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探讨论文_付明星,张浩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探讨论文_付明星,张浩

引言

大家都知道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的基本材料,对于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工作将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产生深远的影响。从以往的混凝土施工来看,建筑工程由于周期比较长,同时技术要求高,在质量方面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此,要高度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保障方面来说,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施工质量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要素。在建筑工程中将大量地运用到混凝土,都需要良好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支撑。同时,通过建筑工程实践证明,如果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良好的应用,将节约大量的混凝土施工材料,对建筑工程质量也是一种良好的保障,同时有效地预防各类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含义

混凝土指的是由水泥、水以及各种外加剂、掺合料根据相应的比例,经过计量称重后开展集中搅拌后然后进行出售的,以运输车的方式将其运送到施工现场的混凝土的搅拌物。这样就能实现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和商品化的程度,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加快,同时对自然环境产生的污染也比较少,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节约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

2.1施工准备

一般来说,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准备工作包含组织准备、材料准备、技术准备以及机具准备等等,此处主要分析技术准备以及材料准备。

(1)技术准备:①应充分理解设计文件并准确把握设计意图,结合设计图纸开展会审工作,提前分析混凝土施工中可能面临的问题;②结合设计要求和工程特征,拟定施工计划,并将混凝土施工中的人员、机具、材料等要素安排到位,进而有效把控施工进度;③结合工程特征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对于混凝土施工采用多方案比选思路,确保最终选定的施工方案具备充分的可行性;④依据确定的施工方案开展详细的技术交底。

(2)材料准备。在具体的混凝土施工前,施工企业务必要依据设计要求以及工程特征,合理的开展混凝土施工材料选用,并妥善安排进场,混凝土混合料及其原材料应该经过初检和复验,待检测确认达标后才能够投入使用。与此同时,还应妥善做好材料的存储工作,避免水泥等原材料遭受雨淋等危害。

2.2混凝土的拌和

通常状况下,建筑工程中往往选用商品混凝土,当选用自拌混凝土时,相关人员务必要依据设计配合比配置原材料,切忌随意变更配合比。当混凝土中含有外加剂时,务必要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添加量。与此同时,还应严格把控各部分原材料的投入次序以及拌合用时,一般来说,原材料的投入可以采用一次投料或者是两次投料。其中,一次投料即为首先投入粗集料,进一步将水泥与细集料一并投入拌合;二次投料即为首先拌合水泥和水,其后投入粗细集料予以拌合。对比来看,二次投料往往具备更好的效果,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强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水泥用量缩减为一次投料的80%,在现阶段最为常用。

2.3混凝土养护

做好以上几项施工工作之后,就可以进行混凝土养护,及时有效的进行养

护,可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通常等到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应在12小时

内进行养护,并且在养护中需定期向混凝土表面洒水。对于一些塑性比较低的

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之后应该采用喷雾养护。此外,值得注意的事项是养护都

应该保证持续性,并且持续时间大约为14h。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养护当中混凝土表面要保存湿

润,同时要想大大降低混凝土裂缝发生率,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混凝土表面覆

盖湿润草帘或者麻片。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切实保障混凝土材料的质量

混凝土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处于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地位,只有当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质量得到了保障,才能有效地促进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因此,对于混凝土的质量要做到严格的把关,所以需要建设人员能对混凝土的质量要做到严格化的检测。如果混凝土材料不符合施工标准,坚决不允许其出现在施工现场,以此来对混凝土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严格把关。除此之外,同时对建筑工程中的其它材料质量要严格要求,杜绝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对。首先是水泥,在开展抗渗混凝土配料室的时候,对于选择的硅酸盐水凝的强度不能小于32.5MPa,同时水热化指标要不高于275kJ/kg。接着就是骨料,从混凝土的搅拌来说,粗骨料颗粒是很容易产生各种空隙或者间距,这些都对混凝土的抗渗性产生严重的影响。如何选择骨料,首先要确保颗粒均匀,机碎石的直径不能大于31.5mm,而含泥量不能小于1%。

3.2混凝土配比的质量管控

混凝土配合比对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严控混凝土质量,采用精细化的方式对混凝土各项成分比例进行管理。如果混凝土施工中出现水比例太大,用水量超过标准,就会引起后期混凝土构件空隙太多,构件强度大大降低等问题。为此,必须严格控制用水量,确保用水量精确度,水泥、集料及外加剂等配合比同样重要,不管何种材料的使用量配合比例不合理,都会造成后期混凝土施工各种问题的出现,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混凝土配合比质量进行管理,能够保证后期施工的顺利开展。

3.3有效降低水泥水热化

水泥是混凝土混合的主要材料,水泥的类型选择也非常重要,施工中通常要选择水热化相对较低的硅酸盐水泥,在混凝土混合中添加煤灰和减水剂以更好地优化骨料,通过合理的材料配置和科学操作,提升混凝土和易性能力,有效避免水泥资源浪费,以此来实现降低水泥水热化的目的。

3.4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养护分为标准化养护,热效养护以及自然化养护。标准养护要求保持混凝土温度在200,湿度在900以上,热养护较多采用蒸汽养护,以强化混凝土的强度,自然性养护无需过多地进行技术干预,通常是浇水润湿水、自然风干、注意保温受冻即可,一般养护周期为15天。因常规养护时间过长,我们可采用专业的养护剂,通过养护剂的喷洒可有效预防腐蚀,减少水分蒸发,让混凝土保持良好的温湿度,减少温差影响,以此防止混凝土产生开裂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工程的周期长、规模大,往往需要考虑许多因素,而在这些因素中混凝土的施工尤其重要。对于建筑工程来说,确保建筑的稳定与牢靠至关重要,而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则直接决定着建筑的稳固性,所以务必要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直面其关键技术,采取科学有效的质量把控措施,将混凝土开裂等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将质量控制落实在混凝土施工的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以及养护阶段,以此将国内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升到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吴大伟.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159.

[2]陈春雷.论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8(33):106.

论文作者:付明星,张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探讨论文_付明星,张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