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工作与党的建设关系的几点思考_经济论文

关于经济工作与党的建设关系的几点思考_经济论文

对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关系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工作论文,党建工作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许多新情况,引发了一些新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经济工作与党的建设工作的关系。

一、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关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如何认识与处理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关系上,存在着认识与实践上的偏差,主要有四种倾向:

一是用经济效益代替党建成绩的倾向。目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企业,只要经济指标上去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各方面的奖励、荣誉接踵而来;那里的领导能得到提拔重用,主管部门也愿意去抓典型,总结经验。有些党建的典型就是因为经济指标上去了而妙笔生花总结出来的。总之,认为经济效益好,党建就一定搞得好。

二是把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对立起来的倾向。目前,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搞市场经济就难以坚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严格按党规党纪办,经济不一定搞上去。从道理上说,这种把经济工作与党建对立起来的认识是错误的。党的建设搞得好,应该能够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但实际情况却不像理论设计那样理想。在市场体制还没有充分建立起来,竞争不规范、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严格按党规党纪要求做,经济未必就能搞上去。反过来经济搞上去的单位,党风党纪不一定搞得好。这一悖反现象引人深思。

三是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的倾向。有些单位,党建是党建,经济是经济,彼此孤立进行,井水不犯河水。党的建设满足于组织党员听报告、读报纸、发展党员、收党费,从不过问、不触及本单位经济工作的重大问题。甚至本单位的一些违规违纪的经济决策,党组织方面都不知道,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四是用经济成绩掩盖经济问题的倾向。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一大批开拓进取的共产党员。一些人能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迅速打开局面,为一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被称为“开拓型干部”、“优秀企业家”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地方、部门自主权扩大而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有的人边干事,边搞腐败。干事,但不干净。这样的人开拓事业有勇有谋,搞以权谋私也诡计多端。有些人的腐败行为之所以能够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没有被揭露,一是他们抓经济的所谓政绩、能力掩盖了腐败问题;二是一些领导部门以保护改革者、保护地方利益为名,对其姑息迁就。从揭露出来的一些大要案看,用“干事”掩盖“不干净”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倾向。

以上四种倾向的实质是经济这手硬,党建这手软,用经济工作取代、削弱、淡化党的建设工作。

二、党建工作被削弱的深层认识根源

改革开放20年来,尽管党中央多次强调两手都要硬,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手硬、一手软,用经济工作取代、削弱党建的现象仍没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这里有经济、政治、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认为,一个深层的认识原因,是对邓小平一些重要思想的片面、僵化、形而上学的理解。

一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针对那种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全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搞政治运动上的极左路线而提出来的。因此,这里的“经济”应是广义的,应是泛指现代化建设事业。其实质是要全党将工作重心由搞“斗争”转向搞“建设”。但是人们往往对这一论述作狭隘、片面的理解,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各行各业都要抓经济,都要引入市场机制,都要创经济效益。这种认识误区已带来了严重恶果。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已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党的建设上,这就是用经济眼光看党建,认为党建工作是一项只有投入没有直接产出的非盈利性工作。特别是要触及党建的实质问题,比如反腐败,还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问题被揭露以后又影响自身形象和经济效益。因此,谁也不愿真抓实抓。这正是党建这一手长期处于“软”状态的实质原因。

我们在重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深刻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和运行机制。经济是中心,但不是万能的。即使是经济发展也不可能孤立进行,也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配合、支持。哪方面的工作上不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拖经济建设的后腿。在全党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经形成共识的今天,非常有必要通过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帮助广大党员树立经济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念。

二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片面理解。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是判断我们工作的根本标准。这是邓小平针对遇事先问姓“社”姓“资”,把许多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说成是搞资本主义的“左”的观点提出来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但是在实践中,人们往往把“三个有利于”标准简单化为经济指标标准。用经济指标代替一切,用经济指标这一“俊”,来遮盖其他工作没上去之“丑”。这种片面导向已造成严重危害。比如单纯靠指标数字评价干部政绩、选拔先进典型,致使虚报浮夸、弄虚作假、重复建设、好大喜功等恶劣倾向严重滋长。

“三个有利于”是判断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但不是唯一的标准。各项工作在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前提下,还有自己的具体标准。党的建设就有明确的目标,单纯用“三个有利于”评价,就显得过于抽象、片面,也无法操作。因此,应该引导广大党员正确认识和处理“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具体工作的具体标准的关系。一方面不能把“三个有利于”歪曲为经济指标标准,另一方面不能用“三个有利于”取代各项具体工作的具体标准,应将根本标准与具体标准辩证地统一起来。

三是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片面理解。对于我们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经济发展确实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确实是硬道理。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单靠经济发展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但腐败现象、环境污染、法制松弛以及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的价值观等许多问题仍严重存在,并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迎刃而解。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是硬道理。但他也说过:“如果风气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这段发人深醒的论述告诉我们,不能靠牺牲方方面面的工作,包括党的建设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某一方面的单项突进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最近,党中央发出通知,要隆重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回想20年前,邓小平同志针对“两个凡是”的思潮,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今天,在新的历史时期,也应该郑重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同志的思想体系。单纯强调邓小平关于经济方面的论述并将它绝对化,而忽略邓小平的另一些重要论述,例如关于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等方面的论述,这种对邓小平理论理解上的实用主义倾向,是多年来党的建设工作被削弱的深层原因,我们应该进行深刻反思和坚快纠正。

三、正确认识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关系

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怎样认识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关系?我认为,这两方面的工作从总体上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但在具体工作中,二者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和各自的相对独立性。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离开党的中心任务及为实现这些任务而奋斗的具体实践来孤立地谈党的建设,没有任何意义。从这个大视角看,经济工作与党的建设是一致的、统一的。这里有一个党建工作如何为经济工作服务的问题,其实质,是要解决人特别是党员怎样参加经济活动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推动力,推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我认为,党建工作为经济工作服务主要表现为:一是为经济发展提供导向力。市场经济不是随心所欲的经济,而是有明确价值指向的经济。我们党是执政党,从整体上说,党的建设为经济服务,就是通过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引导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对于具体的经济单位来讲,党的建设要保证自己的经济行为符合政策法规,具有正义性。二是为经济建设提供激发力。市场经济解决的是人的利益动力问题,党的建设解决的是人的精神动力问题。从人的本质看,人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求;不仅需要物质财富,也需要信仰、灵魂的家园、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党的建设通过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党员在经济行为中能超越单纯为自己获利的局限,升华经济行为的动机,树立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使命感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责任感。三是为经济行为提供约束力。党员是人不是神,金钱、物质、利益对党员也有无限的诱惑力,特别需要通过党规党纪来加强对党员的约束和规范。总之,党的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不是简单地把党建变成经济工作的附庸和工具,而是要通过扎扎实实抓党建,从根本上提高党员的素质,为经济工作提供持久的、高水平的服务。

在认识到党建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二者具有统一性之外,还应看到二者的各自特殊性。如果说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那么,为经济建设服务就是这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党的建设工作与经济工作在目标、任务、价值取向、评价标准上有明显的不同。

一是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不同。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表现为明显的外在性特征,是实实在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而党的建设则强调内在性,即通过思想、作风、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和执政水平。因此说,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实践代替不了党的自身建设。

二是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的价值取向不同。在经济活动中,各经济主体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经济工作的价值取向。为了实现这一价值取向,必须遵循公平竞争、等价交换等市场规则。在经济活动中,党建的一些高层次要求是难以实现的,用党建的某些价值取向规范经济行为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在党的建设中,仅仅教育党员遵守市场经济规律是不够的,必须超越这个层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共产党员在经济活动中不仅要带头致富,而且要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要关心群众的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因此党的建设的价值取向不能停滞在简单认同经济行为价值取向的层面上,而必须有更高的价值追求。

三是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的评价标准不同。经济标准不能代替党的建设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面临两个严峻考验:一个是经济能否搞上去,一个是党风会不会垮下来。中国共产党是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不是单纯的经济组织。必须善于从政治上观察、认识、处理问题,包括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在面临跨世纪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正确处理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在保证经济这一手持续硬下去的同时,使党建这一手真正硬起来,使“党不管党”的问题得到真正解决,这是对执政党前途命运的重大挑战,是需要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极端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标签:;  ;  ;  ;  

关于经济工作与党的建设关系的几点思考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