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物流企业”两项根本性变革的思考_市场经济论文

关于实施“物流企业”两项根本性变革的思考_市场经济论文

“物流企业”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流企业论文,两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物流企业”多年滞重经营的反思

“物流企业”自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之后,渐渐地告别了昔日的辉煌,特别是进入90年代之后,由于经济周期性调整,市场相对萎缩,库存积压,负债日益严重,亏损成为物资流通企业的普遍性问题。对此,人们从多视角进行分析,可归纳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

从外因上说,“物资流通企业”近几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从市场宏观面看,1993年以来,政府为缓解1990年后出现的恶性通货膨胀,实行“双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步入了长达三年的调整期。在国民经济的调整中,控制投资规模首当其冲,它对物资流通市场构成了最直接的影响,物资企业从顺境转入了逆境。从市场微观面看,国有物资企业面临了从未有过的激烈竞争,从企业所有制性质上说,既包括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还包括混合企业的竞争;从经营性质来说,既有生产企业的竞争,也有流通企业的竞争,还有与物资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从竞争的区间看,既有与本地区各类竞争者的竞争,也有与国内及国外竞争者的竞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经济主体日趋多样化,非国有经营主体迅速形成并不断扩张,物资流通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将更为严峻。

从内因上说,物资流通企业长期以来作为生产资料的经营主体承担着计划产品调拨和产品流通的职能。物资流通企业所属企业几乎是清一色的国营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物资资料”由于直接处在流通领域,市场进入比较容易,因而受到市场最激烈的冲击;另一方面,由于“物资流通企业”作为国营企业而存在,受传统体制的束缚最严重,当市场环境发生激剧变化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败能”行为,即物资流通企业经营者无法适应激剧的市场变化,出现决策失误,导致了企业经营的失败;“败德”行为,即个别物资流通企业经营者受不正当利益的诱惑,作出损公肥私的事,导致了物资企业的严重亏损。这说明,改变物资企业的滞重局面,对国有物资企业来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负有特别的历史使命。

二、国有“物流企业”开创新局面的潜在优势

仔细想来,国有物资流通企业应说是“困”而未“绝”,振兴的潜力仍是巨大的,理由是:

第一、宏观经济形势走暖,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正在到来。1993年以来,政府实施了抑制经济过度增长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实践证明,党中央的宏观调控的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如期的效果。我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标志着国民经济在“九五”期间步入了一个新的增长期,意味着物资资料市场的新一轮扩张,它对于物资流通企业来说,无疑提供了一次拓展的机会。

第二、“物资流通企业”人才济济,有望重振雄风。在经历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大风浪的洗礼后,“物资流通企业”人才优势日益显现出来,其一,一些企业经营者在市场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与广大员工共同努力,共度难关,表现了一个现代企业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社会主义企业家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任何时候都是事业成功的希望所在。其二,一些企业经营者在市场逆境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经营才能和智慧。作为经营者,它的才华和能力最集中表现在他们的经营决策上。他们审时度势,进退得当,在市场逆境中做到不亏损、少亏损,甚至盈利,可谓“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这些经营者是物资企业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振兴的宝贵财富。其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市场不仅日趋统一,而且市场经济经营层次也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已经从原来单一的产品市场发展成产品经营市场、商品经营市场和资产经营市场并存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难能可贵的是,不少物资企业的经营者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表现出很高的悟性和大市场的把握能力,他们自觉地研究大市场环境下的物资流通的动向,深入研究期货交易,证券交易、产权交易一系列新课题,成为有能力把握现代市场物资流通运行规律的新一代物资流通的经营者。这些经营者,无可非议地会成为新一轮物资企业市场拓展的主力军。

第三、物资流通企业有雄厚的资产,奠定了物资企业新一轮发展的物质基础。物资流通企业都是老牌的国营企业,长期承担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流通的职能,使物资流通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这些资产如储仓、店面、地皮、办公楼等,均是不愁贬值的不动产和设施。一些地块地处要冲,属黄金地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潜在价值正逐渐被发掘,只要开发得当,无疑会成为物资流通企业的新时期的聚宝盆。

三、面向大市场,开创物流企业新局面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根本性转变”虽然是针对全局的发展,但对于物资流通企业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物资流通企业只要正视面临打败遇和挑战,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拓展经营的空间和层次,完全能够在新时期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

第一,要树立大市场的理念,重新给“物资流通企业”经营进行市场定位。物资流通企业要开创新局面,首先要从传统“物资流通企业”破起。破“物资流通企业”并非要否定物资流通,物资流通在任何市场经济下都是需要的。问题在于我国的物资流通企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对于传统的体制来说,现有“物资流通企业”是一种优势,而对于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而言,传统的“物资流通企业”是劣势。其一,从范畴看,它与国际市场物资的含义不符,现代市场经济的物资既包括生产性消费的物资,也包括生活性消费的物资,我国现有物资流通企业对物资的理解,基本上没有改变传统的理念,仍然是一种狭隘的物资理念。其二,从经营空间看,传统的物资流通企业只允许在国内生产资料流通上做文章,国际物资市场则无权经营,这既限制了经营空间,也增加了经营的风险性。其三,从经营领域看,物资流通企业经营范围只限于生产性物资,这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要追求多元化经营,作为物资企业来说,其主业可以选在物资流通上,但不能排除他业的开拓与发展,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非主营业也可能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而且,从事多元化经营,也有利于企业经营者正确把握各相关行业的相互联系,更全面地把握市场的相关走势,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因此,要开创“物资流通企业”的新局面,首先要突破传统“物资流通”的限制,变狭隘的“物流”为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物流”,使企业着眼于大市场,置身于大市场。

第二,继续深化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靠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新时期“物资流通企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从物资企业的具体情况加以考虑。传统的物资企业均为国有企业,而物资流通又是最容易受到竞争的行业,因此,物资企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寻求两种模式。一是走企业兼并之路。根据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有横向和纵向两种兼并。横向兼并是与商业企业、外贸企业等各类贸易公司兼并,形成象日本综合商社式的股份制式大贸易集团公司,按照上市股份公司的模式进行机构重组,构建内贸外贸一体,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劳务兼营的股份贸易集团公司;纵向兼并是与生产企业的兼并,发挥物资流通企业的优势,形成产销服务一条龙的股份集团公司。二是以原物资流通企业为母体,通过内部制度创新,进行资本扩张,向股份制公司转化。“物资流通企业”改制成股份制企业,应视具体情况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可先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先行资产评估,国家以评估后的资产承担有限连带责任,公司经营者负责代理经营。在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自愿的原则吸纳本公司职工参股,把有限责任公司构建成含职工参股的内部股份公司,成立董事会,委派能人任总经理,待企业经营管理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之后,再实施第二步,把内部股份公司上升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争取股票的公开发行。

第三,面向大市场,搞活企业经营,争取最大的经营利润。物资企业的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说到底都是为了开拓市场,提高物资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无论怎样改制,最终都要落实到依靠经营管理者搞活企业经营上。因此,国有企业也好,股份企业也罢,都要选好经营者。优秀的企业经营人才可以自觉地克服传统企业体制的弊端,避开市场运行中的暗礁险滩,在市场逆境中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或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的限度。而拙劣的经营者,或无能或无德,即使是良好的企业体制,良好的市场环境,也会把公司搞得一塌糊涂,变盈利为亏损,使亏损更为严重。所以,物资企业不能等待改革,上级主管部门始终要把选好各层次经营者为己任,而各级经营者也应随时把搞好企业经营管理为己任,在沧海横流中显英雄本色,在市场逆境中显示企业家的风采。在新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经营者应该怎样理解增长方式的转变呢?我们认为,理解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深刻理解我国市场的发展与转变,向大市场要效益:即变狭隘物资为广义物资,既向传统物资市场要效益,也向大物资市场要效益;寻求市场交易的时间结构,既向现货市场要效益,也向多种交易如信贷交易、期货交易要效益;把握市场的交易层次,既向商品交易市场要效益,也向资产交易市场要效益;拓展市场的空间结构,既向国内市场要效益,也向国际市场要效益。向大市场要效益,关键要学会看势,即把握市场的总体走势;看时,准确把握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时机;看项目,清楚哪些项目经营有利可图。物资流通经营中的成功者,均是在三个方面把握得比较成功的人。在未来的大市场中,只要学会了看势、看时、看项目,我们就可以在新的舞台上长袖善舞,进退自如。只有这样,“物流”企业才能走出困境,再现辉煌。

标签:;  ;  ;  ;  

关于实施“物流企业”两项根本性变革的思考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