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军事变革和海军建设整体转型对舰船装备器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舰船装备器材管理水平、加强海军舰船装备技术保障能力,是海军舰船装备器材管理面临的紧迫课题。文中从海军舰船装备器材管理面临的形势入手,分析了目前海军舰船装备器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海军舰船装备器材管理水平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舰船;装备器材;管理;对策
1 引言
新世纪新阶段,海军进人快速发展,推进转型的重要时期。海军向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转型不但引起作战理论、作战样式、作战手段的变化,而且也势必推进海军舰船装备技术保障的变革。解决好海军舰船装备技术保障中的器材管理问题,对于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加速海军装备跨越式发展进程,全面提高海军装备战斗力,实现海军新阶段历史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目前海军装备建设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和现实的课题。
2 舰船装备器材管理面临的形势
2.1 信息化战争对舰船装备器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将是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广泛使用和激烈对抗,装备管理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就舰船装备而言,对器材保障的依赖性会日益增大,保障任务日趋繁重,地位作用更加凸显。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快速、高效、精确的器材保障,提高舰船装备器材保障能力,对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信息化战争中的器材保障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准备时间短促,保障需求急迫,器材保障实效性强;机动方式多样,保障任务艰巨,器材保障机动性强;作战行动多变,保障需求多样,器材保障灵活性强;战场情况复杂,组织指挥困难,器材保障主动性增强等。为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海军装备器材管理必须以确保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为目标,不断创新保障模式,提高保障能力。
2.2 舰船装备的更新换代对器材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当前,海军处于主战装备的换代期,随着海军装备建设经费投人的不断增加,海军舰船的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一批新型舰船陆续装备部队,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型舰船存在着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如列装时间不长,部队对其不太熟悉和了解,没有掌握其器材消耗规律;器材供应标准不明确,供应渠道不畅,筹措难度较大;器材价格昂贵,现行经费供应指标偏低,加剧了供需矛盾等。这些都给器材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制约了舰船装备战斗力和技术保障能力的形成。
2.3 为舰船装备器材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
海军建设整体转型,在要求继承和发扬现有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对创新舰船装备器材管理基本理论和实现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管理理论,尤其是物流理论、供应链理论以及军民融合理论等为创新器材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现代网络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为实现器材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决策支持技术、数据仓库、OLAP、数据开采、模型库等为实现器材管理智能辅助决策奠定了基础。
3 提高舰船装备器材管理水平的对策措施
3.1 创新保障模式,提高器材保障综合反应能力
在舰船装备器材管理过程中大力推行供应链保障模式。具体的实施可以综合考虑两种模式:①主动配送式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模式引入现代企业的“价值链”概念,以用户即作战部队为中心,利用连接一体的信息网络和高效的配送手段,实时掌握和预测部队需求,实现物资器材的需求可视和全资产可视。以动态的物资流代替静态的物资储备,以物流的速度取代物资的数量,减少库存品,采取从起点直达部队的补给方式主动保障,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地点将需要的器材主动配送给部队,最大限度地节约保障资源。②供应商合同式保障。即“谁研制、谁生产、谁终身维护、乃至退役处理”。该模式突破了装备器材保障由军队包办的思维定势,是装备器材供应链蕴含的一种新的保障模式和方法,是贯彻全寿命全系统保障思想,弥补装备器材保障资源不足,提高器材保障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实行军民一体化保障的趋势所在。
3.2 重视基础建设,加快实现器材保障“精确化”
一是要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器材保障的信息化,装备和程序软件的开发、研制和更新换代;广泛运用物流信息管理技术,采用条形码、光学储存卡、军事运输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卫星跟踪系统等设备,建立射频识别技术的非接触式维修保障物资识别系统、器材数据库、各级各地维修保障力量动态查询系统。二是要建立标准化的控制接口系统,实现系统的网络化和高效能,构成性能先进、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器材保障指挥信息网络;加快现有舰船器材保障网络设备的升级改造步伐。从器材保障一体化需求出发,对现有网络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解决互用性、共享性,加强通用性、融合性,依托网络平台使各级保障机构、保障平台、保障实体实现纵横结合,使器材保障的信息化建设成为精确化保障的基础。三是要与作战指挥系统、战勤业务系统联机联网,实现器材保障指挥系统与作战指挥系统、后勤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沟通、共享和反馈,使器材保障指挥、管理及时、准确、高效。
3.3 创新管理思维,实现军民一体化器材管理新局面
军民一体化保障就是充分挖掘、利用、调动各种军队和地方保障力量,为部队实施综合的全面保障。为此,器材保障必须立足于“合”,实施军民一体化保障。首先,要建立稳定可靠的保障力量动员体系。建立和健全装备技术保障动员法规,使战时的动员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遇有战事,能够迅速将社会资源调动起来。其次,器材保障指挥要实现“统合”。即建立上下一体、前后一体的器材保障指挥体系。建立由地方政府机构、生产厂家、物流公司以及其他可用尸量参加的器材保障组织机构,理顺指挥关系、明确保障任务,建立起军民结合、动静相联的器材保障体系。再次,器材保障功能要“综合”。即对器材保障力量综合编组、统一配置,使其具备筹、供、管、储一体的综合器材保障功能。最后,器材保障信息要“融合”。即建立和完善器材保障综合信息系统,实现上下、左右和互联、互通、互操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战争对器材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正视舰船装备器材管理面临的问题,积极采用创新保障模式,提高器材保障综合反应能力;重视基础建设,加快实现器材保障“精确化”;创新管理思维,实现军民一体化器材管理新局面等方式加强对装备器材的管理,通过对装备器材的管理,为舰船提供方便、快速和准确的器材保障,大大地提高器材保障的效率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黄政,金家善,杨金城,夏松.舰船维修数据系统的功能及数据流程[J].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2002,07:14-17.
[2] 范凯歌.长春维鸿东光电子器材有限公司电容器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 赵平,刘宝平,黄栋.一种用于装备维修器材消耗预测的灰色残差修正模型[J].四川兵工学报,2014,05:62-65.
[4] 林志勇,罗朝晖,王威.舰船维修器材管理体制的结构熵评价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12:101-103.
[5] 许东风,朱晓军,彭飞,陈公昌.关于建立舰船维修和器材管理中心数据库的设想[J].船海工程,2001,S2:18-19.
论文作者:刘利军,孙广平,杜晓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器材论文; 舰船论文; 装备论文; 海军论文; 作战论文; 军民论文; 部队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