)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2.个人生活轴:由于孝的宗教内涵是祖宗崇拜和血脉延续(TD4,P9),形成从祖—父—子—孙的个人繁衍线,生生不息。所以“孝道”文化及其实践贯穿一个人从生(有后的喜悦和真爱)到死(儿孙绕膝的送终和丧仪)的生命过程,是个人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甚至是里程式内容,对个人生活的丰富有极大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1)生活场所——孝道氛围的营造,(2)日常生活——孝道的日常传习,(3)节庆民俗和公共活动——孝道的自然传承(祖先崇拜和宗亲活动),(4)乡村榜样和乡村文艺——孝道思想的载体。3.精神修养轴:所有样本都认同(1)教化功能是孝道思想的基本功能,在样本选择中被剔除掉的硕博论文中大约有五分之一涉及到“孝道”在幼儿至大学的道德教育的问题。其实美国教授亚瑟·史密斯是这样看待中国人眼里的不孝的:“道德的任何缺陷,归根结底是不孝引起的。违反礼节,是缺乏孝心的行为。为君服务而不忠诚,是缺乏孝心。官吏不尽职也是缺乏孝心。对朋友不诚实,还是缺乏孝心。在战场上不勇敢,仍是缺乏孝心。”由于孝道是如此的深入人心所以即使在最偏远落后的乡村也流传着丰富的关于“孝道”文化的谚语、故事和传说,成为小孩启蒙教育的基础材料。由于国人从小在这种传统的孝本位的环境中成长,从而完成(2)个人道德行为和人格的塑造,如杨宜音在其文章中指出:对中国人而言,孝是一种终极关怀。中国人以孝为本,以血脉延续为要,以追祖认宗为范,自周礼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上下五代的九世家族格局,忠于自己的家族,灵魂有所皈依,内心得到抚慰。中国人从这种伦理生活中,深深尝得人生趣味,“孝”被认同会对(3)精神生活和灵魂抚慰产生重要调剂。下面将对上面3条主轴涉及到的10个方面的具体表述进行详细分析。
(一)家国治理轴
所有样本都认同:“孝”如同“上有老,下是子”的字形一样,本质上就是一种亲子和代际相关的道德伦理,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化亲情,自古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核心基础。大部分样本认为:“孝道规范的礼仪化: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TD4,P53)其控制的方式体现在以下三种:
1.维持家庭伦理。养老为当前一个突出社会问题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关于子‘孝’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养老、尊老、爱老、护老等。”样本TD1、TD7和TM20都是直接论述养老的主题,TD4,5,6和TM22中也有大量涉及养老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孝”和“慈”作为相对的道德范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父慈”才有“子孝”,否则就会产生另外一种如“大义灭亲”式的行为范式(TM14,P27)。同时还有“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所以样本 TM11,12,14,15,16,18,19,23,27 中家庭伦理分别提及到爱老,扶幼(亲子),夫妻,婆媳,兄弟,亲友等问题。虽说传统礼制过于僵化和呆板,但是家庭伦理的序列和慈爱之心乃人道至德,需谨守敬畏对于解决现代社会养老、夫妻、亲友等家庭矛盾等问题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北疆某大坝位于额尔齐斯河第二大支流哈巴河,工程所在地多年平均气温为4℃,极端最高气温36.4℃,极端最低气温-40℃。工程由拦河大坝、泄洪、引水建筑物及地面厂房等主要建筑物组成;大坝为砼面板堆石坝,拦河坝为1级建筑物,溢洪洞、深孔泄洪洞为2级建筑物,发电洞及电站厂房为3级建筑物。水库正常蓄水位752m,总库容2.32亿m3,调节库容1.43亿m3。
2.维护乡村秩序。孔子有言“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敬天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TM14,P21)比较有意思的是神判对孝的介入在村社秩序建设中具有威慑作用。常言道“举头三尺有神明”,中国遍布于城市乡村的庙宇神明往往有形塑地方行为规范的作用,对于孝道行为也是如此。如在恩施市土家族自治区内就广泛流传着“雷打不孝子”的说法,即子孙的不孝行为也许可以遮人耳目,却难掩天眼,一旦你恶贯满盈,天公就会派雷神将其殛死。(TM26,P9)无论如何,儒家传统强调将“亲亲”“尊尊”“长长”的孝道思想贯彻到社会实践中去,以期塑造国人在人际沟通和交往过程中的“谦逊”“恭敬”“善良”和“尊重”等行为品质,不仅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前提条件,更是整个社会文明素养提升的行为模式,从而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TM14,P21)而在维持乡村社会秩序的手段上,大致包括社会舆论,道德赏罚,榜样示范等方法和手段。(TD4,P127-145;TM26,P26-29)
3.助力政府治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文化建设是重要的引导方向,“孝行”是重要的构成内容。在助力政府治理的过程中,文献中强调要重视新闻宣传和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对社会各界谨行孝道的行为给予引导和传播,对各类不孝行为进行相应的谴责和制造舆论压力,从而营造一种“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以平顶山陈寨村为例,地方政府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从“孝道文化”出发,确立了“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的村训,并且立下了村民必须遵守新二十四孝的村约。其次“将‘孝德’纳入考核体系,强化孝德的落实。”(TM13,P21,P48)还提到要重视“孝道思想”的法律建设,TM12,15,16 都提到《宪法》《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孝道文化的内容,当然制度建设是基础,顶层设计在我国政治体制下有着特殊的意义。
3.粮油食品第三方检测服务。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标准或合同进行商品检验,被国内外广泛认可。目前江西省食品方面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正逐步开放,根据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要求努力构建食品安全检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争取获得第三方资质,开展粮油食品第三方检测服务。
5.“孝道”的效果、功能和社会价值研究。这也是本文的研究主题,下面会详尽阐述。
(二)日常生活轴
这部分内容主要探讨孝道体系是如何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在践行过程中又如何影响其传承效果的?虽说这部分内容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社会生活文化构成和个人精神动力的重要问题,是社会需要规划引导并合力建设的部分。可大部分样本中都只在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标语下有所涉及,是后续研究亟待关注的部分。28个样本中仅提到“‘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人的行为如视、听、言、动,都合乎礼,则身心健,品德高尚,事业有成。”(TM28,P28)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的主要来自三篇基于田野调查的博士学位论文TD1,TD4和TD5,尤其是TD1和TD5通过现实乡村的田野调查向我们展示乡村才是孝道践行的自然载体,虽然个案选择的村落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但至少具有存在性。
1.生活场所——孝道氛围的营造。中国村落跟城市相比还保持着传统的风水格局,从村头的土地庙到村中心的家族祠堂形成整个村落的序列,村庙中的壁画对联无不昭示着敬祖、尊老、爱长、睦邻的传统孝道文化氛围。TD5从样本村落发现生活场所建筑文化意义上都有孝道思想的暗示,其实中国传统祖庙中心,中轴对称,东西厢房等格局已经明确了中国的等级伦理和尊老爱幼,家长权威的传统格局。TD5(P34)以传统下宅村为例,指出祠堂寺庙、私人建筑、半公共建筑和公共建筑呈现出的明显的梯队序列,暗示孝道物化到建筑中,从而规制了宗族各层次人的行为模式。具体到今天闽南家族进行乡风文明的建设中,表现在“祠堂到文化礼堂:对村民孝行的诱导;宗教建筑旳孝道暗示:惩罚与福报”等建设途径中。(TD5,P22-34)
4.乡村榜样和乡村文艺——孝道思想的载体。请戏是传统乡间普遍的表达感恩的主要形式,而孝道故事常常是主要角色,无论是京剧、昆剧、豫剧还是各种地方剧种如婺剧、芗剧中都有大量直接涉及孝道的曲目。在金华地区广为传唱的《送米记》《送子记》《赵五娘》《庵堂认母》等都是以“孝”文化为主要表述内容。“孝”文化主题不仅表现在传统的各种艺术形式中,依然是今天各式创作的主题,如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学系陈秀玉硕士的毕业展,就是以“我和妈妈”的各种情感为主题,将现代艺术和“孝”文化进行了有力融合。这些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一方面宣传父母恩德,一方面推广敬养老的途径和方法。(TD5,P37)同时还有大量的谚语、传说、故事都是以孝为主要内容的。在表现形式上,近年乡村多有创举,推出了“寿星榜”“好婆婆”“好儿媳”“好儿子”等新乡风建设评选活动。(TD5,P86)
3.节庆民俗和公共活动——孝道的自然传承。在广大乡村现在还保存了大量的以孝为中心的民俗活动和公共活动,主要有与人生成长相关的“庆生、成人、结婚、丧仪”的人生礼仪,在“端午、麦罢、中秋和过年时人们互相拜访,团聚,而清明、冬至、除夕、初一时候则给去世的先人上坟”等岁时礼仪。更有专门与祖先沟通和人神共庆的节日(TD1,P108-113),在这些礼仪过程中,不仅是孝为主导内容,更增加了仪式的庄严,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其传承的重要性。
2.日常生活——孝道的日常传习。乡村聚族而居的生活场所,在一定程度就是把人置于一个人伦序列中,通过日常交往让后辈习得尊老爱幼的孝道传统:要求长辈讲话时,晚辈不能随意插嘴;与长辈沟通时,态度要端正,说话要礼貌,不能直接顶撞父母;在路上碰到长辈时,要礼让长辈先行;分东西,要先请长辈挑选,父母生病时,要小心照顾等等。(TM26,P28)另外日常玩乐、集体做事、赶会、祭拜这种小孩乐于参与的活动中也有丰富的孝道传习内容。(TD1,P115-116)
应该说今天的“孝道精神”传承是通过日常家教、各种岁时礼仪、村社或宗族等公共生活,对后辈进行耳濡目染的日常熏陶和感染来传习的。在参加各种社区公共生活或家族仪式的活动中,青年们逐步习得人情礼仪的规则,明白情义的表达范式和重情重义的重要内涵,从而强化了孝道的实践。(TD5,P107)而乡村正具有传习的场所和氛围,是一个自然人塑造生活社交圈的起点。
(三)精神修养轴
1.教化功能是孝道思想的基本功能。人一生大都处于“父慈子孝”的家庭环境中,是个人知识、行为习惯习得的第一场所。《孝经》第一章开宗明义地讲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但在今天的实践过程中TM22,P23-25遇到了困境:如《弟子规》《三字经》是否是儒家传统孝道精华,是否适合孩童启蒙教育?而中央台《“笑”顺父母》节目等涉及“孝即是顺”的表述是否存在曲解?毕竟“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需要谨慎辨明后提炼出孝道的精华。TM13(P26-30)提出孝的精华有三点:“感恩父母”“游必有方”“敢于谏诤”,TM28也同样以这三点作为现代孝道建设的指导原则。而在教化方法中“我们应该用浅显的、通俗易懂的传播方式,将传统孝道寓于各种文艺形式中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TM14,P24,27)达到“家教、家孝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育子孙‘敦伦立品、修身树德’的好品质。要让自己的子孙在进入社会之前,完成人格教育,教会他怎样修德、处世”。TM12,23在样本中TM26(P27)中,强调习得的重要性,就是在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中,使孩子逐步形成正确的社会行事规范,包括打招呼、敲门的方式,与人问候、对答、约见和沟通的方法,对于感激、道歉等情感的表达,另外对于“公”和“私”的理解,在公共场所的合适行为,如轮流使用公共设施、设备等。乘车、用餐、购物、坐电梯等正确的礼仪礼貌和方法等,可供现代家庭教育借鉴。
2.个人道德行为和人格的塑造。一直以来,孝被称为德之根本,因为作为家庭伦理核心的“孝”文化是培养道德意识的直接起点。孝直面于人类代际之间的伦理关系,父母予子女以生命,并抚育子女成长成家,对子女不离不弃,同时子女也从父母无私的奉献和关爱中体悟人伦之真情,人间之挚爱,并把这种爱和关怀扩散到社会中去,从而在孝的引导下,实现道德人格的渐进培养,孝是人们道德实践的起点之一。(TM27,P37)《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显父母,孝之终也。”TD4,P53强调孝的最终追求是成人,扬名立万。《孝经·庶人章》注中载:“身恭谨则远耻辱,用节省则免饥寒,公赋既充则私养不阙。”TM17(P34)认为孝道是“实践孝道与培养道德人格”的有效途径。在TM19(P41)提到孝有“缓解人与自然矛盾”的功能,虽说主观意识是好的,但是这有一种泛化倾向。
2.对“孝文化”经典和不同时代的表现研究。主要包括对《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孝经注疏》《白虎通》《太平经》等经典的研究。如《〈孝经注疏〉研究》(陈一风,华中师范大学,2003)对《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元行冲、邢呙疏)这一《孝经》研究史上最重要作品的内容,从经文、注、疏三方面做了考察。
最后在当代价值理念上样本TM24(P52-56)提到的“弘扬‘孝’文化,敬养双亲;父慈子孝,倡导代际平等;转变观念,父母平等对待子女;家庭教育中倡导德智并重,树立‘道德时间’观念。”具有建设性意见。
四、结论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孝道思想”作为中国儒家理论中重要甚至是本质的精神,在社会历史的发展实践中经历了丰富,专制,变异,否定和再认识的曲折过程,但是无论学术和政治如何变迁,其博大精深的“祖先崇拜,子孙繁衍,仁义智信,父慈子孝,尊父养母,颐养天年”等内涵已经作为中国孝道文化的基本符号深深第扎根于老百姓的心中,作为一种植入性文化成为世界研究和关注甚至敬仰的重要内容。有着深刻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政治价值,有着不容置疑的当代价值,从文化的角度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价值路径来做结论:
那天,吴局长走后,我就拿着门球棒下了楼。本来我是想去鱼塘的,脚却不由自主穿越幸福大街去了门球场。几个打球的老头羡慕地看着我手里的门球棒,问我打不打?我不好意思地说,我可不会。老头说,不会,还买这么好的棒,六百多块呢。
1.个人发展的成长价值。孝作为家庭学习的第一个内容从出生开始,耳濡目染伴随一生,具有孝道思想的教化性和个人基本道德行为的塑造性,是日常个人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个人成长过程社会交往圈的起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发展的高度。因此我们认为孝道对个人发展和人格的健全有着深刻的形塑价值。
我们去到纳平山时,死者已经入殓7天。我们到的这天,是接客办酒席(闹丧)的前一天——从这天开始,死者家开始挂鼓,吹芦笙。
2.(乡村)社会和谐的制约价值。费孝通在三十年代的研究中特别强调乡村应该是中国政治关注的重点,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也强调了家族在社会秩序控制中的作用,同时强调“孝道”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其原因就在于家庭是国家秩序的基本单位,在乡村这个“政府惯常缺位”的场所,传统“孝道伦理”思想成了有力的制约因素,通过“孝道秩序”中舆论压力,榜样树立“士绅信任”等无形监督的道德力量,在维护家庭稳定,和睦邻里关系,丰富乡村生活,规范个人行为等方面自成体系,对社会和谐秩序的维护有着极强的制约价值。
据了解,北京市武术协会中具有二级会员单位资质,传承白猿通背拳的社团组织主要有通背拳研究会、民族武术社及国林武馆,这三个社团的教学队伍中均有白猿通背拳传承人,并且在北京武术界中传承白猿通背拳颇有名气.
3.国家管理的政治价值。文化建设是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从硕博论文数量的分布上可见政治是社会最大的影响力量。历史上政治伦理确定的孝治天下绵延了快2000年,虽说家国同构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但是孝道文化依然是中国政治伦理,文化建设,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传统植入性方法也有很高的借鉴价值。营造和谐的孝道文化氛围,辨析中国“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播和绵延,树立孝道中国的文化自信,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工作。
“儒家孝道”作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大部分论文都集中在对经典的解读、辨析和意义的规范性研究上,真正能够用于“新孝道”文化建设的内容整理、行文表述、建设方法和途径(如文章中个人生活轴中涉及的内容)等实证研究所选28个样本中仅TD1,TD4,TD5三位博士在开始进行,希望有更多的硕博士和学者能从当前所需出发,更多地关注孝道实证研究和现代孝道实践体系的建设问题。
武文彬[5]等设计出了具有单双级两种循环模式的两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并通过搭建实验台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低温环境下的双级压缩循环压缩比低于普通单级压缩循环压缩比,但其系统制热量始终大于单级压缩循环制热量,系统能效比在-20℃的环境温度下也能够保持在1.5左右。
参考文献:
[1]王瑾.孝道文化的历史演变与现代传承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6.
[2]吴娟.《孝经》思想在当代道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16.
[3]金东霞.儒家孝道思想视阈中的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探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7.
[4]彭抗洪.徐复观对“五四”时期非孝思想的反思[D].湘潭:湘潭大学,2017.
[5]唐祉星.两戴《礼记》孝道思想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6.
[6]贺倩.借鉴传统孝道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5.
[7]吴娜瑛.韩国儒家孝观念及其实践的变迁研究[D].延安:延边大学,2016.
[8]Doan Thi Thanh Dung(段氏青容).孔子孝道思想在越南的传播及影响[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
[9]李仁君.论孝的起源、形成与发展[D].成都:四川社会科学院,2011.
[10]马旭.论传统儒家孝道思想及其现代重构[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2010.
[11]张丽.新疆高校大学生孝道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6.
[12]孙泊.道德榜样论[D].苏州:苏州大学,2016.
[13]梁银化.中韩青年受众对韩剧“孝”文化的接受比较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6.
[14]何日取.近代以来中国人孝观念的嬗变[D].南京:南京大学,2013.
[15]孙志勇.当代中国乡村孝文化建设研究[D].沈阳:河北师范大学,2017.
[16]孙祺宇.可持续发展视阈下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17]冷兰兰.中国古代人伦关系与社会秩序的构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18]王丽珍.“人道”与“孝道”-儒家核心伦理的省察[D].天津:南开大学,2014.
[19]杨孝青.儒家仁学思想的演进与超越[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20]张雪.木兰故事的文本演变与文化内涵[D].开津:南开大学,2013.
[21]黄雪梅.云南大理白族祖先崇拜中的孝道化育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2]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23]王长坤.先秦儒家孝道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7.
A Review of Modern Value of Confucian Filial Piety Thought——Concentrating on the Texts from Dissertations and Periodicals in the Past 15 Years
ZHANG Mei
Abstract: Searching the literature on filial piety since 2003,we selected 28 Master or PHD dissertations as the samples of modern value construction and extracted ten dimensions of modern value of Confucian filial piety in maintaining family ethics,restricting rural social order,shaping individu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d ultimate care of soul,from three main axes:governance of families and country,daily life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The examination of 67 selected samples of periodical papers helps us conclude that the modern value of Confucianism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growth value of personal development,the restrictive value of social harmony and the political value of state management.
Key words: filial piety thought;text analysis;Constructivism;modern value
中图分类号: B21-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114(2019)01-0089-08
〔收稿日期〕 2019—01—03
〔作者简介〕 张梅(1978~ ),女,湖北省建始县人,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郑 镛〕
标签:孝道思想论文; 文本分析论文; 构建主义论文; 现代价值论文; 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