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品德的培养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责。而品德教育的效果不仅依赖于各种外部条件,同时也受学生本身的各种内部因素的影响。所以,学生品质的形成,亦即品德的学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那么,如何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品德教育呢?
一、要做好品德教育,我们首先要做好一个辨析题,那就是品德和性格的辨析
品德和性格有相重叠的总分。但品德与性格又有区别,品德只是属于同道德伦理有关系的范围。当我们谈论有道德价值或处理是非、好坏和善恶的问题时,如说某人有说慌、欺诈和偷窃的行为,我们说的是品德,而不是性格特征;当我们从一个人对人对事的专断和顺从、内向和外倾等一类品质评价一个的社会行为时,我们说的是性格。做好这个辨析我们才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对那些需要品德教育的学生开展品德的教育和培养。我们一线教师非常重视升学率,很容易对那些努力好学,成绩优异,听话乖巧的学生给予品质上的肯定,而忽视了他们可能隐藏在性格背后的某些品德上的问题。比如自私自利,推诿责任,说慌欺骗等。
二、要重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良好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培养
比如公正、公平教育。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处理问题不公正,本身就为学生树立了一个不良品质的榜样使得学生追随和效仿;再者,不公正的教育态度也会使得问题学生更加逆反并不认同你的教育观点,那么品质教育便无法开展。比如关爱、互助教育。在日常的校园学习生活中,多鼓励学生关心、帮助他人,让他们体验关爱、帮助他人的行为所带来的愉悦感受,并长期坚持成为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比如诚信、良善教育。教师必须是诚信的典范,要做到以诚育人、以诚待人、以诚服人,逐步确立诚信意识和行为的形成。教师的一言一行要处处讲究“诚信”,以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作好诚信的表率和楷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待学生,教师要理解他们的苦衷,宽容他们的过失,让学生感受良善的意义。
三、品德教育要有正确得当的策略
(一)爱心为先锋,耐心为后卫,要从心理上消除学生的对抗情绪
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因常受到教师的指责、批评和惩罚及同学的嘲笑,常常敏感地认为教师和同学看不起自己,厌恶自己,对教师和进步同学充满戒心和敌意,常以一种沉默或粗暴无礼的态度来对待老师和同学。因此,我们要用爱护、宽容之心真诚地接纳他们并使他们消除顾虑,让他们感受到受排斥的是此类的不良行为,而不是他本人,从而信任教师和班集体并乐于接受教育。
(二)尊重为左膀,奖惩为右臂,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力量
常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内心也是渴望被尊重,被认可,渴望得到表扬。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比如擅长运动、爱唱歌跳舞、精于手工,等等。而这些“闪光点”常常被忽略,我们教师如能及时发现这些心理品质并不断培养,帮助其在某一擅长方面体验到成功,就会增强其自尊心与自信心,从而建立并提高克服缺点的主观意识。另外,为强化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抑制不良行为,适当的奖惩会成为影响学生内在精神的有效的外在环境。
(三)保密为基础,坚持为原则
在品质教育过程中,如遇到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我们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同时也要对学生人格及隐私给予尊重,避免受到其它伤害,那么保密就是尊重的基础。另外学生品质不良的原因有很多,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的失识,学生本身的不良习惯太意志薄弱,自制力不强等。所以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品德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树立坚持不懈、不怕反复的思想意识,才能有利于品德教育的效果的巩与提高。
论文作者:佟梦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品德论文; 学生论文; 品质论文; 教师论文; 的是论文; 性格论文; 诚信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9期论文;