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个性发展与个别化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个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充分发展幼儿个性的重要意义
个性,广义上说,是个人意识倾向和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狭义上说,个性指个人心理面貌中与共性相对的个别性。通常所说的能力特征、兴趣和爱好等都属于个性范畴。由于个体之间在心理上存在较大差别,每个人才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的独特性和群体的丰富性才得以显示。简而言之,个性就是个体的心理特色。
个性发展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个性与主体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提出了“主体是人”的命题。近年来,教育界热衷于探讨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问题,研究如何确立儿童的主体地位以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自觉能动性。自觉能动性总是独特性在特定主体身上的具体化,在学习活动中,不同儿童自觉能动性的发挥是有差异和特色的,表现出各自的个性特征。反过来说,儿童个性获得了发展,确立了在能力、动机和价值等方面的独特模式,以独特的方式对实践中的各种情景和变化做出反应,就能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充分、自由地发挥自觉的能动性,儿童的主体地位才得以真正确立。其次,个性发展又是与能力分不开的。现代教育正逐步从偏重传授知识向注重培养能力方向转变。在儿童的各种能力中,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至关重要。然而,儿童的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必须以个性发展为基础。缺乏个性的儿童不可能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这样,个性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体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品质。
正因为个性是如此重要,发展个性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形成的一种教育观念,也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现代教育都重视个人,注意一个人的能力,他的心理结构以及他的兴趣、动机和需要……这个受教育的个人在他自己的教育中日益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可见,未来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健康、丰富的个性。在我国,幼儿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同样要承担培养、发展个性的任务。
个性研究成果还表明,个性发展也存在关键期,即幼儿期是个性形成、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时期。这样,幼儿教育要发展幼儿个性的任务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了。
二、发展幼儿个性的有效手段
从幼教现状来着,幼儿教育对于发展幼儿个性的价值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幼教领域内,注入式教学、统一化的教学内容、单一化的教育方式,着眼于整体而忽视个体等现象仍大量存在,严重地妨碍了幼儿个性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个别化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实践活动逐步开展起来。个别化教育是相对于统一化、模式化教育而言的,它旨在创设条件使幼儿在最有利的情况下得到发展,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个别幼儿进行教育。统一化、模式化教育指的是不区分教育对象进行内容统一、方法统一的教育,而个别化教育则注意到幼儿各自的特点并且灵活调整教育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育组织形式,不拘一格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个别化教育与旧的教育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着眼点的不同,旧的教育都着眼于全体幼儿的整体发展,而个别化教育则注意到幼儿的个体发展特点。可以说,发展个性应是当今幼儿教育不可忽视的目标,个别化教育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手段,二者之间的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中外学前教育史上都存在以个别化教育来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主张和实践经验。陶行知呼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陈鹤琴要求幼教工作者“要善于根据每个儿童的经验、个性、兴趣及学习能力为他选择适当的材料”并进行相应的个别教育。卢梭、福禄贝尔等都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个性特征。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各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包括幼教改革都注重个别化教育体系的建立。
在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以法规的形式确认了个别化教育在幼教中的地位。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规程》要求幼儿园工作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要强求一律”。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别化教育承认这种独特性的存在,弗雷尔认为每个幼儿都有个性特长,而个性特长的发挥能较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个性潜能,教育应帮助儿童“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他的个人创造性和个人潜能的道路。”个别化教育的作用正好在此:它要发现幼儿的独特性及其个性特长,帮助幼儿找到一条促进其潜能充分发展的教育途径。这是因为,个别化教育做到了因材施教,能够发现并发挥每个幼儿的潜力和积极因素,弥补缺点和不足,选择有效的教育途径,促使具有各种个性心理倾向的幼儿都能获得尽量的发展。
三、实施个别化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个别化教育对于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幼教工作者必须努力将个别化教育运用到实践中。个别化教育是对旧教育模式的突破,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别化教育应成为一种教育思想
在幼教实践中,不能仅把个别化教育当作教育方法或具体的教育经验来学习和应用,而是要当作幼教活动的指导思想去掌握,要成为幼教工作者的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是:在了解幼儿各自个性特点基础上施加有针对性的教育影响。这样,教师就会自觉地将其付诸教育实践,想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来。
(二)坚持个别化教育的辩证观点
个性特点不能完全归结为某一个人的个别特点,个性系统(组成个性的要素及组合方式)中既包含着共同性又包含着独特性,而且只有在群体的共同背景下才能够显示出个体的个性差异来。因此,实施个别化教育需要处理好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把统一要求和区别对待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对幼儿提出共同的统一要求,但如何引导他们达到这些要求,则往往还需要采取个别对待的方法。片面强调统一要求,忽视幼儿的个性和独特之处,无疑会妨碍个性发展;片面强调个别化教育,不仅教师精力上顾及不过来而完成不了教育任务,还会妨碍幼儿社会性和个性发展。正确的处理办法是:既要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以班级、小组等群体为单位),又要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把二者统一而不是割裂对立起来。
(三)个别化教育的前提和对象
实施个别化教育的前提是教师对幼儿个性发展特点的全面、深入了解。对幼儿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准确地掌握了幼儿各自的个性特点才能因人施教。了解的内容应包括幼儿的一般个性特征和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能力特征、兴趣和爱好等方面的状况及其在个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掌握了这一系列信息,才有可能根据客观情况,把握时机,自觉地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
实施个别化教育对幼儿教师素质要求更高,需要发挥教师的能动性。了解幼儿个性特点不能凭主观臆测或所谓量表测查,而必须本着科学、认真、负责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有益启示,他曾经具体而系统地对三千多名儿童进行了“跟踪观察”,为每个儿童写了观察、了解笔记,在对儿童进行长期观察中积累的材料和经验,为他的全面和谐而注重个性的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素材。
长期以来存在一种错误认识,即认为个别化教育的对象就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幼儿或“问题儿童”。实际上,个别教育的对象包括全体幼儿,因为个别化教育的宗旨在于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幼儿的个性潜能。
(四)个别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个别化教育并没有特别的教育内容,而只是把教育活动内容作适当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幼儿的个别特点。如在讲故事时,对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让他们复述整个故事,或提一些难度更大的问题。对不够自信、害怕失败的幼儿,教师可给他们讲《小马过河》之类的故事,启发他们勇于实践,可以循序渐进地安排一些由易至难的问题和活动,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在内容安排上,幼教中的个别化教育是否可以借鉴把教学内容划分成教学单元的程序教学或其他做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个别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在班级、小组或个别幼儿各种场合下进行,可以通过教学、活动、辅导等多种途径进行,可以通过提问、讲故事、布置任务和要求、鼓励等具体方式来进行。但总的要求是,个别化教育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际效果。从积累的经验看,为每个幼儿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开设兴趣特长组,指导课外阅读,综合运用各种教育组织形式,灵活运用教学活动方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
幼儿个性丰富多样,情况千差万别。因此,教师不能照搬他人的个别化教育经验,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并在实践中摸索、总结规律,形成自己的个别化教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